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思想品德教育;途徑;文化
氛圍;榜樣作用;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3.2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A)—0018—01
學校是對未成年人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陣地,要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于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現就中小學校實施德育的途徑筆者談幾點自己的體會。
一、創設文化氛圍,優化育人環境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努力使學校墻壁也說話。”優美的校園環境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審美、愛美的心理品質,激發學生勤奮學習、奮發向上的志氣,培養學生熱愛祖國、關心集體的美好品質,讓學生養成愛護公物、講究衛生的良好習慣。為此,學校應創設一個良好的育人環境,把學校的一切看作是育人的陣地。如,在校內建立專門的德育櫥窗,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敬師愛校教育;把操場四周的圍墻變成繪有各類啟思益智壁畫的文化墻,在醒目的位置修建莊嚴的升旗臺,在顯眼地方寫上校訓、校風,讓廣大師生在踐行校訓、校風的實踐中逐漸培養愛校、愛集體的責任感;樓道內精心設計《熱愛祖國》《了解家鄉》等各類圖文并茂的牌匾,在教室內張貼名人畫像、格言、標語班訓和莊嚴的國旗,以名人事跡激勵學生,以名人格言引導學生,以標語班訓要求學生……這樣,通過環境營造,讓校園中的一切事物都在說話,讓校園中的每個地方都起到教育的作用,使學生的優秀思想品德得到培養,良好習慣得以養成,情操得到陶冶。
二、堅持為人師表,發揮榜樣作用
在學生心目中,教師就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言行就是道德的標準。他們往往把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作為自己學習的內容,效仿的榜樣。因此,學校必須特別重視德育工作主力軍——教師的職業道德修養和表率作用。學校應重視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和業務培訓,以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同時,教師要深刻認識自己的職業特點,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只要教師從思想到作風,從言行到舉止,處處帶好頭,就能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成為學生的表率,使學生對抽象的規范和要求有“范”可依,讓學生在富于形象的榜樣中受到啟迪和教育。這不僅增強了教師德育的可信度、吸引力和實效性,而且讓學生在教師表率的潛移默化中形成教師所期望的良好思想品德。
三、注重學科教學,實施德育滲透
課堂教學不僅是實施知識教育的主要途徑,也是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徑。因此,要通過各科教學,使學生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讓他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形成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就要求教師在各科教學中,應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在思想因素,根據學科特點和教材實際找準文化知識和德育結合點,上課時找準德育的切入點,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促進學科教學和德育的有機結合,發揮學科教學的育人功效。由于思想品德課德育素材豐富,且一事一理,因此在指導學生讀懂課文、明白道理的基礎上,激勵學生情感,并在實際生活中指導其具體行動。德育與智育高度結合的學科應屬語文,對優美的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悟便是一種很好的德育教育,更能促使學生產生弘揚民族文化、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創新活動載體,強化德育效果
課外教育活動由于范圍廣泛,形式靈活多樣,內容生動活潑,符合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更具重要作用。教師要結合學生特點,開展多種主題鮮明的活動。如可抓住歡度國慶的有利契機,在國慶前夕開展“歌唱祖國”歌詠比賽,組織學生觀看“百部優秀愛國影片”,用革命先烈為新中國的成立而英勇獻身的實例來感染學生,讓學生受到愛國主義、英雄主義教育;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每年九月“推普宣傳周”組織學生上街宣傳、校內比賽等活動,教育學生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利用周會課和各種集會對學生進行《禮儀教育》《小學生守則》《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并在平時狠抓文明禮貌教育,讓學生養成守公德、講文明、懂禮貌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