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岳陽市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方略,積極探索具有岳陽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在推動資源節約綜合利用、推行清潔生產等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效,有效助推了岳陽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一、岳陽循環經濟發展主要模式
(一)“再生資源產業園”模式
汨羅市依托再生資源市場,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推進 “資源——產品——廢棄物——再生資源——產品”的循環產業模式,且形成了初具規模的循環經濟產業園,其“政府大力推進、市場有效驅動、民眾自覺參與”的經驗,得到了上級和媒體的充分肯定。汨羅再生資源交易市場是中南五省最大的再生資源交易市場,與廣東吳川、河北保定一起成為全國三大再生資源市場,再生資源年交易量100萬噸,市場交易額近100億元。按照“統一規劃、統一布局、統一管理”等原則已建立了社會化的再生資源回收系統、加工利用系統和廢棄物資無害化處置系統,汨羅再生資源產業園已匯集了長江銅業、興發鋁業、平桂制塑等50多家企業入園興業,成為了汨羅市的龍頭和支柱產業。
(二)“林紙一體化”模式
湖南泰格林紙集團探索了一條發展循環經濟的路子,即“以紙養林、以林促紙、林紙一體化經營。”從育林、造紙到廢紙回收利用,形成了一個和諧的“生態循環經濟產業鏈”,即“培植資源、清潔環保、低耗高效”的產業發展模式。他們推行林紙一體化,打造綠色生態鏈;引進高效率化學機械漿生產線,打造清潔生產鏈;大力發展廢紙造紙,打造再生資源鏈;重視節水和降耗,打造持續利用鏈;搞好廢物利用,打造環保產業鏈。不僅獲得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贏,也實現了林業、紙業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企業生產能力由1998年的7萬噸增長到2009年的180萬噸;企業總資產從2.4億元增長到現在的16億元,利稅總額由1998年的3763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5.7億元,在全國520家重點企業中排名前200位,在國有控股造紙企業中排名第一。
(三)“精細化工循環經濟園區”模式
云溪精細化公園主動對接駐區石化大廠,充分利用大廠原料發展新型工業,搭建了工業催化裂化、高分子材料加工、生物醫藥化工、環保溶劑、中間體和煉廠氣體加工六條精細化工循環經濟產業鏈。如巴陵石化公司在生產氯丙烯過程中的下腳料DD混劑每年達12000噸,對環境造成污染,為此,園區引進了溶劑化工有限公司利用DD混劑生產氯丙烯、三氯丙烯、土壤熏劑等中間產品。巴陵石化環已酮生產過程中的副產品輕質油、X油等廢料,給環境帶來污染,為此,引進了昌德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該副產品生產環氧已烷,正戊醇作為香料中間體。園區引進的長科公司利用大廠排放的二氧化碳生產特種氧化鋁,全部銷往長煉催化劑廠作原料,既解決了企業的原材料問題,又解決了產品的銷路。六條產業鏈的形成,使企業與產業之間做到了物料資源互供,“三廢”綜合治理,能量逐級利用。園區內工業廢水排放量每小時不到100噸,呈現和諧、環保、健康的發展態勢。目前,園區已有20度家企業實現循環對接,每年節約成本6億多元,企業平均節約成本10%以上,能耗也得到有效控制。
(四)“清潔生產”、“三廢”綜合利用模式
中石化長煉公司每年加工原油600萬噸,生產汽油、柴油、煤油、苯類、液化氣、聚丙烯等60多種石油化工產品。近幾年來,公司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大幅度消減工業三廢(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處理尾氣,回收硫酸,節電節水,使效益倍增的產業模式。近年來,投入循環經濟方面的資源達30多億元,形成了脫硫裝置系統產生的酸氣——硫酸,催化、焦化、氣體分餾、重整裝置產生的可燃廢棄——液化氣;催化裝置催化劑進行燒焦時產生再生煙氣——余熱利用(供熱、發電)等一系列綜合利用產業鏈。每年形成節能和三廢利用產值45億多元,利稅6億多元。既保護了環境,又大幅度地減小了工業三廢的排放量,取得了良好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岳陽興長股份有限公司利用甲醇裝置,開展解析氣回收,循環利用,不僅解決了環境問題,安全隱患問題,而且回收的資源為企業創造了很好的效益。
(五)“廢水處理回收循環利用”模式
繼2004年建成日處理10萬噸南津港污水處理和日處理6萬噸臨湘污水處理廠,經過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全市又即將建成10個污水處理設施,總處理能力達到50萬噸/日,全部投入營運后,岳陽市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率將達到100%,每年可削減COD排放8.7萬噸,節約清潔水9000萬噸。岳紙、洞庭苧麻紡織印染廠,巴陵石化公司對工業用水實現循環利用,基本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如巴陵石化公司采取多項措施對廢水進行回收利用,千方百計減少水消耗,提高循環水的使用效率。一年回收利用廢水500多萬噸,創效益逾千萬元。
