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中小企業取得了飛速發展,與此同時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水平落后已成為阻礙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為此,本文選取財務管理模式這一個財務管理基本問題,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為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構建和完善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中小企業 財務管理 財務管理模式
一、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理念落后
中小企業的經營過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高風險性,對此許多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企業財務管理問題上始終將企業的財務管理等同于日常的會計核算,這種對財務管理的錯誤認識導致財務管理被排除在企業的管理活動之外,企業的經營活動缺乏長遠性,企業的財務工作更多的是核算,財務管理的“管理”職能完全沒有發揮作用。這種狀況的出現一方面是因為我國中小企業的管理者的能力和管理素質比較差,對財務管理的理論方法缺乏認識,對財務管理的有關原則、運行管理的程序認識不到位,導致相關制度的制定與執行不力。另一方面中小企業受制于自身的經營規模、盈利能力的限制,機構設置不健全、人員配置不到位,先進的財務管理方法依靠這樣的財務基礎很難得以實施。
(二)企業財務管理目標不明確
我國中小企業在設置企業的財務目標時往往忽視了對企業內外部環境的考慮,很多企業沒有明確的財務目標,財務管理活動的目標基本上類似于獲取更多的利潤,至于一些細節性的東西也是模仿其他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定位不明確致使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缺乏方向性,相關的制度、程序沒有針對性,這樣既不利于企業的長遠戰略發展,也為企業日常的財務運行帶來了隱患。
(三)財務機構設置不科學
我國中小企業的財務機構一般比較簡單,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財務管理活動的涉及面偏窄
中小企業的財務組織規模較小,財務管理活動往往僅限于單位的日常會計核算,在融資、投資問題上,財務部門參與的程度很低,一般都是由企業所有者自己去談這方面的問題,這種垂直式的管理模式導致財務管理活動的幅度窄,許多財務管理的職能都很難發揮作用。
2.跨級管理現象嚴重
在中小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中,雖然企業設置了相關的職位,配備了相應的人員,但是企業的許多資金的收支活動往往不按照規定的程序來辦理,項目投資、資金劃撥、融資籌資及日常的財務收支等都由企業主管(企業所有者)包辦,這種財務管理職權過于集中的管理模式極大的限制了財務管理職能的發揮,導致企業財務人員完全被動的執行有關的決策,不能發揮財務人員的專長,也不能保證會計人員根據單位財務狀況及時提供給管理者有用的信息。
(四)財務管理的制度不健全
我國中小企業在財務管理的制度建設方面投入的較少,很少有企業能夠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套完善的規章制度,在財務崗位職責、獎懲措施、財務人員的在職培訓與考核等方面缺少必要的規章制度進行指導,加上企業領導經常忽視財務制度的有關規定,導致財務規章制度的嚴肅性、強制性不強,財務管理人員一不能制止企業領導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二不愿意得罪自己的同事,于是,原本就不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因為執行力度不夠完全成為一紙空文。
(五)財務管理缺少必要的控制程序和方法
由于中小企業在規模、發展歷程等方面的特殊性,企業管理中的“人制”現象比較嚴重,表現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就是財務管理工作更多的以個人的經驗為主,以領導的個人意愿為重,還沒有在企業內部形成一個規范的、可操作性強的財務控制程序和方法。
(六)缺乏必要的激勵機制
“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未深入人心,企業對員工的管理缺少必要的激勵機制。許多企業沒有建立相應的獎勵措施,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懲罰措施,在我國中小企業中這種正向激勵少、負向激勵多。部分企業雖然制定了一些激勵措施,但是在實際運行時很難兌現,員工很難得到規定的獎勵,尤其是物質方面的獎勵。
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模式的對策
(一)樹立正確的財務管理理念
