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也評上海總商會會“佳電”風波

2010-12-31 00:00:00熊玉文
江漢論壇 2010年8期

摘要:“佳電”是上海總商會領導人在五四時期為解決青島問題致北京政府的意見,長期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否定。近來有學者對此作了重新探討,提出“佳電”是收回青島的獨特策略與方案,“佳電”風波是一場幫派斗爭的全新觀點。但是,筆者在對當時報紙報道和相關史料的發掘與梳理中,得出了不同的結論,認為“佳電”是由日本人起草的誤國方案,上海商界對“佳電”的譴責屬于正義聲討行為,“清國”措辭既不是日本對中國的慣用稱呼,也不是出自日本致德國最后通牒原文。另外,通過對當時“佳電”電文報道與“佳電”原始檔案比較,發現在“佳電”史料的出版和引用上,許多人存在著失誤。

關鍵詞:“佳電”;清國;幫派斗爭;間接歸還;《民國日報》

中圖分類號:K2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8-0088-10

1919年5月9日,上海總商會正、副會長朱佩珍(葆三)、沈鏞(聯芳)為表明自己對中日之間解決青島問題的意見,致電北京政府,譴責駐日公使章宗祥“不勝其任”,建議政府更換駐日使節,命其立即起程,堅持日本“歐戰平定,交還清國”的承諾,“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和平解決青島問題;同時“電知陸專使”,向巴黎和會提出把青島問題與密約分開,“由中國派員與日本直接交涉”。此同時稱“佳電”。由于“佳電”的“清國”措辭和經過日本收回青島的主張,與國人的心理與希望格格不入,因此“佳電”一經發表,朱、沈二人立即受到社會各界尤其是上海商界的一致聲討,引發一場“佳電”風波。“佳電”事件不僅使上海總商會在五四運動中近乎癱瘓,不能發揮中國“第一商會”應有的作用,而且還直接引發了要求對其改革的呼聲。

20世紀80年代,隨著商會史研究熱潮的興起,上海總商會“佳電”再一次進入人們的研究視野,成為研究者評價商人、商會和資產階級政治立場的典型個案。在眾多研究者中,朱英先生獨領風騷,其研究成果至少有四篇論文和三本論著,均引入“佳電”內容,其中一文《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是專論“佳電”的,可見“佳電”在朱先生商會史研究中的價值和重要性。

朱先生筆下的“佳電”來源于1919年5月10日《民國日報》的版本,其實當時報紙對“佳電”的報道是有不同版本的。朱先生選擇《民國日報》版本,除了受史料出版的影響外,還得力于朱先生深厚的學術素養。盡管朱先生的“佳電”研究對深入探討近代中國商會的角色、活動和作用不無裨益,但筆者認為其對“佳電”以“清國”稱呼中國的解釋,對上海商界譴責“佳電”行為的評價,對青島問題“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主張的認可,對“佳電”來源與責任人的界定,以及對史料的運用與分析等,都有可商榷之處。

一、日本稱呼中國的慣用詞語是“清國”,還是“支那”

日本人在近代以前喜歡用“漢”、“唐”稱呼中國或中國人,在明治維新后改用“清國”或“支那”。辛亥革命,中國政體變更,給日本外交、內政以至思想意識,都造成猛烈的沖擊。日本欲與中國邦交,首先就遇到如何稱呼中國的問題,因厭惡“華夷秩序”和害怕引起本國天皇政體動搖,照稱“中華民國”既不甘心也不放心。而繼續沿用“清國”既不合時宜也有違外交慣例。正當日本政府為怎樣稱呼中國左右為難時,駐華公使伊集院彥吉1913年5月19日致外相牧野的顯的密件中提出,日本可以借鑒歐美各國的做法和本國在郵票上已印過“支那”字樣的事實,建議把“China”看作一個地理性名稱予以采用。伊集院的建議使日本政界醍醐灌頂,迅速被內閣采納。7月11日,牧野復電伊集院,并密告內閣各大臣和軍方首腦:“(中國)革命后,在歷來之邦語公文中依然襲用‘清國’名稱已顯不合時宜,承認新政府乃早晚之事。現閣議決定:在條約國書中將來理應使用‘中華民國’之名稱又當別論,在帝國政府內部及與第三國之尋常往來公文中,今后一律廢除‘清國’之稱而以‘支那’代之”。同年10月6日,日本新公使山座圓次郎向袁世凱遞交了承認“中華民國”的國書。日本政府雖然正式承認了“中華民國”國號,但在以后的公文中仍然沿用“支那國”或“支那共和國”來稱呼中國,袁世凱政府曾為此向日本政府提出嚴正交涉,牧野卻以支那“系和文名詞”,“用此二字稱呼貴國,乃習慣使然,毫無別意,現已刊諸政府官報,未便更改”來搪塞。盡管以后中國歷屆政府繼續抗議,但日本政府依然我行我素,直到侵華戰爭失敗后,才接受中國政府的意志,于1946年6、7月間放棄使用“支那”這一稱呼。可見,自1913年后,日本雖不愿以“中華民國”來尊稱中國,而是用詞義帶有蔑視性的“支那”,但“清國”字樣早已消失在對中國的稱謂中了。近代日本慣稱中國為“支那”,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佳電”中出現的“清國”,按照電文全文來看,是朱、沈二人直接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致德國最后通牒的原文,是日本與第三國對中國的指稱,而非朱、沈二人對自己祖國的稱謂,朱英先生在其文章中也多次予以澄清,“其中的某些用詞如‘清國’等,完全是借用日本所慣用的詞語”,它是“日本政府早先致駐青島德軍公文中的原文,應該打上引號,而不是直接出自于上海總商會”,“‘佳電’之所以出現‘清國’字樣。是引用日本方面的原文”,“如果聯系電文的上下文可以明顯看出,這句話顯然是引用日本政府早先致駐青島德軍公文中的原文,應該打上引號,而不是直接出自于上海總商會的領導人”,等等。遺憾的是,朱先生只說對了三分之一,即“清國”不是直接出自于上海總商會領導人之口,另外三分之二還有待商榷,即認為“清國”是日本稱呼中國的慣用詞語和“清國”出自于日本致德國的最后通牒。日本向德國遞交最后通牒的時間發生在1914年8月15日,距離日本政府明確規定以“支那”取代“清國”稱呼中國已有一年時間,而且翻閱那時日本人的文章,皆以“支那”稱呼中國,如內田良平1913年發表的《支那觀》,建議日本乘中國政局動蕩之機,促使滿蒙獨立,使之成為日本的保護國。內藤湖南1914年發表的《支那論》,在國體問題上主張中國建立共和政體,反對君主立憲。此外,還有現利彥1915年在《新社會》第3號上撰寫的《支那革命之性質》,北一輝1916年出版的《支那革命外史》等。顯然,朱先生這樣解讀“清國”是與史實不符的。

