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馬克思恩格斯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論析*

2010-12-31 00:00:00房廣順
江漢論壇 2010年9期

摘要:建設和諧世界是馬克思恩格斯國際政治基本原理的重要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依據唯物辯證法和唯物史觀,論述了建設和諧世界的理論內容、思想體系和目標路徑,在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占有重要位置。研究馬克思和恩格斯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思想,對新的時代條件下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建設和諧世界;戰略思想

中圖分類號:A8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9-0030-06

建設和諧世界在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深刻揭示事物存在的形式及其發展規律,揭示國際分工和世界市場的內在本質和發展規律的基礎上,闡述了和諧世界是人類走向自身解放進程的重要目標,是國際關系和國際社會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和必然趨勢。從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建設和諧世界的戰略思想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和諧世界思想是由理想、目標、體制等構成的思想體系,建設和諧世界包含構建人自身的和諧、社會關系的和諧、國家之間的和諧和人與自然的和諧等豐富內容,建設和諧世界也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社會改造戰略的組成部分。

一、和諧世界是由理想、目標、體制等構成的思想體系

1. 和諧世界是認識人與自然的基本觀點與方法

世界統一性的基本觀點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和諧世界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基礎。世界的統一性要求我們在認識和判斷客觀事物的時候,既要看到事物各部分的矛盾與對立,又要看到事物各部分的聯系和統一,沒有統一性就沒有完整的事物,就沒有統一的世界。作為認識客觀世界的一種方法,尤其是作為認識國際社會、分析國際事務、破解國際危機的方法,和諧世界包含豐富的內容。首先,和諧是馬克思主義的價值取向。馬克思總是站在世界整體的高度分析和認識事物,研究和指導工人階級爭取人類解放的斗爭。他提出人類解放的最終目標就是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和平與和諧,衡量人類解放的根本標準就是和諧發展的程度。人的解放就是使人從奴隸般地屈從自然分工的狀態中解放出來,建立有利于每個人發展的新的社會分工形式。通過這種新的社會分工,使每個人能得到自由發展。歸根到底,就是使每個人之間建立起和諧的關系。其次,和諧是馬克思主義的策略原則。馬克思和恩格斯給工人階級提供的解放路徑包括和平與和諧。恩格斯指出:“如果舊的東西足夠理智,不加抵抗即行滅亡,那就和平地代替;如果舊的東西抗拒這種必然性,那就通過暴力來代替。”①至于具體選擇什么方式,應當由工人階級根據實際需要加以選擇。馬克思就此指出:“工人總有一天必須奪取政權,以便建立一個新的勞動組織。”“但是,我們從來沒有斷言,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到處都應該采取同樣的手段。我們知道,必須考慮到各國的制度、風俗和傳統;我們也不否認,有些國家,像美國、英國,——如果我對你們的制度有更好的了解,也許還可以加上荷蘭,——工人可能用和平手段達到自己的目的。”②他明確地指出:“全世界工人階級的聯合終究會根絕一切戰爭”③,為了制止戰爭,要“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和平”④。再次,和諧是馬克思主義解決國際矛盾的根本方法。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資產階級國家之間連續不斷的爭奪的根源是為了本集團的利益而不惜灑流人民的鮮血。資產階級非此即彼的思維觀念決定了他們必然以沖突的方式解決相互矛盾。工人階級的原則是消滅戰爭。馬克思指出:“同那個經濟貧困和政治昏聵的舊社會相對立,正在誕生一個新社會,而這個新社會的國際原則將是和平,因為每一個民族都將有同一個統治者——勞動。”⑤

2. 和諧世界是人類為之奮斗的理想狀態

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的實踐中,多次描繪過人類發展的理想狀態。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在共產主義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殊的活動范圍,而是都可以在任何部門內發展,社會調節著整個生產,因而使我有可能隨自己的興趣今天干這事,明天干那事,上午打獵,下午捕魚,傍晚從事畜牧,晚飯后從事批判,這樣就不會使我老是一個獵人、漁夫、牧人或批判者。”⑥《共產黨宣言》則對這種理想作了科學的高度概括:“代替那存在著階級和階級對立的資產階級舊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里,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⑦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和設計人類社會的理想狀態時,同樣把和諧作為一種理想目標加以肯定。馬克思和恩格斯把構建國與國之間的和諧關系建立在消滅私有制的基礎之上。馬克思指出:“要使各國真正聯合起來,它們就必須有一致的利益。要使它們利益一致,就必須消滅現存的所有制關系,因為現存的所有制關系是一些國家剝削另一些國家的條件”⑧。“人對人的剝削一消滅,民族對民族的剝削就會隨之消滅。民族內部的階級對立一消失,民族之間的敵對關系就會隨之消失。”⑨實現了各民族和各國家的獨立,整個世界才能建立起真正的“國際合作”。⑩

