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的鋼琴教學中,除了傳統的知識和技能的傳授之外,一些非智力性因素,諸如動機、意志、情緒和情感等,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了解和運用好這些非智力性因素,不但能提升學生學習的效果,更重要的是為學生終身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本文旨在通過對上述四個非智力型因素的分析,闡述它們在鋼琴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養和利用好它們,更好的促進鋼琴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鋼琴教學;動機;意志;情緒;情感
“非智力因素”這一概念,自八十年代,在我國教育界正式提出并公開使用,引起了我國心理學界和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不同的學科類別對這一概念有著不同的理解和區分度,本文結合鋼琴教學的實際,選擇狹義層面的非智力因素,即動機、興趣、情緒、情感這四個方面,對這幾個因素的結構、功能、作用,以及在鋼琴教學中的培養方法展開研究和討論,以求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更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學業進步和事業的成功。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動機,是鋼琴教育教學的基礎。
(一)進行學習目標的教育,以啟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對鋼琴的學習,首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要讓學生明白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學習到什么程度?只有對這些學習意義有一個深刻的認識,在學習過程中的動力才會越強烈。同時要為學生提供鋼琴的實踐平臺,自己如何學習的過程,也是以后如何講授的過程。這樣通過與教學內容的實際結合,讓學生明確了學習目標,繼而產生學習的動力。
(二)制造成功的條件和機會,幫助學生樹立起自信心。
鋼琴教學過程就是音樂藝術的實踐過程。音樂知識和技能應邊學邊用,學以致用。在此過程中,學生每取得一點成績都會感到快樂、激動,從而鼓舞自己以更大的熱情投入到鋼琴的實踐與活動中去。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讓其參與體驗鋼琴實踐活動,不僅可以給學生帶來愉快的精神體驗和心靈體驗,而且還能增強學生音樂表現的自信心。這些偷快的體驗,能增強學生對從事相應音樂活動的興趣。于教學過程的始終。只有創造多種多樣的鋼琴實踐活動形式,將學生帶到良好的鋼琴實踐環境中,讓他們在感性參與的基礎上,通過感受、鑒賞和表演等系列實踐活動,才能保證鋼琴實踐能力的鞏固與發展,才能使學生感到鋼琴學習的樂趣,并將其發展為持續不斷的學習動力。
二、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是鋼琴教育教學的關鍵。
(一)不斷激勵學生,讓學生獲得滿足感。
鋼琴大量的基本練習是枯燥的,有時一種基本練習需要數十次、甚至百余次的重復練習才能掌握。這除了要付出辛勤的勞動和汗水外,還要排除不時會產生的厭倦情緒和能抗拒其它消極的誘惑。如果沒有高度的自覺性和較強的意志力,是難以保證學習質量的。在教學法中,須結合學生的心理和個性特點,激勵、鞭策其努力學習,并培養他們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過程中,當某一個學生通過自己頑強的毅力,在鋼琴學習上取得進步時,教師要公開的意志力進行表揚,并且對于他取得的進步給予肯定。使學生在意志力培養與保持中得到一種意義與價值的收獲。這樣就使意志力不只是空洞與抽象的,而是充滿樂趣與滿足的。
(二)用榜樣的力量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
當個體看到與自己能力相近的人成功時,就會提高對自己的能力的判斷,在類似的活動中更加努力,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樹立示范榜樣,榜樣可以有效促進自我效能感的增強,尤其當學生發現那些成功者的能力與自己相似時,效果尤為明顯。這也要求教師在樹立榜樣時,要注意這名榜樣與學生要有較多的一致性,讓學生在比較中間接獲得成功的經驗。譬如,某一位同學在課后的努力后,能夠較為出色的完成某一曲目的演奏,或者出色的舉辦了一場演奏會,獲得某某比賽的獎項,在期末考試中取得了理想成績等等,這些成績獲得的機會,對一個同學來說都是均等的,只要自己付出努力,就會有所收獲,這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動力,樹立起適合自己的目標。
三、培養學生健康穩定的情緒,是鋼琴育教學的保障。
(一)培養學生始終有一個良好的、積極的學習情緒。
