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學校管理;威信;領導班子;
隊伍建設
〔中圖分類號〕 G47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A)—0013—01
樹立較高的威信是學校管理的基礎
1. 職權統一是建立威信的前提。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發揮好計劃、組織、檢查、監督等職能作用是建立威信的前提。在學校管理實際中,有些校長可能會有權而無威,細加分析就會發現,這多半是由于校長不恰當地行使權力造成的。比如,超出職權范圍或者濫用手中權力,使自己的權力失控;或者校長在“前呼后擁”中迷失自己,決策時失去民主精神和科學態度,頻頻失策使自己從有權有威淪為有權無威,最后變為無權無威。
2. 德才兼備是建立威信的基礎。如果校長具備較高的政治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是一個具有高尚的人格、高深的學識、精力充沛的領導,不僅待人處世公正嚴明、求真務實,對自己克己奉公、嚴于律己,而且業務上不斷創新,能恰當行使手中的權力,這樣就能建立較高的威信。
3. 高超的領導藝術是建立威信的助跑器。如果校長有較高的領導藝術,能夠多謀善斷,知人善任,善于團結教師,善于合理運用權力,就會自如地面對學校面臨的各種新問題,并建立自己的威信。
建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是學校管理的前提
1. 確立分級管理的模式。分級管理是學校有效管理的前提,學校的各項工作紛繁復雜,所以要分工明確,職責明晰,各司其職,建立校長全面負責、分級管理制度能使領導班子工作具有更高的效率。
2. 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相互信任是建立強有力的領導集體的基礎。首先是校長對教職工的信任,校長要在對教職工充分考察的基礎上委以重任,充分信任,大膽放權,激發教職工的主人翁意識,使教職工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其次是教職工對校長的信任,這是組織凝聚力的源泉。
3. 保持暢通的溝通渠道。及時的溝通能使組織內部的“信息”暢通,這是領導者作出正確決策的重要基礎,是領導激勵下屬、實現管理職能的基本途徑,是改變人際關系的必要條件,也是強有力的領導集體的“凝聚劑”。
4. 制度化管理與人文化管理相結合。學校管理的對象是人,教職工是學校的主人,在相信、尊重、依靠教職工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體系。在充分保證制度的強制性和嚴肅性的前提下,滲透人文情感,剛柔結合,充分發揮教代會的民主監督作用,充分調動和發揮教職工的積極性,這是校長做好工作的基礎。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學校發展的有力保證
1. 構建學習型組織。學校是師生共同成長和發展的地方。在學校管理過程中,校長應該把精力放在提升教師素質、構建學習型組織上。建立民主、開放、和諧的團隊氛圍,采取集中學習與分散自主學習等形式,提升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從根本上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將校長的辦學理念轉化為全體教職工的共識。
2. 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力度,積極有效地開展校本培訓。有效地利用每次省、市、縣組織的各種培訓機會,有計劃、有組織地選派教師積極參加培訓,做到每次培訓有目標、定任務,培訓中有擔子、重過程,培訓后有匯報、有總結。在此基礎上,學校要在校內積極開展有實質性的校本培訓。每次培訓要目的明確,選題準確,內容科學,形式靈活,有針對性。
3. 將教改和課改有力地結合起來。以課堂改革為突破口,加大教學研究力度,鼓勵教師不但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也要做新課程的開發者和教育教學的研究者。要求教師教學相長,在師生交往中發展自己,在總結經驗中提升自己,在學習中完善自己。
4. 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形成自己的辦學特色。一個學校要形成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必須要有先進、科學的辦學理念,而校園文化則是溝通兩者的橋梁。一是要努力培養教師的團隊精神。二是要讓校園更具美感。重視校園環境的美化、綠化、凈化工作,以校園之美養師生之情。三是要積極開展有益的文體活動,活躍校園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