3. 和諧世界應是普遍遵循的國際關系范式

和諧世界更是一種需要普遍遵循的國際關系準則和國際關系范式。首先,馬克思恩格斯主張國際關系要遵守國際條約。馬克思深入研究了國際關系條約和國際法的產生與演變,提出了在國際關系中應遵守國際條約的重要思想。《十八世紀外交史內幕》是馬克思研究國際關系史、國際條約和國際法的重要著作。他在這篇文章中通過揭露英國對瑞典的背信棄義和對俄國擴張計劃的縱容支持,譴責了任意違反國際條約的行為,主張必須遵守國際條約。同時,馬克思還認為,應以外交關系法維護本國國民的海外利益,強調戰爭法對國際關系行為的規范意義。其次,馬克思恩格斯強調國際社會要尊重各民族的獨立自主。在各民族共存的國際社會中,各民族都是平等的。馬克思說:“古往今來每個民族都在某些方面優越于其他民族……,任何一個民族都永遠不會優越于其他民族”{11}。但在民族關系發展中,卻是既有理解、寬容、友好與友誼,也存在仇視、沖突、分隔和對立。根本的原因就是各民族的獨立自主權利得不到應有的尊重。為此,必須首先實現各民族的真正的獨立。因為“奴役其他民族的民族是在為自身鍛造鐐銬”{12},“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獲得解放的”{13}。再次,馬克思恩格斯積極倡導道德和正義的國際關系原則。馬克思深刻批判資產階級國家的外交政策,認為那種不擇手段、背信棄義、爾虞我詐、相互傾軋,不斷進行欺騙、恐嚇、干涉、進犯和吞并的外交政策,是不道德、非正義的,導致了國際關系的混亂。為此要倡導國際關系道德,“努力做到使私人關系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成為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中的至高無上的準則。”{14}最后,馬克思恩格斯深刻論述了國際關系的和平原則。他們根據戰爭的作用將戰爭的性質區分為正義戰爭和非正義戰爭,認為反抗外來侵略和保衛祖國的戰爭以及解放性的、革命性的戰爭是正義戰爭,而掠奪性的、干涉性的、侵略性的、爭霸性的戰爭是非正義的戰爭,并指出兩種不同性質的戰爭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馬克思倡導人們積極支持正義戰爭,反對非正義戰爭,號召“各國的社會主義者都擁護和平”{15},“不惜一切代價爭取和平”{16}。

馬克思和恩格斯所主張的和諧世界,是相對沖突而言的,他們在堅持和諧方法和和諧理想的同時,并沒有無原則地放棄解決矛盾的斗爭。他們筆下的“和諧”指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即對立面的統一或平衡。他們唯物辯證地揭示了和諧與沖突、合作與斗爭、平衡與失衡的關系。認為,歷史上不同性質的國家,無不用各種辦法緩和沖突,把沖突控制在統治階級所需的秩序范圍內,以求長治久安。但是,和諧的設想與和諧的狀態總是被“一再突破”并“陷入新的矛盾”。{17}因此,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說的和諧世界是在承認矛盾的基礎上對一種理想、對一種目標、對一種交往范式的認識和規定。

二、建設和諧世界的核心在于構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相互和諧

馬克思和恩格斯對和諧世界的追求是以實現人類的解放為終極目標的。他們從人自身的和諧出發,深入探究了實現人自身的和諧與實現人類的和諧、世界的和諧之間的內在關系,提出了構建和諧世界的內容體系。