中小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要更新觀念,加強學習,努力實現財務管理理念的轉變,將企業財務管理作為企業管理的核心,正確處理好企業與投資者、受資者之間的關系,明確個人與企業、家族與企業的界限,明確企業的所有權關系從而維護企業利益相關者的利益。正確處理企業與債權人、債務人之間的關系,理順企業內部各部門之間的財務關系,將完善企業財務管理作為提高中小企業管理水平的突破口,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職能,克服領導者過度集權、家族式管理帶來的弊端,樹立適應新時期企業發展要求的多元化風險理財觀念。
(二)明確企業財務管理目標
中小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要根據企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確定企業發展的財務管理目標,這是提高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的必然要求。企業在建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時要堅持客觀性、可比性的原則,充分考慮宏觀經濟運行情況和企業經營目標,使企業財務管理目標充分體現企業財務管理活動的一般規律,又能體現企業經營管理的獨特性,兼顧企業的償債能力、營運能力和盈利能力。根據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按照可計量、一致性、階段性和綜合性的要求,現階段我國多數中小企業可以將可持續發展的利潤最大化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既要重視企業的盈利性,又要避免只顧眼前利益的短視行為。
(三)完善企業的財務組織機構
組織結構式企業組織內部各有機構成要素相互作用的聯系方式或形式,從而將組織成員有效的組織起來,共同協同努力實現組織目標,具體包括U型組織結構、M型組織結構、矩陣制結構、H型組織結構,中小企業在設置企業財務組織機構時,應考慮企業的發展戰略、所處的發展階段,設置組織崗位并合理界定財務組織機構的職能,整合企業會計核算流程,明確財務管理活動的重點,促進財務業務流程各個環節順利銜接,從而明確財務人員、業務人員的權限和責任,保證財務管理工作的有序運行。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由于我國中小企業的業務并不復雜,因此采用按照職能劃分的縱向一體化的U型結構即可,在這一模式下,各個職能部門的獨立性較弱,但有利于發揮集中控制和統一指揮的優勢,發揮專業管理的長處。
(四)合理分配財務管理權限
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權限的分配要解決集權與分權的問題,要改變以往財務管理權限過度集中于企業所有者的狀況,做好財務權責的集權與分權工作,既要適度放權,又要保證能夠對下放的權力進行有效的控制。針對我國中小企業財務管理權限過于集中的問題,可以通過設置合理的財務管理層次和幅度,配備稱職的財務人員來分散權力,由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負責重大財務事項的決策,日常的財務管理業務由財務人員根據既定的規章制度來進行。合理的分權有利于調動財務人員的積極性,由被動的決策執行者變為決策參與者,克服中小企業財務決策過于集中的弊病,提高財務決策的效率。
(五)規范財務管理過程
中小企業要按照國家有關財經法規的要求,結合自身經營管理的特點,以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為目標建立和完善企業的財務管理制度,提高企業資金的運行效率,降低運營成本。要規范企業財務審批的程序,有關業務活動必須按照財務管理制度的規定進行,對于特殊事項要有部門負責人、企業所有者共同簽字審批,并且特批事項不宜過多。要擴大企業財務管理的范圍,讓企業的財務部門更多的參與到籌資、投資、預測、決策等管理活動中去,充分發揮財務人員的專業優勢,提高財務管理水平。通過建立財務收支審批制度、財務管理崗位責任制度等規范財務管理的控制,通過財務會計信息的記錄、分析、反饋等建立起一個對企業業務活動進行事前預測、事中控制、事后考核三位一體的內部控制體系。同時,中小企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財務監督體系,完善單位的內部審計制度,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獨立性,配備稱職的內部審計人員,更好的發揮和實施財務的監督職能。
(六)建立多種形式的財務激勵機制
中小企業要建立適當的財務激勵機制,提高財務管理人員遵紀守法、愛崗敬業的積極性。首先,企業要改變以往重視懲罰性措施而忽視獎勵性措施的做法,將財務人員的個人收益與個人業績、企業業績聯系在一起,在設計物質獎勵計劃時要保證能夠履行諾言,避免相關物質獎勵規定不落實的情況發生。要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并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尊重員工,重視對員工的感情激勵,與企業職工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
參考文獻:
[1]薛清彥.淺議中小企業財務管理的現狀及改進[J].產業與科技論壇,2007,(6):9-10
[2]劉昭云.中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戰略對策[J].生產力研究,2009,(4):12-14.
(作者單位:長沙經開區污水凈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