更為關鍵的是,在日本致德國的最后通牒中有沒有“清國”字樣,也就是說日本在最后通牒中是以“清國”還是以其他稱謂來稱呼中國的?歐戰爆發初期,日本趁西方列強無暇東顧的機會,欲乘機攫取山東利權,向德國政府提出下列兩項要求:一為在支那海洋之德艦即日退去,否則宜解除武裝。二為德政府將膠州灣租借全部,以還付支那國家之目的,本年九月十五日為限,無償還,無條件,交付于日本官家。日政府對于上之勸告,限八月二十三日正午無條件應諾,否則日政府即取必要之行動。日本向德國發出最后通牒的當天夜里九點,外相加藤把通牒抄件交給駐日公使陸宗輿一份,陸公使當夜發電北京。報告這一噩耗。其實,日本最后通牒如何稱呼中國,對中國普通百姓并不重要,因為大家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來自大眾傳媒。從人的認知角度來看,超越親身所能接觸的事實。媒介環境就是現實環境,媒介報導就是大眾視聽來源,媒介認知左右著受眾的認知。上海民眾和總商會領導人所了解的日本最后通牒,一般來說離不開《申報》等大眾傳媒的報導,是日本要求:德國戰艦及各種兵船應即退出日本、中國海面”,“遲至九月十五日應以膠州租借地全行交與日本,不得附有條件及索取賠款,以便日后交還中國”。

所以,針對“佳電”的滿紙荒唐,在“佳電”發表的當天,就有人撰文“日人攻取青島在民國三年,日人縱蔑視我國,其正式公文必不至復稱我為‘清國”’,質問總商會的“清國”一詞“果何所據而云”?朱葆三和沈聯芳曾為“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作過辯護,而始終未對“交還清國”置過一詞,這已經說明二人自知“清國”用詞之荒謬。朱先生認為“清國”來自日本最后通牒原文,在史料出處方面值得懷疑。

二、“佳電”風波是幫派斗爭,還是正義聲討

“佳電”風波愈演愈烈,朱先生認為原因除了總商會的主張與各界的要求相抵牾以及總商會領導人固執己見外。還與“總商會內部派系之間的權力之爭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佳電”給總商會內部“閩粵幫和其他籍商人攻擊江浙幫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遇”。朱先生在文章中稱自己“稍加考察”,就“不難發現”攻擊“佳電”和總商會領導人朱、沈二人最激烈的是“閩粵幫的黃伯平、湯節之、馮少山,以及山東籍的數人,另還有上海籍的徐菊如、江確生、趙晉卿等人”,而“江浙幫中卻少有其人”參與其中。對于這一“以往論著均很少提及”的發現,朱先生從商會史權力遞嬗的角度解釋為上海總商會從一成立,“即不斷發生派系紛爭”,在紛爭中“江浙幫因實力雄厚而一直居于上風,幾乎壟斷了商會絕大多數上層領導職務”,這種格局“自然會引起閩粵幫商人的不滿”,而“上海籍商董雖擁有天時地利”,但因“經濟實力完全無法與江浙幫相抗衡”,在總商會的權力斗爭中同樣屬于被壓抑的對象。因而在“佳電”風波中對江浙幫的抨擊也顯得“十分激烈”。

誠然,上海商會自清末成立以來,不斷發生幫派爭斗,但他們爭斗的是地盤、定價等商業利益,還是總商會正、副會長以及其前身商務總會總理、協理領導職位?通過對朱先生文章的考察,不難判斷朱先生所言的這次幫派紛爭是指對總商會領導職位的爭奪。

根據臺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李達嘉先生的研究,上海總商會歷屆選舉,雖然浙江籍、寧波幫商人在領導層中占多數,但“亦未見非浙江藉商人對此現象表達不滿或批判”,而歷屆被選舉為總理、協理或正、副會長的人,“幾乎都辭不愿就”,就連被選為議董的人,“也常有辭職或不愿連任者”。這是因為一方面商界人物“己身的營業繁忙”,不愿分心于公共事務。另一方面,政局動蕩使商會領導人處事艱難,“無力肆應變局的窘境”。這一異常現象,曾使《申報》發表評論“中國無論何種選舉,皆出于競爭,而獨商會選舉,則每退讓未遑”,造成這種局面的緣由是“商會會長一席,緣有義務而無權利也”。因此,“佳電”風波發生前,朱葆三和沈聯芳于1916年和1918年兩次當選為正、副會長,都是在無法推卸的情況下就任的。從就職的意愿來看,朱、沈以及其他商會領袖,顯然都沒有把領袖職位視作權力的象征。