1. 構建人自身的和諧

人自身的和諧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和諧世界理論的基本要求。“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地發展為最高理想的。”{18}這一最高理想構成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闡述和諧世界的重要出發點。世界是人的世界,世界和諧的根本要求是人的和諧,也是人的自身和諧的內在特質和要求,并進而演化為全人類和整個世界對和諧的合乎規律的追求。人自身的和諧源于人的特殊屬性。人的生活是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統一體,“享受精神生活是人與動物的重要區別,是人的生活的重要內容。”{19}人自身的感受、情緒、心理的健康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反映著人的生存狀態。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人的異化、資本主義社會弊端和沖突的實質,是對人的奴役,使人的社會化本質喪失。與此相反,共產主義要實現人的自由、人的解放和人的復歸。所謂人的自由,就是《共產黨宣言》中所提出的在共產主義“聯合體”中,“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20};所謂人的解放,就是人們首先在物質上獲得解放,同時在政治上和精神上獲得解放,人成為生產資料的支配者,人們擺脫了物質利益、金錢對自己的支配,不再奴隸般地服從分工,成為自由的人;所謂人的復歸,就是實現人的本質向人自身的回歸,“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21}。人的自由、人的解放、人的回歸,既是共產主義的最高目標,也是和諧世界的最高表現形態。

2. 構建社會關系的和諧

社會和諧是世界和諧的基礎,世界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必然發展。從社會的廣義角度,即從國際社會的角度看,社會和諧就是世界和諧。社會是人類生活的共同體,人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基本單位。人與人之間的聯系構成了社會關系,社會和諧就是社會關系的和諧,根本要求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和諧。社會關系范疇包括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個人關系,即人與人之間日常發生的直接聯系或互動,是人與人交往中自然形成的,具有不穩定性和變動性,然而又具有穩固性,不需要通過法律、法規、規則、規章等形式加以固定。第二個層次是群體關系,即社會的群體或組織的層次上所發生的社會關系,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受到社會群體的規則和規范的約束。第三個層次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社會關系及與之相聯系的社會活動的規范體系,即社會制度,這是一種被固定化的較為持久的社會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綜合體系,也是社會關系的最高層次。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的理論以及社會形態的理論表明,基于社會制度層面的社會關系是社會關系的本質,處于社會制度決定地位的生產關系的和諧則是社會和諧的本質。馬克思指出:“不論生產的社會形式如何,勞動者和生產資料始終是生產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分離的情況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產因素。凡要進行生產,就必須使它們結合起來。實行這種結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會結構區分為各個不同的經濟時期。”{22}由此可以認為,在社會生產諸多矛盾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的矛盾,它們決定生產關系基本矛盾的主要方面,即構成生產關系的主要矛盾。{23}如此看來,只有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才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追求的社會和諧。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對社會和諧的研究并沒有局限在生產關系的最終變革,他們同樣關注人類在走向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進程中一定階段的社會和諧,包括不同社會制度國家之間的和諧。世界市場的形成和世界貿易的發展把世界連成整體,不同國家和不同制度社會的和諧是國際社會和諧的基本要求和基本內容。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對國際社會和諧的追求成為列寧、毛澤東等研究的重大課題,他們提出了諸如和平共處等重要思想,把社會和諧從最高層次的共產主義和諧追求引申到現實世界國際關系發展中國際社會的和諧。

3. 構建國家之間的和諧

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基本單位,因此,國家之間的和諧是國際社會和諧統一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表現。就國家的本質即國家的階級屬性而言,任何國家都只能是或者這個階級的國家或者那個階級的國家,不存在國家之間的共存共榮,因而談不到國家之間的和諧。但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同時研究了作為社會管理機構并與本質意義的國家緊密聯系的國家,以及現實國際社會中多個國家并存的情況,揭示了多個國家并存是人類社會發展一定階段的必然存在。因此,探索國家與國家之間相互交往的狀態具有現實意義。國家之間的和諧是國際社會得以存在并穩定發展,從而推動整個世界不斷進步的必要條件。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深刻揭示了歷史的整體性與世界的整體性。他認為,每一個有機整體的不同要素之間都存在著相互作用。“他不僅指出了世界歷史由民族歷史構成,民族歷史存在于世界歷史之中,而且還指出各民族的生產力、分工和內部交往的發展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民族歷史與世界歷史相互作用的原因、動力、途徑與機制。”這樣,就深刻把握了世界歷史與民族歷史之間以及各民族歷史之間相互開放、相互作用的有機聯系,看到了作為整體的世界歷史實際上是由作為部分的民族歷史間相互聯系構成的。{24}世界歷史的發展如此,國際社會的現實也是如此。在國際社會中,國家之間具有兩個層次的和諧。第一個層次的和諧是建立在共同遵守國際條約和國際準則基礎上的和諧。這一和諧關系是以維護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為前提的,是相對于戰爭和沖突而言的和諧,就性質而言也可能是建立在大國、強國對小國、弱國實施軍事強制和制度強制之下的和諧。第二個層次的和諧則是能夠彼此真誠相待,“做到使私人關系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25}的和諧,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真正的和諧。