由于入學之前,每一個同學的基礎程度不同,演奏理念和演奏習慣也都存有差異。面對新的老師,在進行正規的學習和訓練時,往往會遇到一些自己從未遇到過的困難,或者是與自己的彈琴習慣不一致的情形,由此而產生急躁和焦慮的情緒。心理學研究證明,適度的焦慮對學生是有促進的,它是自我鞭策的動力之一。但過強的焦慮加上多次失敗的體驗,就會使學生喪失自信,變得無所適從,導致自暴自棄,聽天由命,而反過來抑制學生。學生過程中的焦慮情緒是不可避免的,但焦慮的程度是可以調節的。對于鋼琴教師來說,尤其應重視對情緒的疏導,加強師生的思想交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焦慮情緒,用理智戰勝感情用事,正確認識成功與失敗,激勵、鼓舞學生對鋼琴學習始終保持一種高昂的士氣和持久的熱情。
(二)正確把握學生的差異性特點,做到因材施教。
我們必須承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所謂差異性,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是指人們之間穩定的心理特點上的差異,如興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在音樂發展方面所具有的個人條件是千差萬別的,天然條件的差異和個性的差異是個人條件差異的重要方面。有的學生特別喜歡被表揚,稍微一點鼓勵,就可以激起他學習的激情;而有的學生則對表揚不屑一顧,非得要老師很嚴厲的對待才會認真;有的學生一到課堂上就充滿著激情,而有的學生則剛好相反……這都是由于他們具有不同的個性的緣故。而且由于每個人的基礎不同,因此,鋼琴教學特別講求因人施教,教師不能用一種模式教學、一個標準去要求所有的學生,要區別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四、培養學生豐富多彩的情感,是鋼琴教育教學的保障。
(一)培養學生的專業情感
很多學生是非常喜歡鋼琴的,只是由于受到自身條件和環境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在鋼琴專業學習的過程中過多的受到技能評價的束縛,從而逐漸喪失對鋼琴的審美愉悅和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應該著重通過鋼琴課程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和音樂感受能力,并進一步提高學生對鋼琴課程學習的興趣,消除過分強調技能學習對學生在鋼琴課程的學習所產生的負面影響。
(二)利用合理的考評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感進行調節。
在鋼琴學習中,使學生有明確情感體驗的就是測驗或考試的結果,考試或測驗的結果好與差是學生判斷自己對鋼琴學習掌握程度,體驗學習成功的喜悅或失敗的困惑的一個重要標準。依據這種狀況,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不定期的為某一個同學舉辦一個“琴房音樂會”,讓其它同學來做評委,對這位同學的演奏進行點評。或者是布置一首曲目,在規定時間內,看看哪位同學演奏的更為出色。對于在抽查或在考試中成績好或取得進步的同學要表揚,希望他們繼續保持,讓成功的同學體驗成功的快樂和喜悅,也體驗自己的學習策略的效能。同時,給予考試結果不理想的同學適當的批評,為了不挫傷他們對鋼琴學習的信心,教師對他們批評的程度要輕,除了對于他們不佳的結果表示失望之外,更多的必須對他們進行鼓勵。
五、結語
對于非智力性因素的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與青睞,這也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能力的措施之一,通過對非智力性因素的分析與培養,讓學生明白了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用什么態度學習,用什么情感學習,也只有有了明確的態度、積極地情緒、堅韌的意志和充沛的情感,我們的學生才能最終學鋼琴這門重要的課程。希望本文能引起同行們的關注,起到拋磚引玉之用,為鋼琴教學的發展獻出一份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羅俊毅.淺議鋼琴教學中的幾個心理學問題南京[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6,2
[2]劉希平、唐衛海 ,青少年素質培養手冊,花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
[3]董奇,周勇,陳紅兵.白我監控與智力[M].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簡介:付佳(1983—),河南鄭州人,碩士學歷,大學講師,就職于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藝術系。
王夢瑩(1982—),河南鄭州人,碩士學歷,大學講師,就職于鄭州大學升達經貿管理學院藝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