朱英先生自己也曾明確贊同李達嘉先生的“上海商會總理、協理或議董的職位,并非人人汲汲營求、覬覦的目標”的結論,分析許多商董不愿出任商會領導人的主要原因,是因為“擔任商會總理、協理或是正、副會長以及會董并無多大能夠給個人帶來好處的實際權力,而且經常因為處理商會的諸多會務影響自己的營業”,針對過去有關論著把進入商會領導層便是想以權謀私的觀點,朱先生批評這是“一種似是而非的預設前提”。既然朱先生也認為此時的上海總商會不存在領袖職位的權力之爭,那么把“佳電”風波與總商會內部派系之間的權力之爭聯系在一起,則有失公允。與之相反的是,筆者通過對史料的梳理,發現除了其他省籍的旅滬商人攻擊總商會正、副會長外,江浙幫中攻擊朱、沈二人的不是“少有其人”,而是大有人在。

據現有資料看,最早提出罷免朱、沈正副會長職位的人是浙江藉商人周佩箴,周認為總商會主張直接“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與日本要求青島問題“中日自決”,“若合符節”,這真是“至奇可駭之事”,強烈要求“改選商會會長”。緊接著朱、沈的同鄉,寧波商人張杰認為朱、沈發表“佳電”,“媚日顯然,無可諱飾”,也提出對總商會正、副會長“另簡賢能”的要求。周佩箴登報譴責朱、沈的第二天晚上,朱葆三在自家的“慎裕”號召見同鄉錢達三等商討對策,以辭去寧波同鄉會新會所建筑主任相要挾,受到“明大義之會員”寧波同鄉趙林士、李征五的“頗多詰責”,趙、李指責朱葆三此舉,“不僅不愿為寧波人,恐亦不愿為中國人”,語言頗為激烈,漢奸罪名,隱然可見。在討伐朱、沈的隊伍中,不僅有朱、沈的同鄉,而且還有在總商會中任會董會員的親友,但他們沒有因是親友關系而緘口藏舌,而是“援大義滅親之例,起與為難,人人皆知”。1919年6月9日,“三罷”斗爭處于關節眼上,上海總商會卻散發傳單勸導商界第二天開市,寧波、廣東、山東三個旅滬商幫對之嗤嗤之以鼻,在“上海總商會通告”上批注到“誰聽媚日洋奴說導”。如果按照朱先生所言,“佳電”風波是一場幫派斗爭,那么如何解釋眾多浙江同鄉和寧波商幫對朱、沈正副會長的激烈抨擊?如何解釋“人人皆知”的朱、沈親友的“大義滅親”行為?

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對總商會領袖和“佳電”討伐呼聲最高,主張最激進的恰恰是江浙藉商人,他們不僅以“不愿為中國人”責之,而且主張罷免兩人的會長職位,甚至要求“逐出商會”、“從嚴治罪”。閩粵幫和上海藉商人在言詞上要相對溫婉一些,在主張上要低調許多,他們的要求只有兩樣:一是責成當事人對“佳電”進行解釋。二是改革總商會。

非江浙籍商人之所以也加入聲討行列,是因為他們已經看出一戰結束后在將來與外國的商戰中,“不死不活之總商會”有可能“貽禍于全國”。因而迫切要求對總商會進行改革,維護商人利益。具體到黃伯平、湯節之、馮少山、徐菊如、江確生、趙晉卿等人的行動,主要是因為正、副會長辭職,會務陷于停頓,所以多次提出要求召開會員大會,對改組事宜“公決辦法”,使上海總商會在五四時期能夠運轉起來,發揮應有的作用。李達嘉先生在其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是,用權力競爭的角度來分析1924年前的上海總商會領導層的更迭,“并不適切”,只到1924年和1926年的上海總商會選舉,才表現為“派系的競爭”。朱先生本人在對商會選舉制度的考察中也注意到,上海總商會在清末民初的選舉活動中,“并未出現過嚴重的舞弊和賄賂等違法行為”,直到1924年和1926年的兩次換屆選舉,上海總商會才出現了新的變化,有人為得到會長職務不擇手段,出現了“不正常的選舉風潮”。朱先生把非江浙幫商人改革總商會的正當要求與權力斗爭聯系起來,這里是否也有“前提預設”?把“佳電”風波看作是幫派斗爭,又認為在五四時期上海總商會沒有出現不正常的選舉現象,前后存在矛盾之處。

三、中日直接交涉是“獨特策略”,還是誤國方案

青島先由德國于1898年占領,后由日本于歐戰爆發初期從德國手里接管,歐戰結束后收回青島成為中國參加巴黎和會的一個重要目標。收回青島的方案有兩種:直接收回和間接收回。中國如果經巴黎和會從德國人手里收回青島為直接收回,從青島歸還的手續看也可叫直接歸還;中國如果不經巴黎和會而是經過與日本談判,從日本人手里收回青島為間接收回,從青島歸還的手續看也可叫間接歸還。

“佳電”最為人詬病的地方是主張不經過巴黎和會,而由政府派人“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間接收回青島,此舉被國人視為媚日賣國政策。朱先生原先也持這種觀點。認為“佳電”主張與“與日本的愿望正好如出一轍”,“可謂與日本政府遙相呼應”。可是,后來朱先生立場發生了變化,認為“上海總商會領導人還沒有愚蠢到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全國一片反日聲浪中,公開反對收回青島,附和日本要求而將自己變為‘漢奸’的程度。上海總商會的主張,可以說是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提出的一種比較獨特的解決方案與策略”。他們的行為不被社會諒解,“在很大程度上緣于工商界和社會輿論不客觀、欠公正的對待”,因此要重評“佳電”風波。