4. 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

人類社會是由人和自然界共同組成的,人與自然的關系是人產生以后所要處理的第一個重要關系。人是自然界的創造物,又是自然界的索取者,人只有依賴自然界才能產生和發展,人只能適應自然界而不能改變自然界,人與自然界應該是和諧共存的關系。因此,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構成了和諧世界的基本內容。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分析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應然性和必要性。首先,從總結人類與自然界相互依賴的歷史進程的角度,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基于濫用自然的教訓向人類提出了忠告:“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人類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對我們進行報復。”{26}人和自然界是有機統一的,人類既可以“統治”自然,自然也可以反作用于人類,要想避免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就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與自然界和諧相處。{27}第二,從人依賴自然界的角度,馬克思指出:“從理論領域說來,植物、動物、石頭、空氣、光等等,一方面作為自然科學的對象,一方面作為藝術的對象,都是人的意識的一部分,是人的精神的無機界,是人必須事先進行加工以便享用和消化的精神食糧。”{28}“從實踐領域來說,這些東西也是人的生活和人的活動的一部分。……自然界是人為了不致死亡而必須與之處于持續不斷的交互作用過程的、人的身體。”{29}這就從根本上決定了人與自然的和諧是世界和諧的應有之意。第三,從人掌握自然的角度,馬克思提出了“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30}的著名論斷,指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既要求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也要求人探索自然、掌握規律。馬克思和恩格斯所闡述的和諧世界下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集中體現為人與自然的同一性。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歷史的每一階段都遇到一定的物質結果,一定的生產力總和,人對自然以及個人之間歷史地形成的關系,都遇到前一代傳給后一代的大量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盡管一方面這些生產力、資金和環境為新的一代所改變,但另一方面,它們也預先規定新的一代本身的生活條件,使它得到一定的發展和具有特殊的性質。”{31}人的主觀能動性決定人盡管無力改變自然,但可以掌握自然的發展規律。馬克思對人類掌握自然發展規律持樂觀的態度。他指出:“事實上,我們一天天地學會更加正確地理解自然規律,學會認識我們對自然界的習常過程所作的干預所引起的較近或較遠的后果。特別自本世紀{32}自然科學大踏步前進以來,我們越來越有可能學會認識并因而控制那些至少是由我們的最常見的生產行為所引起的較遠的自然后果。”{33}第四,從實現人與自然相互和諧介質的角度,馬克思指出,“勞動首先是人與自然之間的過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動來引起、調整和控制人與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的過程。”{34}正是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實現了人與自然的結合,并通過人的努力逐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結合。進入新世紀,國際社會高度重視人與自然的關系,強調在世界范圍內經過全人類的共同努力構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通過建立和諧世界實現人類的永續發展。中國在新世紀以來提出的建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環境友好型、資源節約型社會,在國際社會推動人與自然和諧關系建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實踐了馬克思和恩格斯關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理論。

三、建設和諧世界是為實現人類解放而進行社會改造的組成部分

建設和諧世界是馬克思和恩格斯社會改造理論與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理想是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建設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實現人類真正而徹底的解放。但是,人類解放需要經歷長期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要變革現存制度,既要變革和改造資本主義社會制度,也要變革和改造國際關系秩序。建設和諧世界是變革國際關系秩序的重要目標,也是變革國際關系秩序的路徑選擇。

