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初中英語;總復習;歸納法;
比較法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A)—0051—01
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當中,學生接觸了大量的知識點,學習了許多需要掌握的東西,有相關、相近、相同或相反的,分散出現在三冊書中。在臨考前短期復習中如何幫助學生進行一次全面的回顧,使知識條理化、系統化、整體化呢?筆者近年來嘗試了用歸納法和比較法指導學生的總復習,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將主要做法和思路概述如下。
歸納法
現行教材最大的特點是將性質相同或有內在聯系的材料編在一起組成一個單元,并且有意識地分散在各冊多次復現。筆者在總復習時就打破冊、單元的界限和順序,按教材內容分類,再讓學生歸納。
在語言功能方面,幾冊課本中多次出現了“借東西”、“打電話”、“請求或提供幫助”、“購物”、“看病”、“問路”等多種情景。筆者引導學生逐一分類整理,找出各自通用的句型,反復練習,直到熟悉為止。如“征求意見”的說法,就可以歸納為下列幾種。
1. Shall I...?Will you please...?
2. How do you like...?What do you think of...?
3. What about...?
這樣做,首先使學生明白了在不同的交際情景中要使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而不是按漢語習慣硬套英語詞匯;其次,讓學生明白在同一種情景中都有哪些句式可以使用,避免了使用英語知識的盲目性。
在語法知識方面,如形容詞和副詞的比較等級先后出現在二、三冊的好幾個單元中。復習時通過歸納,梳理出幾種基本句型,就大大降低了學生記憶的難度和強度。另外,時態是初中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掌握的難點,它在課本中占篇幅大,出顯的頻率高。通過歸納可以使學生看到時態的變化主要在動詞本身,學習和運用時態就應特別注意動詞的形式,再配以適當練習,加以強化。
復習詞匯時,運用跨冊分類歸納法最為合適。如名詞可按人物類、植物類、科技類、單復數變化不規則等類整理;形容詞可歸納為評價類;動詞分為帶雙賓語的、帶復合賓語的,等等;需變y為i的詞形變化類,需雙寫末尾字母組合分類既復習詞匯又兼顧語音,等等。
比較法
1. 對同類知識進行比較。在歸納復習的基礎上,再對那些學生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比較,找出其異同點,可以有力地增強學生運用知識的準確性。如,帶復合賓語的句子在課本中先后出現了五種,雖非初中英語的重點內容,但使中學生往往無從下手,不知道用什么來作賓補,因此,就有比較的必要。①不定式作賓補:ask s.b to do sth.②現在分詞作賓補:see s.b doing sth.③不帶to的不定式作賓補:let s.b do sth.④形容詞作賓補:make s.b adj.⑤名詞作賓補:call s.b sth.
另外,像各種時態的形式和時間界限,there be與there have;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雙賓語與含名詞的復合賓補;spend...on...與pay for等,都需要比較。
2. 英漢比較。在中文環境中學習外語,誰也難免受母語習慣的影響和干擾,所以適當進行英漢對比,有助于避免出現洋包裝的“中國貨”。
比較使用習慣。漢語中用的一個字、詞,在英語中卻要根據場合的不同選用不同的詞或句式來表達。如漢語中說“你是誰”,英語則有可能說成:Who are you?What’s you name?Who is that(speaking)?
3. 比較搭配習慣。如漢語中可以直接用名詞、形容詞、介詞結構等作謂語,英語中則要加上系動詞。如人稱代詞的格、名詞的數、動詞式的變化等等都在英、漢語中有不同的搭配習慣,都要在比較的基礎上準確地掌握。
最后,再說明兩點。首先,歸納是為了形成學生地道的語言習慣,比較是為了使學生的知識準確化。他們不僅適用于總復習,就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更要注意即時歸納和比較,以減輕學生學習的困難和總復習中的壓力。
其次,歸納和比較不能截然分開。一個求同,另一個求異,都為積累知識、運用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