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體育教學;運動損傷;預防;意義;原則
〔中圖分類號〕 G633.9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5(A)—0041—01
“健康第一”是新體育課改的宗旨,而體育自身的特點決定了體育運動中存在著運動損傷的可能性,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實,也是困擾體育老師、影響教學秩序的嚴重問題。體育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從這個意義上說,校園體育運動損傷的有效預防應是學校體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新教學改革和發展的基本要求。因此,體育教師應從思想上重視和制訂具體措施兩方面全力防范,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運動損傷的發生,使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
一、運動損傷的發生及預防意義
為什么會發生運動損傷呢?原因很多,但可分為直接原因和誘發原因兩種。其中直接原因有: 思想上不重視,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技術上的錯誤,運動負荷過大,身體功能和心理狀態不佳, 組織方法不當,運動粗野或違反規則等等。誘發原因有: 各項運動的技術特點和局部解剖的生理特點兩種。我們常見的校園運動損傷有:擦傷、扭傷、挫傷、脫臼、骨折、腦震蕩、鼻出血等。
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是為了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 促進德、智、體全面發展。學生如果在體育鍛煉時,不重視運動損傷的預防工作, 沒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就可能發生各類傷害事故, 輕者影響學習和工作,重者可造成殘疾甚至危及生命,不僅對學校和個人帶來不應有的損失,而且嚴重地妨礙了學生運動技術水平的提高,并對他們造成不良的心理影響。因此, 積極預防運動損傷對廣泛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都有著
重要的意義。
二、預防運動損傷的原則
1. 重視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識??蓮膬煞矫嬷?一是對學生的安全教育。平時要對學生加強基本安全技能的傳授,讓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以及各體育項目的注意事項和競賽規則,了解場地、器材的特點和保護他人與自我保護的方法。二是教師要加強自我安全教育。在體育訓練和比賽中,教師要克服麻痹思想,認真貫徹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常與學生溝通,做好體育鍛煉宣傳工作,使學生加強安全意識和責任感。三是對校園的各種體育器材與設施經常性地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后及時處理與報告。
2. 合理安排教學、訓練和比賽。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性別、健康狀況和運動技術水平,認真研究教材,估計哪些動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術動作容易發生損傷,做到教學時心中有數。還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尤其要注意運動器官的局部負擔量和傷后體育活動的安排,避免單一訓練方法,防止引起局部負擔量較大。活潑愛動的兒童少年,即使身體出現疲勞時,仍表現出對體育活動強烈的愿望和濃厚的興趣,對此要適當加以調整或抑制,要遵守循序漸進,個別對待等教學訓練原則,運動負荷要逐漸增加。同時,在學習新動作時,要注意正確示范,做到從易到難、從簡到繁、從分解動作到完整動作的教學。
3. 認真做好準備活動。劇烈運動前要認真做好準備活動,準備活動內容既要根據教學訓練和比賽內容而定,還要根據學生特點、氣候條件和教學訓練或比賽情況而定。一般認為,興奮性較低、鍛煉基礎或訓練水平較高、運動持續時間較短或天氣寒冷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可稍大些;相反,對于年齡小、基礎差的運動員在運動持續時間長或天氣炎熱時,準備活動的強度宜小些,時間應短些。已傷部位的準備活動要謹慎小心,全套準備活動要循序漸進。準備活動的量以身體感到發熱、微微出汗為宜。
4. 加強易傷部位的訓練。循序漸進地加強易傷部位或相對較弱部位的訓練,提高它們的功能,是預防運動損傷的一個積極手段。例如,為防止髕骨勞損,可采用“站樁”方法以增強股四頭肌和髕骨功能;為了預防腰部損傷,除加強腰背肌訓練外,還應加強腹肌力量訓練,有助于防止脊柱過伸而造成的腰部損傷;為預防股后肌群拉傷,要加強股后肌群的力量和伸展性練習等。
5. 加強保護和自我保護。保護在器械體操練習中十分重要,它是一項復雜多變、空中動作較多的項目,很容易發生技術錯誤或失手跌下。尤其是兒童少年,肌肉力量弱,判斷和控制能力差,他們在學習新動作時,都應有人保護和幫助。每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都應該掌握自我保護辦法。例如,身體失去平衡時,要立即向前或向后跨出一步,以保持身體平衡;當快要跌倒時,應立即低頭、屈肘團身、順勢翻滾,不可直臂撐地;從高處跳下時,要用前腳掌先著地后屈膝,以增強緩沖作用等。
6. 加強保健指導。對學生要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對患有各種慢性病的學生,更要加強醫學觀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對傷病患者或身體不合格的學生,要禁止他們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