1. 建設和諧世界要從洞悉國際政治的秘密開始

馬克思和恩格斯建設和諧世界的思想,是與他們揭露資本主義國家對外關系的本質、設計理想的國際關系準則聯系在一起的。洞悉資產階級外交的秘密是馬克思建設和諧世界構想中的第一個重要戰略。馬克思指出:“工人階級的解放既然要求工人們兄弟般的合作,那么當存在著那種為追求罪惡目的而利用民族偏見并在掠奪戰爭中灑流人民鮮血和浪費人民財富的對外政策時,他們又怎么能完成這個偉大任務呢?”馬克思認為,首要任務是“洞悉國際政治的秘密,監督本國政府的外交活動,在必要時就用能用的一切辦法反抗它;在不可能防止這種活動時就團結起來同時揭露它,努力做到使私人關系間應該遵循的那種簡單的道德和正義的準則,成為各民族之間的關系中的至高無上的準則。”{35}馬克思指出:“為這樣一種對外政策而進行的斗爭,是爭取工人階級解放的總斗爭的一部分。”{36}為了洞悉國際政治的秘密,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研究近代以來國際關系發展演變的規律,跟蹤分析歐洲各國政府的對外關系和對外政策,深刻揭示了國家對內行為和對外行為的本質。在對內方面,一方面,作為政治權力,國家是代表統治階級的,它所體現的社會關系,是統治階級對被統治階級的控制和壓迫;另一方面,國家作為社會公共事務管理權力,“是整個社會的正式代表”{37},體現的是國家與社會的關系,是面向社會全體成員,作為獨立于社會的力量來發揮作用,解決社會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矛盾。在對外方面,國家無不重視防衛力量的建設,并為本國的生存與發展創造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恩格斯指出:“自古以來,一切統治者及其外交家玩弄手腕和進行活動的目的可以歸結為一點:為了延長專制政權的壽命,唆使各民族互相殘殺,利用一個民族壓迫另一個民族。”{38}此外,馬克思和恩格斯還深刻論述了國際社會的形成發展,以及國際政治體系和世界經濟交往的規則與性質等等。

2. 變革國際秩序要廢除資產階級國際關系準則

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近代以來國際關系體系的本質是國際資產階級統治被壓迫階級和被壓迫民族的體系,是資本主義國家作為資產階級代表的總資本家之間爭奪勢力范圍的角斗場。威斯特伐利亞體系是近代第一個國際關系體系。恩格斯曾高度評價了威斯特伐利亞體系的作用。恩格斯指出:“從中世紀末期以來,歷史就在促使歐洲形成為各個大的民族國家。只有這樣的國家,才是歐洲占統治地位的資產階級的正常政治組織,同時也是建立各民族協調的國際合作的必要先決條件”{39}。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哈布斯堡家族的急劇發展又使歐洲剛剛興起的民族國家體系陷入危機,“以致全歐洲都耽心它要變成一個世界君主國”{40}。維也納體系是拿破侖戰爭后,歐洲國家為建立穩定的國際關系秩序所形成的國際體系。但是,新的國際體系是以犧牲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前提的,是以犧牲波蘭等弱小民族的利益為代價的。馬克思深刻揭露了由維也納體系建立的歐洲“均勢”的實質是幾個大國對戰利品的瓜分。德國統一后,俾斯麥政府為了增強德國在國際關系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營造“大陸聯盟體系”。為了同德國較量,俄國和法國于1894年結成俄法聯盟。恩格斯深刻揭露了“大陸聯盟體系”的本質是各國爭奪霸權,不是保證歐洲和平而是破壞歐洲和平。恩格斯進一步指出,隨著俄法外交的接近,“大陸上的大的軍事強國分為相互威脅的兩大軍事陣營:一方是俄國和法國,另一方是德國和奧地利。較小的國家不得不集結在這一或那一陣營周圍。”{41}這就指出了資產階級國際關系的本質和秘密,提出了只有廢除資產階級的國際關系準則,消滅帝國主義的戰爭政策,才能實現各民族的平等和整個世界的和諧。