眾所周知,策略和方案是對實踐層面的規劃,它的價值在于可行性,沒有任何人會去欣賞一個不可行的策略和方案,不可行的策略和方案屬于紙上談兵,執行起來會產生負面效應和不利后果。將不同的策略和方案進行比較,人們選擇的一定是最佳的策略和方案。獨特的策略和方案,在理論層面上不一定是最優的,但在實踐層面上必定是最優的或實行者自認為最優的,因為它不在弊端上小于或在利益上大于原方案,就不會被人們用來取代原來的策略和方案。朱先生既認定“佳電”主張間接收回青島是“獨特的策略與方案”,卻又說“這種不同于社會各界的看法與策略是否切實可行,則應另當別論”。讓人不解的是,對一個策略和方案進行重新評價,但又不討論其可行性,在邏輯上似值得商榷。這是其一。

其二,青島問題是提交和會解決還是由中日兩國解決,這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對中國的領土主權和國際地位影響極大。如果提交和會解決,這不僅尊重和體現了中國參戰的價值,從法理上否定了日本在山東的利權繼承關系,而且青島問題從源頭上得到解決,更多了一層國際社會的承認和保障,在這一問題上中國則實現了預期的目的。如果由中日兩國解決,即使中國能最后收回青島,但付出的代價也是非常沉重的。借用陳獨秀的話來說,中日自決的危害有三點:第一,由公開解決變為私自解決,“這便造成中日兩國在和會里不能列在國際平等地位,這便造成日本代表東亞諸國立在盟主地位,這便造成日本在亞洲的蒙羅主義”。由此造成中國外交的不獨立,從此中國的外交便由日本來代表。第二,由中德交涉變為中日交涉,這“便從根本上承認日本在山東的權利”。第三,由名義歸還變為利權交換,至歸還之日,“日本便可以用兵力和賄賂對待中國政府,藉口交還名義上的青島。又可以取得一大批德國權利以外的濟順、高徐鐵路和許多礦山的權利”。陳獨秀指出,“為日本利益打算,自然是中日直接交涉的好”。

間接歸還對日本如此有利,因此日本一面聲明將青島交還中國,以見其尊重國際信義,履行參戰宣言之意,一面又在青島建筑倉庫、改正街名、修理炮臺、整頓港灣,作永久占領之計。日本在巴黎和會上堅持青島由其歸還,為的是在歸還之日強迫中國與之談判。而近代中日歷次交涉的結果,“凡日本許與中國者,無一件可望諸實行,而日本欲要求于中國者,則無故強迫之而已”。這種名實兼收的做法被一位中國記者戳穿為“日本之為計無有善于此者”。慘痛的經歷,使國人早已意識到“夫日本,虎狼也,……我與之交涉,簡言之,是斷送耳,是亡青島耳,是亡山東耳”。

所以,一旦聽聞青島問題由中日直接交涉,江蘇省議會致中國和會專使電文堅決反對間接歸還,“聞青島問題,將由中日自行解決,惡耗迭至,全國激揚。……為吾國存亡計,為世界永久和平計,非直接交還不可”。圓山東省議會致電北京政府,認為山東問題相當復雜,“藤葛糾繁,范圍廣漠”,假如引起爭執,中日兩國國力相比,“強弱相形,寧能我利?”即使東鄰日本甘心退讓,對中國沒有任何要求,也要“勿貪近利,勿惑甘言”,將“青島問題提會公議”,否則“私相授受,致啟列強之猜疑”,有違世界之潮流。駐日公使章宗祥擔心中日交涉會引起不良后果,建議政府青島問題“似以由歐洲和議席上解決方臻妥當”,“決聽協約國于和平會開會時仲裁處決”。即使在朱先生正面評價“佳電”的文章里,也不得不承認“這一方案不僅與廣大商人的意愿和全國輿論相悖,而且與日本的要求相吻合,自然會激起工商各界的強烈不滿”。從后來華盛頓會議中國收回青島的艱辛歷程來看。國人的不滿不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僅靠中日兩國之間談判解決青島問題,對中國而言,是多么困難和危險之事。

青島間接歸還,中國只能得到名義上的青島,日本會在租借的名義下,得寸進尺,蠶食中國。日本在和會上強硬地反對直接歸還,目的無非為由其交還青島時進一步向中國提出交換條件打下伏筆。中國在巴黎大會上都不能將青島收回,中日私自解決,能有更好的結果嗎?在“佳電”出籠一個月之前,日本代表牧野曾發表談話,“青島自應交還中國,但中國自愿賦予之條約權利,日本當然承受”。在日本欲吞珠還櫝的情況下,間接歸還青島的方案決不是挽救利權的獨特策略與方案,如果實行起來只能產生誤國害國的結果。對于“佳電”的獨特主張,陳獨秀憤然抨擊,認為總商會領導人“隨便妄談國事,實在是萬分危險”!

其實,早在90多年前《大晚報》社長沈卓吾就說過“佳電”主張是“獨得之見解”,“言人所不忍言”。可見,認為青島問題可以由中日直接談判解決是上海總商會“獨特的策略與方案”的觀點,朱先生并非第一人。兩人不同之處在于前者站在批判的角度,后者立于欣賞的立場。可是,朱先生在欣賞“佳電”的策略與方案時,不對兩套方案的利弊進行比較分析,僅僅以一個“獨特”來定論.這是令人難以信服的!

