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會計職業道德是指在會計職業活動中應遵循的、體現會計職業特征、調整會計職業關系的職業行為準則和規范。會計行業作為市場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領域,它直接關系到國家政策的貫徹執行,也關系到各種會計行為的規范。因此,會計人員應擁有高水準的職業道德。近年來由于社會經濟發展迅速,在會計行業中“誠信”這個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質疑,使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面臨著嚴峻的考驗。本文就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現狀及對策分析提出一點建議。
關鍵詞:會計人員 職業道德現狀 監管機制 對策研究
一、我國會計職業道德現狀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會計法制和職業道德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我們在充分肯定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取得成績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存在的問題。
1.會計職業道德觀念淡薄
不少會計人員缺乏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總認為自己平時工作忙,事情多,不關注、不學習會計法規,更談不上遵紀守法,依法辦事了。有的會計人員思想上竟然沒有會計職業道德的概念,對職業道德規范和政策法規似懂非懂,十分模糊。這是現實中會計職業道德思想基礎的嚴重缺失。另外,在實際工作中折射出會計監督機制相當不完備。如單位內部審計作為國家監督體系的組成部分之一,但這種內部審計在有些單位完全是形式,基本上起不到監督的作用。而有關部門每年都要進行稅收財務物價檢查,因其經常性、規范性以及廣度、深度、力度不夠,也不能給單位內部會計監督提供有力的支持,進而難以形成有效的再監督機制。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單位負責人和會計從業人員弄虛作假之風。
2.財會業務水平偏低,缺乏鉆研業務精神
我國1000多萬財務人員中,中高級職稱人員占20%,其余大部分都為初級職稱人員,知識結構、學歷水平和業務水平偏低。現實中不少會計人員缺乏基本的業務素質,會計工作頻于應付差事。他們業務知識貧乏或知識老化,對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知之甚少,專業技術能力較差,職業勝任能力明顯不夠。業務素質的低下,還表現在工作中缺乏精益求精的精神,記賬不符合規范,賬簿混亂、賬賬不符、報表擠數的現象。實踐中由于會計人員業務不熟,而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情況也不少見。這些都大大降低了會計工作質量,違背了職業道德的要求。
3.追求私利,監守自盜
一些會計人員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膨脹,喪失了最起碼的法制觀念,會計職業道德淪喪,故意偽造、變造、隱匿、毀損會計資料,利用職務之便貪污、挪用公款,以身試法,甚至走上了違法犯罪的道路。
4.違背準則,弄虛作假
一些會計人員在國家、社會公眾利益與單位利益發生沖突時,不能夠堅持準則,甚至通同作弊,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直接參與偽造、變造虛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會計報表。另一方面,會計人員在單位的地位具有天然的從屬性,其職業道德在單位會計工作中能否發揮作用和作用的大小,不可避免地從屬于所在單位的文化層次及單位負責人的道德水準。當單位負責人授意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時,會計人員未能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的原則。
二、會計職業道德滑坡的原因
1.社會不正風氣的影響
隨著市場經濟的確立和改革的深入,人們的觀念發生了很多變化。拜金主義、實用主義流行、社會公信力下降、欺詐賴帳、偷稅漏稅等屢見不鮮。這些不良的社會現象直接影響了一些會計人員的道德天平,滋生了腐敗的土壤,產生了不良的行為。有的會計認為大家都在造假,我不做假,豈不吃虧?甚至對做假行為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引發了社會對會計的誠信危機,降低了公眾的信任度。
2.“不當利益”的誘惑
部分單位領導為了追求政績,有向上爬的資本,不惜犧牲公眾利益,暗示或逼迫會計人員造假帳,甚至私設“小金庫”,利于自己的活動。而許多會計人員為了保住飯碗,不敢和領導頂,屈服于壓力,違心造假。有的會計人員甚至認為這是“合法”行為,是為單位“謀福利”,心安理得。
3.法律意識淡薄
目前,大多會計人員法律意識淡薄,對可能產生的法律后果沒有清醒的認識,當違法被判刑時,后悔莫及。因此,有必要加強法律知識的學習。
三、強化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對策措施
(一)加強政治學習,提高對會計職業道德建設重要性的認識
努力學習政治,提高思想覺悟,這是財務人員做好工作的前提。要組織財會人員認真學習江澤民同志關于講政治的重要講話,學習時事政治,教育廣大財會人員牢固樹立共產主義信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同時還要做好思想品德教育。財會人員不能只埋頭于繁雜的日常事務中,要掌握時代的脈搏,把自己的工作自覺融人改革的大潮,不要迷失方向。作為財會人員,要視國家利益高于一切,嚴格遵守和執行國家制定的財會法規,一絲不茍地按財務制度辦事,認真進行核算和管理,忠實履行財務監督職能,在抵制和糾正當前不正之風中發揮積極作用。
(二)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增強財會人員的使命感
