摘要: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建設符合學習者需求的網絡課程,來讓更多的學習者獲得更好的學習資源和環境,以實現我們終身學習和全民學習的愿望。詳細分析了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通過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形式;緊密配合靜態教學資源與動態教學資源;豐富學習資源等途徑完善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建設。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6-0304-02
為全面提高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和社會服務水平,充分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加快信息化建設步伐,適應社會和時代發展的需要,目前各類成人教育院校紛紛啟動開展網絡課程建設工作。
網絡課程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教學理論與學習理論指導下的基于WEB來表現教學內容及實施教學活動的課程,其學習過程具有交互性、共享性、開放性、協作性和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是教師、學生、多媒體教材和網絡學習環境等要素持續相互作用的過程與內容的總稱;是信息社會進行網絡教學的基本單元,是基于現代傳媒技術的新的課程形式;是傳統成人教育向現代遠距離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網絡課程能跨越時間、空間、地域的界限,學生可以相對自由地選擇學習時間,從而緩解成人教育最為突出的工學矛盾;還能積極拓展學員自主學習的空間,有利于培養學員的自學能力,促進學與教的方式的改變,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并為終身教育體系的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形成提供更多的優質網絡學習資源。
成人教育院校開發網絡課程的意義和價值在于網絡課程的服務對象絕大多數是具有工作經驗的成人學習者,網絡課程能夠適應成人對學習時間、學習地點以及學習進度的特殊要求,并以此來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學校信息化的建設。但是目前國內對于網絡課程的教學應用研究還處于發展探索階段,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建設還存在很多問題,本文對網絡課程建設談一點自己的想法。
一、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教學內容表現形式較單一。當前課件制作軟件有很多,但對于教師來說無非就是一些最基本的,如Authorware、power-point及方正奧思等。而高校教師運用利用最多的就是powerpoint,這也是三個課件制作中最簡單的一個。對于高校教師來說,課件制作的技術問題應該不是很難,難的是如何使自己的課件聲文并茂,從而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建構主義要求學習者在情境中獲取知識、能力及其探究的路線。網絡課程教學活動和情境設計必須要進行創作,僅簡單提供教材內容(PowerPoint文稿、文本和靜態圖像、授課音像旁附講稿等)不能稱其為網絡課程,如果對教材不擁有著作權,還會發生侵權問題。由于缺乏教學活動和教學情境的創作設計,也會導致提供的網絡學習資源匱乏和沒有針對性。目前大部分成教網絡課程上的媒體教學材料上出現的不是教學情境,而是將網頁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主講教師坐在攝像機前念講稿的錄像,另一部分是以POWERPOINT形式展現的講稿內容。大部分網頁都以靜態方式展現,其組織方式也是線性的,更新速度慢。學生長時間面對教師固定的姿勢、程式化的講課方式,很容易失去聽、看乃至學習的興趣。
2.自主學習資源不完備。自主學習是網絡教育的一大特色,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實現學習活動的時空分離。學習資源是指“網絡課程中獨立于主體教學內容,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顯現的或潛隱的資源”。如課程的延伸性、參考性、補充性材料的設置、相關網站的鏈接、師生及生生之間同步或異步交流的內容等,主要是由于老師和網頁制作人員沒有對這些材料或鏈接進行分類處理,在作專業研究、課程設計、制作技術的時候往往從自身的角度出發,缺乏相應的使用指導,致使學習者面對大量冗余信息,甚至出現迷航現象,造成了學習目標偏移。
3.學員在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不高。在網絡教學中,教與學有著時空分離的特點,師生處于準分離的狀態,學習者的學習活動缺乏來自學校和教師的有力監督。而教師往往忽視學生主體的感受,浪費了學生寶貴的學習時間和精力,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導致網絡課程不被學生認同,網絡課程應用率不高,網絡課程的基本特征和獨特優勢難以充分發揮,難以聚集網絡課程人氣。
二、創新網絡課程建設的策略
針對目前網絡課程建設中的問題,我們應該積極探索,創新網絡課程的建設。