四、其他幾個有關問題的商榷

有人認為“佳電”的起草者是上海日本商會會長,后由上海總商會略作修改拍發,朱先生認為“這一結論的史料依據并不充分”,“這實際上是一種傳說”。在朱先生看來,如果“佳電”真是日本人起草,就不會在文中反復強調戰后日本將青島交還中國的字眼,“因為這肯定會使日本處于相當被動和不利的境地,相反卻有利于中國以更為充分的理由收回青島”。不知朱先生是否注意到,當時的日本上至內閣要員,下至平民百姓。沒有一個人否定要把青島歸還中國的。巴黎和會開幕后,1月21日,內田外相在眾議院演說日本外交問題時,聲明“日本對鄰邦中國毫無領土野心,……絕對尊重中國之獨立及領土保全,……即如膠州灣租借地,帝國政府從德國獲得自由處分權時,……將該租借地還付中國”。 3月初,日本首席議和代表西園寺公望剛到巴黎,對法國記者闡明日本對青島的態度為“日本實無占據青島之意,且將歸還中國”。雖然日人一再聲稱“歸還”,但這絲毫沒有使日本處于“相當被動和不利的境地”,絲毫沒有有利于中國以“更為充分的理由”收回青島。反而形成了中國在和會上青島問題的大失敗,激發了五四運動。如果上海日本商會會長在起草電文時反復強調青島交還中國又有何不可呢?

“佳電”到底是不是日本人起草的?除前面提到的上海日本商會會長外,還有人指出起草者是日本商務參贊兒玉。其實,不論是誰,“佳電”稱中國為“清國”,僅憑這一點就能斷定電文由日本人起草的說法并非空穴來風,因為自中華民國成立后國人從來不會用“清國”來稱呼民國時期的中國。民國伊始,國人稱清朝為“前清”,上海總商會議事時就是使用“前清”這種表達方式的。試想電文如果真是由朱、沈或任何一個中國人起草,誰能用“清國”來稱呼自己的祖國?更何況民國已誕生八年了!再說上海總商會非常注重外國對中國的稱謂,認為“此事關系民國體面”。民國初年,因日本沒有承認中華民國,上海總商會曾拒絕日商請求中國派實業團赴日考察的邀請,決定“正式承認必已發表,然后訂期東渡”。所以,“佳電”中出現“清國”這種荒謬稱呼,唯一的可能是電文不是中國人撰寫的。據當時媒體報導朱、沈曾根據日文譯稿,刪去“‘親善’等慣語”,但“本精細之人”沈聯芳,拍發時竟“將清國之清字忘未刪去”,以致留下破綻,后經《民國日報》指摘,“國人方始注意”。沈聯芳之所以未對“清國”二字仔細推敲,筆者認為唯一的邏輯乃是他相信這是日本致德國最后通牒的原文,否則,沈聯芳決不會犯此錯誤。但時至今日,連朱先生還認為“清國”出自“日本方面的原文”。沈的錯誤也就不足為奇了。“佳電”風波發生后,朱、沈曾將中日交涉收回青島說成是“國民之思想各有不同,而索還之主張無二致”,但從未對“清國”作過任何解釋,因為他們知道實在不能對此作出解釋。

中國人不但不會用“清國”稱呼清朝,而且也不會用“日廷”來稱呼日本或日本政府。所以,“佳電”的措詞讓國人明顯感覺到電文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講話的口氣。上海總商會會員有的在“佳電”剛發表時,就致書上海商界,認為“商會致北京‘佳電’,不啻出諸日本人之口”。有的在幾十年后還能記得電文中的措詞“不像是中國人的口氣,是日本人的口氣”,“總商會發‘佳電’主張直接交涉,正合了日本人的胃口”。

如果再聯系上海總商會在五四時期的表現,那么,“佳電”產生的背景更耐人尋味了。從清末到民初,在歷次重大對外交涉事件中,上海總商會都顯得十分活躍,扮演了發動者、聯絡者和領導者的角色。但自巴黎和會召開到“佳電”事件爆發,上海總商會一反常態,表現得相當冷靜和沉默。當中國代表席位從傳說中的三席減為兩席時,上海總商會闃然無聲:當青島問題因受中日密約牽制。國人一致要求對密約進行宣布時,上海總商會噤若寒蟬;五四學生運動爆發后,當大批學生遭到逮捕,全國各地都在為營救之事奔走呼號時,上海總商會不置一詞。然而在新舊交通領袖人物曹汝霖和粱士詒配合日本要求,突然提出反對全國鐵路統一案時,上海總商會卻議論風生,附和新舊交通系,請求北京政府“力辟邪說,……以杜亂萌”。

上海總商會五四時期的反常表現,被認為與其中親日派的作祟分不開。因為朱葆三、顧馨一、蘇本炎、王一亭、虞洽卿、謝蘅窗等這些總商會領袖都是“與日本壟斷資本家絲絲相連的人物”,他們與日本方面存在著密切的經濟利益。朱先生認為這種觀點“似乎也很難具有充分的說服力”,朱先生反駁的理由是“其一,這種情況并非上海總商會所獨有,其他商會的領導人也有與日本方面存在著密切經濟聯系者,但他們為什么未因之而如此明顯地影響其在五四運動中的態度和行動呢?其二,從以往的情況看,即使是有些商人與某國存在著較緊密的經濟聯系,但在關鍵時刻特別是全國性的大規模反帝愛國運動中,并未完全制約和影響其政治態度。”吊詭的是,朱先生所說的兩條理由恰恰給出了上海總商會領導人媚日的證明,“其他商會的領導人”和“有些商人”雖然與日本或某國存在密切的經濟聯系,但在民族利益和大是大非面前,能夠不惜遭受經濟損失,積極投身于反對日本和某國斗爭的行列。而上海總商會領導人卻有“獨特”的選擇。朱先生曾言“僅僅以經濟方面與日本有比較密切的關系來斷定商人在五四運動中的政治態度,恐怕并不能找到符合歷史事實的準確答案”。筆者認為用這條論斷來形容“其他商會領導人”和“有些商人”非常合適,如果用來證明五四時期的上海總商會某些領袖人物的民族立場恐怕并不妥當。