(六)“粉煤灰綜合利用”模式
該市華能岳陽電廠、巴陵公司熱電廠、岳陽化肥廠等六個大型企業,每年產生粉煤灰180多萬噸。通過實施資源集約化和廢棄物資源化開發利用,我市發展了以粉煤灰等廢棄物為原料的各種墻體磚和高標號水泥等新型建材企業60多家,年產1200萬立方米新型墻體磚,500多萬噸高標號水泥,如華新水泥(岳陽)有限公司利用華能電廠粉煤灰做水泥,鴻發建材利用華能電廠粉煤灰和華新水泥的水泥做加氣混凝土新型墻體材料,形成了企業之間互相配套,循環利用的產業鏈,催生岳陽的建材行業蓬勃發展。
(七)“熱電聯產”模式
該市巴陵公司熱電廠、動力廠、長煉、泰格林紙集團、興長、城陵磯糧庫等企業。開展了熱電聯產技術改造。總裝機容量達10多萬千瓦,不僅可提供電能,還能提供工業生產用的蒸汽和住宅暖氣用的熱水。據統計,火電廠的能源利用率僅在35%左右,而熱電廠的能源利用率可達到45%以上。另外熱電廠鍋爐容量大,除塵效果好,煙囪高,還可實現爐內脫硫除硝,相對小鍋爐、火電廠,其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相當顯著。
(八)“農村循環經濟”模式
主要模式有“生態農業型”、“集約農業型”、“水生(藍色)歐諾工業型”、“農業產業化經營型”、“庭院農業型”、還有“豬-沼-果”、“果-菜-豬”(即“農戶養豬,豬糞產出沼氣,沼(渣)肥施在果園里,果園套種蔬菜,蔬菜用來養豬”)的循環經濟模式。如此一個循環,一家一年收入上萬元。在實踐中,農民還逐漸摸索出了“豬沼果”、“豬沼菜”、“豬沼魚”以及“豬沼糧”、“豬沼瓜”、“豬沼茶”等農村循環經濟模式。如臨湘桃林鎮2007年共建有沼氣池224扣,一個農戶按養售10頭出欄豬,每頭創收300元,共計3000元;用沼漬沼液栽培稻(瓜果、蔬)收入1500元;每口沼氣池可提供160噸沼肥,節約化肥開支300元;1口沼氣可節柴煤2噸,節支700元,避免了0.75畝薪炭林被砍伐,全鎮224多口沼氣一年可節約柴4000余噸,相當于保護了4000畝森林資源,沼氣燈代替電燈可節電折價約50元,等等。這樣算來,循環經濟每年可給每農農戶新增收入5550元。以1家農戶4口人計算,人均新增收入1375元。目前全市有3萬多口沼氣池,每年可為農民增收節支5000萬多元。
二、取得主要成效
(一)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循環經濟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的重要增長點和企業利潤新的增長點。汨羅市2008年再生資源回收量102萬噸,交易額107億元,加工產值59億元,實現稅收3.2億元,成為汨羅的支柱產業。屈原凱迪生物質能發電廠建成后,年燃燒稻殼、秸稈約40萬噸,叨客、秸稈價格均按每噸180元計算,農民可直接增加收入7200萬元,投產運行后每年可發電2.88億千瓦時,年可創稅收3000萬元。
岳陽華新水泥(岳陽)有限公司,年產水泥100萬噸,年銷售收入3億元,年實現利稅3000萬元。每年能消耗粉煤灰40萬噸降低了公司生產成本,僅此利廢這一項,企業年直接增效1100多萬元。岳陽湘誠碳素制品廠利用長嶺煉化公司石油焦廢料作為主要原料生產碳素制品,年消耗石油焦4.2萬噸,生產碳素制品3.2萬噸,創產值3600多萬元,實現利稅1200多萬元。
(二)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
再生資源產業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汨羅市通過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延伸產業鏈,增加就業崗位,富裕了一方百姓,找到了一條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據統計,2008年全市再生資源行業從業人員達到2.8萬人,是2000年的28倍,工資收入達3億元。預計到2010年再生資源產業園區第一期工程竣工后,從業人員將達到5萬人,僅工資一項為農民創收5億元以上。
(三)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
汨羅再生資源產業園的建立,為社會廢舊物資回收和處理提供了平臺,起到了保護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2005年至2008年,汨羅再生資源行業廢舊物資回收量達384.3萬噸,其中:廢銅46.5萬噸,廢鋁46.8萬噸,不銹鋼32.3萬噸,廢塑料250萬噸,廢鉛、廢鋅、廢紙等46.8萬噸。以銅為例,按汨羅市2008年銅的加工量(9.3萬噸)計算,相當于1255.5萬噸銅礦石和502萬噸標準煤,也避免了1246.2萬噸銅尾礦和921億平方米廢棄的產生。湖南泰格林紙通過造紙原料林基地建設,實現林紙一體化,自2000年起,泰格林紙集團有限公司實行企業兼并重組,投入資金16億元,在環洞庭湖、湘南、湘西及湖北江漢平原70個縣以公司加農戶模式,營造和培育速生豐產林工業原料200萬畝,帶動80萬農民營造速生豐產林1000萬畝。促進洞庭湖區“退耕還林、退田還湖”的實施。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岳陽市中心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