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比較教學法;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5(A)—0046—01
由于作家思想素質(zhì)、文化修養(yǎng)的不同,在文章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是不相同的。為了把握文章的思想特征,領略文章的藝術特色,運用比較法教學是必要的。從完成中學語文教學的任務上看,運用比較法教學也是必要的。當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知識乃是一個過程,不是結(jié)果。”所以,語文教學在完成“授業(yè)”任務的同時還要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運用比較法教學,可使教學內(nèi)容豐富,教學思路寬廣,能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
筆者在語文教學實踐中作了一些嘗試,歸納起來主要有如下途徑和方法。
文章標題比較教學法
文章的標題是文章的綱。它分三大類:限定文章表現(xiàn)的范圍;點明文章的中心;確定文章的表現(xiàn)形式。為了讓學生在閱讀中把握文章的“綱”,教會學生審題,將一些典型的標題作比較分析,能讓學生領會作者命題的嚴密性。如筆者教《春》《濟南的冬天》《海濱仲夏夜》《香山紅葉》這四篇文章時,就將這一組題目作了比較教學,讓學生一起參與討論,使學生明確下列問題:四篇文章的題目都揭示了時令(春、冬、夏、秋);四篇文章的標題都揭示基本的表現(xiàn)手法——借景抒情為主;四篇文章的標題都在時間和空間上作了規(guī)定。《春》的時間和空間最大,從時間上看,可以從初春寫到暮春,從空間上看可寫整個大地;《濟南的冬天》,從時間上看,可從初冬寫到深冬,而空間上,只能寫山東濟南市;《海濱仲夏夜》,從時間上看僅限于仲夏的夜晚,而空間上只限于海濱;《香山紅葉》,時間限定為秋天,空間限為北京香山,且主要的表現(xiàn)對象應為“紅葉”。
同單元課文比較教學法
課文的單元組合,是由專家精心設計的。同單元的課文一般體裁是相同的,有的在內(nèi)容上也是同類的。將同單元的課文進行比較,常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故宮博物院》《雄偉的人民大會堂》,這兩篇均屬課內(nèi)自讀課,筆者就先引導學生閱讀這兩篇課文的“自讀提示”,然后輔導學生根據(jù)“提示”設計一個對比表格,其內(nèi)容包括事物特征、說明重點、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上課時只抓住說明的重點進行教學,使學生了解了故宮、大會堂這兩建筑群的不同特征。而且只用了一課時的時間,解決了兩課時才能解決的問題,節(jié)約了課堂時間。
思想內(nèi)容的比較教學法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文道結(jié)合”是語文教師必須遵循的教學原則。實踐證明運用比較法教學還能強化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如在教學《陋室銘》一文時,筆者指導學生將其與文天祥的《過零丁洋》、陸游的《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陳毅的《梅嶺三章》進行比較學習,組織學生反復進行議論有關劉禹錫提出的“德馨”問題,使學生受到了深刻的教育:清廉固然重要,但要以“國”為重,要居安思危,不能只安貧樂道。
課文與學生習作比較教學法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其中“寫”的能力尤為重要,因為作文是學生各種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做到教學為寫作服務,將課文與學生的習作進行比較。例如,筆者在教《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抓住“冬天雪地捕鳥”這一節(jié),與學生的一篇缺乏具體描寫的作文進行比較教學。通過逐句比較,學生認識到課文之所以感人,是因為作者挑選了一系列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詞,將捕鳥的過程中人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焦急等待心理、專心致志的神態(tài)、詳細準備的動作具體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了。
文章結(jié)構比較教學法
結(jié)構是文章內(nèi)容的表現(xiàn)形式,采用什么結(jié)構,取決于文章內(nèi)容。一個完美的藝術結(jié)構,是最能表達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的,而且是最能引人入勝的。在教學中,對結(jié)構精巧的文章,筆者總要引導學生到精巧的藝術殿堂里去領略一番。如《麥琪的禮物》所表現(xiàn)的內(nèi)容是賣掉最好的東西,買回的卻是廢品,雙方又都不生氣,實用性與情感性的強烈反差彰顯了情感的動人和愛情的純潔。教學這篇文章時,筆者引導學生將明線與暗線兩種結(jié)構形式進行比較,使學生在比較中領略那完美的藝術結(jié)構,明確作者這樣安排結(jié)構的用意是使文章曲折、委婉、懸念環(huán)生,給人震撼性的藝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