總之,“佳電”是哪一位日本人起草的雖不能確定,但它的產生與日本人脫不了干系。正因為如此,在眾多救國方案中,只有上海總商會一家的主張是違背中國利益,受到日本人歡迎的。日人贊嘆上海總商會中日直接交涉的主張“尤為正當議論,正當辦法。何其處心平靜,而謀策宏遠”,他們對總商會領袖態度之“鎮靜公正”,見識之“達觀大局”,“實不能不有無限之感慨”。一年后上海總商會改選,朱、沈下臺,日人在一份報告中惋惜道:“大正八年(1919),當時的上海總商會對于山東問題、抵制日貨持極其穩健的態度和最為公正的見解,在致北京政府的電文中提出的解決山東問題的方案,以日本的主張當作依據,從而成為反日狂熱分子攻擊和一部分陰謀派董事陷害的對象。”

“佳電”風波中朱、沈二人成為國人攻擊的靶子,多次宣布辭職。在他們兩人中誰該負主要責任,誰被攻擊的最多,朱先生認為是朱葆三,“在‘佳電’風波中朱葆三所受到的攻擊卻最為激烈,并且影響到對他一生的評價。當時的輿論和現今的研究論著,都認為朱葆三是密謀策劃‘佳電’的核心人物,因而應對‘佳電’負主要責任”,“在‘佳電’風波中,工商界和社會輿論認為他是主謀。將攻擊的矛頭集中對準朱葆三,使得他不得不被迫一度宣布辭職,確實有些冤枉的成分。”不過,從當時的輿論來看,情況與朱先生所說的正好相反,“佳電”風波發生后,國人不久就意識到核心人物是副會長沈聯芳而不是正會長朱葆三,所以攻擊的矛頭集中對準的是沈而不是朱。“佳電”登報才三天,《民國日報》就公布當時反對“佳電”的眾多書函,認為“朱已龍鐘,遇事向不過問,故多集矢于精細壯健之副會長沈某一人”,“此次總商會‘佳電’,其受人掊擊最力者,為副會長沈聯芳”,在眾人的激烈攻擊下,沈不得不以收繭為名,避居鄉下。有些商人也許更加了解內幕,在斥責“佳電”的函電中,饒恕朱而痛斥沈,如無錫商人楊宗杰,以快郵代電方式,“痛斥該會副會長沈聯芳,……沈鏞佳電主張,實屬心存媚日,試圖復辟。媚日即為賣國,復辟即為叛國。”在后來對“佳電”事件的回憶中,時為總商會會員的方椒伯、趙晉卿還記得“當時總商會朱葆三是會長,沈聯芳是副會長,朱實在不做事,沈會動筆,總商會的實際工作都是沈負責的”,“朱葆三是隨隨便便的好好先生,總商會的當家人是沈聯芳,……至于是否沈聯芳主動或被動,因陸潤生(宗輿)與沈是親威,也許不是沈的主動”。當時20剛出頭的嚴諤聲解放后回憶上海商界在五四運動中的表現,也認為沈應該對“佳電”負責,“那時上海總商會會長朱葆三是平和洋行買辦,實際上不大過問總商會212作,主持會務的是副會長沈聯芳。此人早在這年5月9日,競不經會董會通過,發一個電報給北京軍閥政府,贊成中日直接交涉”。因此,不論是“佳電”風波中的社會輿論,還是事隔幾十年后的回憶,它們都認為沈聯芳是“佳電”的主謀,沈也確實成為當時輿論攻擊的核心人物。

《民國日報》版的“佳電”,在我國大陸被當作史料出版,不僅被朱先生多次引用,而且也被其他研究者視作權威資料,但《民國日報》的報道與上海總商會致北京政府的原電存在一定的出入,以致留下違背外交慣例的論述與解讀上的障礙。如在派使問題上,“佳電”原文請求政府“迅賜遴派資格聲望足以勝任大使者,任命日本,……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民國日報》記載的卻是“迅賜遴派資格聲望足以勝任大使者,任命日使,……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中國政府能夠任命日使并且讓日使與日本談判,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青島問題處理結局上,“佳電”原文建議政府派人與日本談判,和平解決,“免貽休戚”,《民國日報》報道為“免貽伊戚”。“免貽休戚”的意思是青島問題要和平協商,公平解決,不要留下恩怨和悔恨等利害關系,它關注的是問題處理后果的公正性。“免貽伊戚”的意思是青島問題通過和平方式根本解決,不問是否公平,只要不留下殘局就行,它關注的是問題處理結果的徹底性。在主張中日交涉的理由上,朱、沈原來要求政府電令陸征祥向各國聲明,“交還青島”是日本發表在先,跟日本與其他國家的密約沒有關系,所以青島問題應該由中日私自協商。“佳電”原文是這樣表述的,日本聲明交還青島“與他國條約并無牽制”,到了《民國日報》那里成了“與他條約并無牽制”。如果按照《民國日報》的報道來理解,日本聲明交還青島,因為與“二十一條”并無關系,所以不需各國參與,由中日兩國來直接交涉。一字之差,竟使邏輯混亂。因此,在使用報刊資料時,研究者一定要小心,“免貽伊戚”。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世界局勢發生了巨大變化,威爾遜“十四點”原則和“公理戰勝強權”信念激勵著中國人民努力開創外交新局面,希望在巴黎和會上收回各種利權和從戰敗國德國手里直接收回青島,而上海總商會領導人昧于形勢,違背民族利益,迎合日本要求,擅發“佳電”,受到舉國一致聲討,本無任何值得同情和原諒之余地,過去研究者也是站在批判立場上對之進行評論。朱英先生力排眾議,發表不同觀點,在學術創新的同時,卻也留下了許多失誤。由于朱先生的學術影響,這些失誤已開始流傳。歷史研究,以事實來說話,恐怕永遠是研究者的座右銘。

注釋:

①《收上海總商會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日關系史料:巴黎和會與山東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版,第134頁。電文全文如下:“青島問題激成全國公憤,皆由章使宗祥不勝其任。查章使于洪憲未成之后,不愿長農商長司法而獨愿出使日本,其意不知何居。又查歐戰開端,日本以哀的美敦書致青島德軍云,爾曹不即退出,當以兵車相見。若青島為我傭占,待歐戰平定,交還清國。此言也全球皆知,豈能更變乎。歐戰既停,章使應如何商承政府,詢問日人作何手續交還。乃計不出此。電請我政府提交歐會公決,不因有英日、日法、意日密約之牽制,致遭失敗,又不奉命遽回本國。甫抵都門,忽有辭職之意。攜眷到津,復潛往曹寓。其父其兄久處京城,何以舍而寓曹,情甚詭秘,人之猜疑,實由自召。值茲輿論嘩然,群情鼎沸,尚系對于章使,具有憤懣不平之現象。而對于日本外交,并無別種舉動。凡我國民深知國步維艱,當靜以處事。為此電請鈞座,迅賜遴派資格聲望足以勝任大使者,任命日本,克日起程前往,堅持歐戰平定交還清國一語,逕與日廷磋商交還手續,和平解決,免貽休戚。并請電知陸專使對于協約各國聲明交還青島之語,日本發表在先,與他國條約并無牽制,應將此項議案提出大會,由中國派員與日本直接交涉。際此人心浮動,伏乞將辦理情形曉示天下,俾安大局而免鼓噪。無任迫切待命之至。上海總商會叩。佳。”“佳電”內容還可以參見1919年5月10日的《申報》、《民國日報》以及同日上海出版的其他報紙,雖然當時報紙的記載只在個別字眼上與“佳電”原文有出入,但在一定程度上給準確解讀帶來了困難。

②論文:《上海總商會與五四運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在商言商”與近代中國商人的政治參與》,《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關于近代中國商會領導群體幾個問題的再探討》,《江漢論壇》2006年第8期。論著:《轉型時期的社會與國家——以近代中國商會為主體的歷史透視》,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近代中國商人與社會》,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近代中國商會、行會及商團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上海總商會與五四運動》和《“在商言商”與近代中國商人的政治參與》,被收錄在《近代中國商人與社會》;《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和《關于近代中國商會領導群體幾個問題的再探討》,被收錄在《近代中國商會、行會及商團新論》。四篇論文被分別收錄于兩本專著時。雖都作了“些微修改,但基本上仍保留了當時的面貌”(《近代商人與社會·前言》)。因此,本文只是對朱英先生的四篇論文進行商榷。

(3)五四時期部分報紙對“佳電”報道內容不同之處比較:

除《大公報》的報道是轉述外,“佳電”有“清國”、“中國”、“民國”三個不同版本,其中《民國日報》版本最接近“佳電”原檔。通過對當時報紙的查閱,可以發現對“佳電”的報道,上海當地報紙非常及時,北方報紙則比較遲緩,有的甚至沒有報道;對“佳電”的關注,上海當地報紙進行了跟蹤報道,而外地報紙則興趣不大。從對“佳電”聲討的力量構成進行分析,還可以發現主要是上海當地組織和人員參與了譴責活動,其他地方則寂靜無聲,這說明“佳電”風波只是一個地方性事件,并且朱、沈二人沒有通過會董擅發“佳電”,對“佳電”負有責任的也只此兩人。因此,“佳電”作為個案在商會史研究中的價值到底有多大,值得進一步商榷。

(4)“佳電”有關史料出版情況如下:上海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五四愛國運動》(上、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編《五四運動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日關系史料:巴黎和會與山東問題》,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版;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復旦大學歷史系編《上海總商會組織史資料匯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編《上海總商會議事錄》(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在“佳電”電文記錄上,除《中日關系史料:巴黎和會與山東問題》是檔案性資料外,其他的記錄皆以《民國日報》的報道為版本。

(5)[日]外務省外交史料館藏《外務省記錄·牧野外務大臣致渡邊宮內大臣等機密公文關于支那國決定之件》,參見單冠初《民國時期中國官民反對日本對華“支那”蔑稱交涉始末》,《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6)《收駐日馬代辦(廷亮)電》,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日關系史料:一般交涉》(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6年版,第412頁。

(7)(26)朱英:《上海總商會與五四運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朱英:《“在商言商”與近代中國商人的政治參與》,《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8)(29)(39)(44)(57)(60)朱英:《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

(9)《收駐日陸公使(宗輿)電》,《中日關系史料:歐戰與山東問題》(上),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年版,第50頁。日本對德通牒內容還可參見《日本對德之最后通牒》,王蕓生編《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6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0年版,第42頁。在《日本對德之最后通牒》中凡“支那”皆以“中國”代之。

(10)《歐洲戰電》,《申報》1914年8月17日,第2版。

(11)力子:《異哉!總商會之電》,《民國日報》,1919年5月10日,第11版。

(12)朱英:《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朱英:《近代中國商會、行會及商團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38頁。

(13)(24)李達嘉:《上海商會領導層更迭問題的再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版,第41-63頁。

(14)《商會選舉》,《申報》1916年10月26日,第ll版。

(15)《權利義務》,《申報》1916年9月9日,第11版。

(16)(25)朱英:《近代中國商會、行會及商團新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78、81,85頁。

(17)《責難總商會之函稿》,《申報》1919年5月13日,第10版。

(18)《總商會辭職問題》,《民國日報》1919年5月16日,第10版。

(19)《朱葆三與寧波同鄉會》,《民國日報》1919年5月17日,第10版。

(20)(50)(61)《總商會“佳電”之黑幕》,《民國日報》1919年5月13日,第10版。

(21)《時事新報》,1919年6月1O日。轉引自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1902-1929)》,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43頁。

