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音樂教學;情感;情境;氛圍;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7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5(A)—0057—01
新課程的實施,讓我們認識到對于學生情感的培養是不可忽視的教學目標和任務。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情感對于一個人的行為具有動力性特征。好的情感具有正向積極的動力性,它不僅能夠支持學生以良好的狀態投入學習過程,而且能激勵學生戰勝困難和抵御挫折,對形成學生良好的人格特質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特別重視對學生情感的培養,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的具體做法是: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音樂情感
教師應優選現實生活中的場景,運用藝術的手段,創設音樂的情境,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調動起來。兒童一旦進入音樂的情境中,就容易被激發起積極情緒,情不自禁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如:在教學音樂欣賞“龜兔賽跑”時,我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播放龜兔賽跑的配樂動畫,使虛幻的音樂形象具體化,枯燥的音樂知識趣味化。我先簡單介紹了樂曲內容,然后播放制作好的動畫。在音樂聲中,可愛的小動物們依次出場,烏龜慢悠悠地爬著,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小白兔一蹦一跳地跑過來了,被小烏龜拌了一跤……事先制作好的文字介紹也同步顯示在屏幕上。這樣一機多用,給學生以視覺和聽覺方面的刺激,使學生的視線被牢牢吸引,自覺地進入欣賞的角色,使音樂作品塑造的藝術形象更加鮮明,進而將學生的情感體驗推向高潮。
營造氛圍,讓學生表現音樂情感
小學生對音樂的喜愛不僅僅是音樂本身,還包括學習音樂的氛圍。一定的音樂環境也會給學生們帶來愉悅的心理影響,喚起學生對音樂情感的體驗。
如:在教學管弦樂曲“快樂的小熊貓”時,為了達到上述效果,課前我精心布置教室,在墻上、窗上都貼上小兔、小猴、小象等動物的圖片,讓學生們一進音樂教室,就感覺像進入了動物園一樣。在上課的時候,我先按圖畫順序給學生們講了一個故事(在講故事的過程中,音樂慢慢響起):一天,太陽又像往常一樣,早早地露出了笑臉,美麗的大森林醒來了,小動物們也都醒來了。小鳥揉揉小眼睛,轉動著小腦袋,唱著歌,拍打著翅膀飛出了窩。半路上,小鳥看到兩只小熊貓正搖搖晃晃地抬著一桶水唱著歌往回走,“熊貓姐姐,你們怎么起得這么早呀?”小鳥問。“小鳥妹妹,因為我們打完水還要到百貨商店做生意呢!”熊貓回答……我的語言和演示都隨著音樂的發展而同步進行,把學生們帶入跌宕起伏的故事情景之中。這種教學氛圍的創設,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的“引子”,戲曲的“序幕”,不僅給學生較強的吸引力,扣住了學生的心弦,讓學生的注意力迅速指向課題,而且變抽象的教學內容為鮮明、生動的藝術感染過程,豐富了學生的精神世界,達到了情感培養的目的。
參與活動,讓學生升華音樂情感
小學生常常有強烈的參與意識,但是讓他們自己去唱歌或者聽音樂,他們的注意力卻不能持久。因此,如果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知識和經驗,讓他們欣賞角色的表演,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就能激發他們的表現欲望,使他們深入地體驗,這正是培養學生情感的好方法。
如:我在教學“天鵝”一課前,就讓學生們自己找點有關天鵝的資料,或者讓他們請爸爸媽媽給他們講一些關于天鵝的故事。上課前,我讓他們把找到的圖片或者資料貼在黑板上。上課后,我讓他們先說說自己了解的天鵝,他們的發言特別積極,有的對天鵝的生活習性作了介紹,有的把天鵝的擬人化品格作了說明。我在他們講解完后,播放了“天鵝”的音樂,并讓他們根據音樂來表現天鵝的形態、動作等。他們因為有了課前的準備以及課上的交流,所以很輕松地把音樂所表達的天鵝的藝術形象都形象地表現了出來:有的在嬉戲,有的在飛翔,有的在整理身上的羽毛……我真的沒有想到學生們的想象力如此豐富!他們情感的表達如此細膩!
總之,正是在這種不斷打破傳統的、教條的教學方式下,教師變“主導”為“引導”,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教學由“自得其樂”變為“與生同樂”。可見,只有通過各種活動、學習、實踐,多給學生留一片自由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使學生在音樂的學習中感受到音樂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