3. 建設和諧世界要對現存社會進行根本改造

對現存社會進行根本改造是實現世界和諧唯一正確的道路。現存社會就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義生產力為建立世界的普遍聯系奠定了物質基礎,同時也為資產階級利用國家政權對其他國家和其他民族的掠奪準備了條件與可能。資本主義的發展,“使未開化和半開化的國家從屬于文明的國家,使農民的民族從屬于資產階級的民族,使東方從屬于西方。”{42}這是資本主義制度基礎上的國際社會的本質,也是資產階級外交關系的本質。不從根本上對資產階級社會進行改造,資產階級的外交關系就不能得到根本改變。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會變革理論,就是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理論。這個理論所提供的社會改造的基本線索是:第一,培養承擔社會改造任務的階級力量。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在當前同資產階級對立的一切階級中,只有無產階級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其余的階級都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而日趨沒落和滅亡,無產階級卻是大工業本身的產物。”{43}為此,共產黨人的最近目的是使無產階級形成為階級,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無產階級上升為統治階級。第二,制定社會改造的行動計劃。改造資本主義社會,不能簡單地掌握現成的國家機器,而是要徹底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這個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團結和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的不分民族的共同利益并始終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的社會改造,并在這個進程中同傳統的觀念實行最徹底的決裂。第三,構建新的社會關系準則。《共產黨宣言》提出了工人階級改造資本主義社會的總的策略原則,指出:“共產黨人為工人階級的最近目的和利益而斗爭,但是他們在當前的運動中同時代表運動的未來。”為此,“共產黨人到處都支持一切反對現存社會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運動。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強調所有制問題是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的發展程度怎樣樣。”同時,“共產黨人到處都努力爭取全世界民主政黨之間的團結和協調”{44},通過對社會的根本改造,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完全平等,進而實現各國家、各民族在平等基礎上的和平相處與和諧相處,建立和諧世界。

注釋:

①{26}{3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16、383、384頁。

②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197頁。

③⑤{13}{37}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19、242、631頁。

④{16}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第553、553頁。

⑥⑦⑧⑨{20}{30}{31}{42}{43}{4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5、294、308、291、294、92、92、277、282、306-307頁。

⑩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262頁。

{1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94-195頁。

{1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474頁。

{14}{25}{35}{36}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07、607、607、607頁。

{15}{4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298、49頁。

{17} 鐘哲明:《馬克思恩格斯有關“和諧”論述的啟示》,《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1期。

{18} 吳振坤等主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戰略難題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7年版,第7頁。

{19} 安啟念:《和諧馬克思主義:一個被長期遮蔽的視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6年第3期。

{21}{28}{2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7、727、727頁。

{22}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4頁。

{23} 蘇東覺:《馬克思恩格斯論和諧社會》,《生產力研究》2006年第10期。

{24} 參見趙士發《世界歷史與和諧發展——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當代研究》,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07-108頁。

{27} 參閱王偉光主編《科學發展觀概論》,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16頁。

{32} 即19世紀。

{34}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01-202頁。

{38}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177頁。

{39}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第463頁。

{40}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4頁。

作者簡介:房廣順,男,1960年生,遼寧沈陽人,法學博士,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遼寧沈陽,110036。

(責任編輯劉龍伏)

*本文系教育部專項課題“中國和平發展道路與建設和諧世界研究”(2008JYJ066)的成果之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综合网天天|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国产凹凸一区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不卡国语在线| 首页亚洲国产丝袜长腿综合| 99人体免费视频| 狼友av永久网站免费观看|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国产精品波多野结衣|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一区| 在线观看热码亚洲av每日更新|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国产一级妓女av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亚洲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九九| 色吊丝av中文字幕| 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99热下载| 在线免费a视频| 国产成人夜色91| 一级爆乳无码av| 亚洲精品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免费在线播放毛片| 无码精油按摩潮喷在线播放 |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成人福利在线看| 91精品日韩人妻无码久久|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韩国日本不卡| 久久福利片| 国产精品浪潮Av| 亚洲高清国产拍精品26u| 成年人福利视频| 波多野结衣AV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久噜噜噜| 呦视频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伊人中文网|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亚洲大尺度在线|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亚洲欧美成人网| 欧美精品1区2区| 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 美女高潮全身流白浆福利区| 亚洲第一天堂无码专区|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嫩草影院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欧美h在线观看|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国产欧美网站| 男女性色大片免费网站|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夜色91| 国产三级成人|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99| 在线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 萌白酱国产一区二区| 天天爽免费视频| 久草视频一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视频| 亚洲无码视频喷水| 国产午夜一级淫片|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TS|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亚洲天堂首页| 日本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影院 | 黄色网址免费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