會計人員要使職業生活更有意義、更有價值,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遵循會計職業道德規范,自覺提高專業品德修養,增強熱愛本職工作的意識,講求對事業的獻身精神,維護會計職業的尊嚴,保持良好的社會形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資金來源渠道的多樣化,與會計改革措施的陸續實施,使會計人員所面對的將不再是單純的數字,而是一個復雜多變的世界。會計人員承擔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復雜繁重,責任更大,遇到的問題更復雜,需要投入的精力也更多。在新形勢下,會計人員應在工作中堅持遵守會計職業道德。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的財經法規,依法辦事,依法理財。
優質服務也是會計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對所服務的對象都要做到文明禮貌、熱情接待、周到服務。
(三)建立監督機制,以法管財
監督機制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會計人員監督經濟業務經辦人;二是社會監督會計人員。它們由兩個不同的主體構成。
會計監督。會計監督是會計人員的執法行為。它主要是會計通過審查、報帳、記帳、核算、分析等會計程序,對在經濟活動中發生的經濟業務,依照國家的財經政策和財務管理規章制度,進行正確的核算和真實的反映。會計人員必須認真、客觀、公正地處理每一筆經濟業務,以高度的責任感對待每一件財務事項。
社會監督。一是由財政、稅務、審計、監察等部門對會計人員遵守職業道德的情況經常進行檢查、督促。二是由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對會計行為進行查驗、評估。通過監督,既可以提高會計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又可以幫助會計人員正確理解和執行國家財經制度。三是發動單位職工和其他社會成員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進行監督。這樣監督面寬、透明度大,可以增強會計監督工作的力度。
法律制裁。對于貪污腐敗、違法亂紀、知情不舉甚至同流合污等現象,除按規定予以一定的行政處罰外,嚴重的還可追究會計人員和相關人員的法律責任。使人們認識到若不注重職業道德,不用職業道德規范自己行為,將會受到法律制裁。加強法制教育,培養以法理財的觀念和能力。市場經濟是法制化的經濟,我們會計人員是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的執行者,必須依據國家的法規政策進行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做到以法理財。
(四)建立會計崗位輪換制度,保證會計工作質量
財政部制定的《會計基礎工作規范》中規定:“會計人員的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地進行輪換。”實行有計劃的會計輪崗制度,有利于加強會計工作的內部監督,在會計機構內部形成換崗交接清查的內部檢查和牽制機制,防止貪污腐化行為的出現;有利于提高全體會計人員的業務素質,使他(她)們能掌握多種崗位技能,促使本單位會計管理水平的整體提高;還有利于調動會計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接觸不同內容和形式的業務崗位,激發會計人員創造和提出業務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思想。
(五)建立健全選拔和激勵約束機制,提高會計人員業務素質 建立健全選拔機制。任何財務活動,都要通過會計進行收支與核算。在方針政策和法規制度確定以后,會計工作質量的高低,會計人員業務素質是決定因素。因此,要選擇政治素質好、事業心強、具有會計知識和技能的人從事會計工作。
建立激勵約束機制。四化建設需要大批高素質的合格會計人才。因此在日常的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情況建立檢查、考核、評價、獎罰制度,并與崗位資格、聘任專業職務、提職、晉級、精神與物質獎勵等結合起來。促進會計人員嚴格遵守職業道德,提高工作質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脫穎而出。
總之,會計職業道德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的社會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特別是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隨著會計改革不斷深入,會計行業越來越為世人所矚目,講求會計誠信,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尤為重要,因此加強我國會計倫理道德建設也勢在必行。自上個世紀以來,潘序倫先生就在中國會計界最早倡導了“誠信”理念。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處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當必有誠”的誠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會計執業界人士的心中,成為忠誠敬業的座右銘。伴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一思想將會進一步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劉富乾,等。淺論財會人員的職業道德素養[A].高師財務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楊良超。試論高校會計職業道德建設的途徑[A].高師財務管理研究[C].南京:南京師大出版社,2000。
[3]斯惠文。淺論提高會計人員素質[J].遼寧教育會計通訊。2000。
[4]鄧春華。《財務會計風險防范》,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2001年版。 [5]王春峰。《金融市場風險管理》,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1年版。
[6]王衛東。《現代商業銀行全面風險管理》,中國經濟出版社,
2001年版。
[7]常勛,《財務會計四大難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8]《金融企業會計制度操作指南》,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作者單位:營口港務集團信息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