1.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形式,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網上學習資源的建設必須不斷適應學生的個性化和專業化學習需求,這方面需要教師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建設網上教學資源,需要教師具備系統的教學設計理念及對學生實際情況的掌握。經過網絡課程的建設,使教師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以學生為中心來考慮一切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教師的角色從一個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的學習指導者,學生可以利用網絡課程所提供的豐富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對教師的依賴性減少,學生學習主動性在加強,這意味著對我們教師自身的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即不斷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體系和能力結構,時刻關注專業的最新發展動態,幫助學生在浩如煙海的互聯網信息中搜尋有效的資源,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適應專業網絡實踐課程建設的需要。
2.網絡課程要注意靜態教學資源與動態教學資源的配合。教師要及時對動態資源進行更新;要按照知識系統的框架結構找出主要知識點,以形成單元模塊;要利用流媒體技術,通過色彩、動感畫面,進行內容調整和補充,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網絡課程的吸引力。開展具有多元化風格的網絡課程學習資源,把教師的導學角色融進學習資源里面。比如大學英語的網絡課程建設上,當上到The Miserable,Merry Christmas一課,內容選擇可以即考慮圣誕節和平安夜的異域文化背景,又考慮到課程內容分析的情景化和現實化,對于課程中的重要部分,適當采用圖片、配音及動畫來強化學習效果。
3.豐富網絡課程的學習資源。教師和相關工作人員應該根據課程中不同的主題或知識點對學習資源進行分類設置,為成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導航策略和認知策略,提供的認知工具如搜索工具、文本分析工具、概念圖等等,以便學習者恰當地選擇和及時找到所需材料,從而有效地節省成人學習時間。
4.突出學員在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由于成人學習者“身兼數職”,學習精力有限,因此成人教育工作者要處處以成人學習者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樹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理念,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習者的學習主動性。網絡學習的過程應當以學習者為中心進行構建,盡管可以通過一些交互手段達到一定的交互性,但從實施結果看,整個的學習過程仍然是以學習者為主體進行的。學習者本身在學習上動力和自控力就成為了保證學習效果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在網絡課程的設計中,如何通過內容的合理組織和技術手段的有效搭配,給學習者提供有效的學習激勵就成為課程建設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議題。換言之,網絡課程的建設中,要從根本上轉變教的思路,絕不能簡單地將教材上網、PPT上網,單純地羅列材料,不講求效果。一門完整的網絡課程,僅僅有靜態的教學內容是不夠的,還需要動態的交互功能,比如討論區、交流區、在線答疑、虛擬實驗、虛擬情境等,在網絡教學中應該建立良好的學習支持服務系統,彌補網絡教學中時空分離導致學生情感缺失的問題,教師應該對學習者傾注人文關懷,學習者之間能夠交流學習上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各自的興趣愛好,讓學習者產生歸屬感,通過與教員、同學間討論交流,有利于對重點、難點問題的理解,有利于開啟個人思維,有利于與教員和同學間的有效溝通。有效的討論交流不但幫助對課程內容的理解,還能避免網絡學習的孤獨和枯燥,提高學習興趣。在網絡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應經常查看教學公告,了解任課教師對教學的具體要求,通過郵箱、留言簿等方式與任課教師保持不間斷的聯系。
建設豐富穩定的網絡信息資源是基礎,而開展網絡課程教學才是目標。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的建設不僅需要教師以“學生和學習為中心”建設網上教學資源,更需要在課程教學中積極建立和完善師生互動機制,從而使成人高等教育網絡課程能夠真正適應成人對學習時間、學習地點以及學習進度的特殊要求,并以此來推動教育教學的改革和高校信息化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呂瑤.讓網絡教育引領學習潮流[J].中國遠程教育,2009,(9).
[2]張繼東,邵國平.現代遠程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探索,2005,(5).
[3]劉曉晴,王迎.中國現代遠程教學模式發展趨勢探析[J].遠程教育雜志,2009,(5).
[4]洪明.教師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5]何克抗.現代教育技術和優質網絡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中國電化教育,2004,(6).
[6]李琛.Web2.0環境下的信息構建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8,(9).
[責任編輯 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