(22)《改革上海總商會組織議》,《申報》1919年5月21日,第10版。

(23)《總商會復函之含糊》,《民國日報》1919年6月1日,第11版。

(27)朱英:《上海總商會與五四運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

(28)朱英:《關于近代中國商會領導群體幾個問題的再探討》,《江漢論壇》2006年第8期。

(30)朱英:《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朱英:《關于近代中國商會領導群體幾個問題的再探討》,《江漢論壇》2006年第8期。

(31)(41)只眼:《山東問題與上海商會》,《每周評論》1919年5月18日。轉引自《陳獨秀著作選》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16、16頁。

(32)劉彥:《中國近時外交史》,商務印書館1921年版,第45頁。

(33)《日本之講和態度》,《晨報》1919年1月11日,第3版。

(34)《北京學生界宣言》,《五四愛國運動》(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310頁。

(35)《五四愛國運動》(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79頁。

(36)《魯議會電論青島問題》,《晨報》1919年1月19日。第6版。

(37)《青島交還問題》,《晨報》1919年1月23日,第2版。

(38)《當局對付外交之現狀》,《晨報》1919年2月lO日,第2版。

(40)《我國在世界和會之近聞》,《申報》1919年4月10日,第3版。

(42)《商人對于總商會之責難》,《申報》1919年5月11日,第10版。

(43)《總商會佳電之黑幕》,《民國日報》1919年5月13日,第10版;《Niotl愛國運動》(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頁。

(45)《日本對華外交之宣言》,《晨報》1919年1月23日,第2版。

(46)《西園寺之青島問題意見》,《晨報》1919年3月6日,第2版。

(47)(53)(64)《方椒伯、趙晉卿談“佳電”事件》,《上海總商會組織史資料匯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10、310、310-311頁。

(48)(49)上海市工商業聯合會編《上海總商會議事錄》(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62、62頁。

(51)《關于總商會長辭職之函件》,《申報》1919年5月18日,第11版;《五四愛國運動》(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51頁。

(52)《責難總商會之函稿》,《申報》1919年5月13日,第10版。

(54)《不明真相之鐵路統一反對電》,《晨報》1919年3月9日,第1版。

(55)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1902-1929)》,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35-237頁。

(56)朱英:《上海總商會與五四運動》,《華中師范大學學報》1999年第3期;朱英:《重評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總商會“佳電”風波》,《歷史研究》2001年第4期。

(58)《讀滬總商會對山東問題佳電之感言》,《順天時報》1919年5月13日。轉引自《陳獨秀著作選》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頁。

(59)[日]笠原十九司:《五四時期舊上海民族工業的發展與資產階級》,原載日本《歷史學研究》1977年增刊號。轉引自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1902-1929)》,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40頁。

(62)(63)《眾人共棄之總商會》,《民國日報》1919年5月15日,第10版。

(65)嚴諤聲:《五四運動中的上海商界》,《五四運動親歷記》,中國文史出版社1999年版,第178-179頁。

(66)《民國日報》版“佳電”作為史料被收錄情況:龔振黃:《青島潮》,《五四愛國運動》(上),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38頁;楊塵因:《民潮七日記》,《五四愛國運動》(下),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212-213頁;《五四運動在上海史料選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231-232頁;《上海總商會組織史資料匯編》(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04頁。作為史料被引用情況:除朱英先生外,還有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1902-1929)》,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32-233頁;張恒忠:《上海總商會研究(1902-1929)》,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版,第204-205頁;李達嘉:《上海商會領導層更迭問題的再思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版,第57頁;錢茂偉、應芳舟:《一言九鼎:朱葆三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83-184頁。

(67)劉惠吾主編《上海近代史》(下),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第52頁;張義漁:《五四運動期間上海的民族資產階級》,《史林》1994年第1期;徐鼎新、錢小明:《上海總商會史》,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版,第231-243頁;張桓忠:《上海總商會研究(1902-1929)》,臺北知書房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頁。

(68)李達嘉:《上海商會領導層更迭問題的再思考》一文認為朱英先生對“佳電”風波有比較持平的論述,見《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9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版,第57頁;錢茂偉、應芳舟:《一言九鼎:朱葆三傳》(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版),有關“佳電”的評價明顯受到了朱英先生的影響,見其第201-20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网站免费在线观看| 激情五月婷婷综合网| 东京热一区二区三区无码视频| 色呦呦手机在线精品|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一线| 国产成人三级| 91亚洲国产视频| 亚洲综合香蕉| 欧洲亚洲欧美国产日本高清|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波多野结衣在线一区二区| 97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区|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 4虎影视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a欧美在线| 自慰高潮喷白浆在线观看| 欧美色综合久久| 国内精品九九久久久精品| 中文字幕亚洲第一| 色综合热无码热国产| 思思99热精品在线| 天堂成人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理论| 亚洲综合经典在线一区二区| 喷潮白浆直流在线播放|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97狠狠操| 人妻少妇久久久久久97人妻| 亚洲αv毛片| 亚洲av成人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愉拍一区二区精品| 制服丝袜一区| 伊人中文网| 国模私拍一区二区| 无码高清专区|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久久第一次| 激情视频综合网|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久久96热在精品国产高清| 国产毛片一区| 成人蜜桃网| 成人午夜网址| 国产精品丝袜在线|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黄色免费在线网址| 极品国产在线| 国产色婷婷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伊人激情综合网| 97精品久久久大香线焦|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亚洲男人在线天堂|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亚洲第一中文字幕| 精品精品国产高清A毛片|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91美女视频在线| 亚洲最大综合网| 国产网站免费观看| 免费又爽又刺激高潮网址|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四虎永久免费地址在线网站|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2024av在线无码中文最新| 99一级毛片| 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第一页|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亚洲中文字幕手机在线第一页| 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激情|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成AV人片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国产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