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讓學生步調一致地靜聽。這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傳統做法,特別不利于高職這種以職業能力為導向的教育目標的實現。而構建多種形式的教學組織,能夠激發英語教學活力,促進高職學生英語語言素養提升。
[關鍵詞]高職教育;英語;組織形式
一、高職英語與教學組織
選擇合理的教學組織形式,主要依據是這種學科教學的目標、特征和內容。也就是說,內容決定形式,高職英語教學內容決定采取哪種教學組織形式。當然,形式對內容也具有反作用,即高職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合理性、針對性直接影響教學內容被主體接受程度和教學效果的優劣。
高職英語教學與普通大學公共英語相比,具有明顯特征:一是教學目標的差異性。高職院校自身的生源結構與人才培養戰略決定了英語的課程設置應該向職業性傾斜,突出“英語知識與技能+學科知識+操作技能”的外向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二是教學內容的差異性。以專業性、實踐性、職業性為方向的英語課程體系和內容,是高職英語的核心。專業性也就是與學生所學專業的要求相適應;實踐性也就是突出聽說、應用、交際交流等技能;職業性也就是與就業相結合,適應未來工作崗位。三是教學方法的差異性。目前的高職學生與普通高校學生相比有著一定的特殊性,高職院校生源類型復雜, 水平參差不齊;學生學習態度欠佳, 學習方法有待提高。同時, 很多專業文理兼收,基礎相異。這些都要求在高職英語教育中構建統一要求(以職業能力為導向)、分級指導(差異教學模式)的教學方法。
教學組織如同其他組織一樣,也是一個動態的系統,是由機構、人員、職權制度和文化等要素為實現特定的教育目標建立的相互協作的開放系統。在這一系統中,有教師、學生、教材、課堂、教具、設施及技術等主體客體因素。教師、學生以及家長、社區人員等構成教學組織的人的因素,此外,教學活動的開展也離不開環境、教學材料和設施、技術等物的因素。從動態上看,教學組織就是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保證教學過程順利進行并取得良好效果,把這些各種因素區別不同重點地安排、組合和聯結起來的活動(陳桂生: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3月版,第45頁)。從靜態上看,教學組織就是這些因素組織的狀態和結構,即是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是指師生借助教學媒介在時間、空間、設施、技術、人員、程序關系上的組合方式。它包含三層含義:一是各種教學因素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但不是相互分離、相互排斥;二是各種教學因素必須按一定的時間、空間、人員進行組合;三是各種教學因素通過一定方式組成一個相對穩定、又因環境變化而變化的綜合體。教學組織形式是開展教學活動的平臺,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路徑,是完善教學方法的載體,是提升教學效果的途徑。
二、高職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是必然的
教學組織形式變革的因素是多樣的:一是教育投入和教學條件。比如教師人數影響能否采取小班化教學,教學裝備特別是信息化水平決定能否采取網絡教學,教室數量、設施等都能夠影響教學組織形式;二是教育者因素。教育者的知識觀、心理觀、文化傳統及對課程和教學的理解等,因教學情境的設置主要由教育者完成,對課堂的變革至關重要;三是課程結構及教學管理制度變革。
高職英語教學組織形式的變革是必然的。首先,這是由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基本特征決定的,也就是說,高職教育就是就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提高就業率,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目標。在這種教育目標指導下,英語教學組織形式不再是封閉的灌輸,必須實施靈活多樣的、開放的、因人而異的形式,突出職業教育的特性。其次,這是由教育環境的變化決定的。教學組織要依賴于教育環境而存在,而教育環境又是極其復雜的、充滿了不確定性。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學組織對教育環境的依賴性和不確定性共同決定組織的結構類型和行為模式。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對教育理念思想、教育組織形式、教育方法手段等各方面帶來深刻影響。高職英語教學必須借助信息化手段和互聯網平臺,推進教學理念、組織形式、教學策略等變革。教育部在《大學英語課程要求》中提出,應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采用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原來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單一課堂教學模式。因此,改變高職英語教學單一、單調的組織形式,采取多種、靈活的組織形式,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當務之急。
三、高職英語教學組織的主要形式
除班級教學和個別指導等傳統教學組織外,目前實踐采用的高職英語教學組織的主要形式有:
1、差異教學。高職英語差異教學順應了多元文化的價值需求,是一種優質的、引人入勝的教學模式。其特征有:以測查與評估為施教前提;以系統的多樣化的教學策略的構建為途徑;以開發每個學生的潛能,提高教學效率為目標;以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和多方合作為依托;著眼于學生的群體,將個別學習、小組學習和班集體學習結合起來,在班集體活動中發展學生個性潛能。
差異教學組織形式的實施要點:一是對班級每個學生英語成績和學習意愿等情況進行調查了解,按照不同維度初步分類;二是制定有差異的、挑戰性的學習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潛能;三是提供可供選擇的多種水平的學習材料使學習內容各自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四是發展個體優勢學習方式;五是設計不同的教學形式體現最優教學;六是創設尊重差異的學習環境和多方支持合作的機制;七是以即時反饋和發展性多維評價促進全體提高。
2、協同教學。上個世紀初,教育家杜威提出“學校即社會”、“教育即生長”的觀點,反映人們對教育與社會關系的理解開始融合。按照新時期高職教育的要求,教學、課堂和學習等概念的外延和范圍應該被理解得更加寬泛,任何教學活動、教育活動應該從根本上被理解為一個社會化的過程。所以,教學組織的變革必然要求得到協同教育的支持。
對于中小學英語教育,協同教學主要是家校協同,這種教育形式能夠實現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優勢互補。而高職教育由于家校溝通的便利性降低,應主要采取校企協同教學形式。校企協同是教學方法由簡單的理論傳授到實際應用的一種轉變,教學更具有針對性。高職英語校企協同教學形式的實施要點:一是建立校企協同教育課程開發隊伍,形成總體方案和課程體系;二是根據教學內容要求或自行設計教學內容選擇企業,對企業進行調研,掌握企業工作流程等情況,選擇“雙師”教師或聘用企業人員作為教師;三是建立校企協同對接組織、機制和制度;四是實施方案;五是實施效果評價。校企協同教學形式有多種,如學校工廠、模擬實驗室、頂崗實習、實踐教學、嵌入式課程設計等形式;具體策略有,建立企業委員會、校企領導小組等。我們高職學生直接到杭州彼特環保包裝有限公司,頂崗實習實訓,該公司在資金、崗位、設施等方面予以支持。這是一家專業性的外貿公司,擁有一批素質較高的外貿業務專業人才。產品銷往美國、英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韓國、尼日利亞、巴西等數十幾個國家和地區。以這家企業為基地,實行校企協同教育,以頂崗實習實訓和角色轉換為手段,研究企業經營中的商務語言和交際環境,形成一些典型案例,開展英語實訓,增強了學生的職業崗位意識,產生了良好的實踐效應。
3、網絡教學。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是網絡教學的思想基礎。它認為,學習不是一個被動的記錄外界信息的過程,而是在外界環境的影響下,在學習者原有經驗基礎上,通過人際互動主動建構意義的過程。而網絡教學的交互性、個性化、仿真性等特征,正好適應“情境、協作、會話、意義建構”這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四大要素。
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海量的英語信息資源,可以促進自主學習,把上網的娛樂性與英語學習結合起來。網絡為學習者建構知識提供充足的信息和自由的環境。網上資源通過鏈接相互聯系的超級文本組織管理信息的方式,更符合人類的思維特點和語言的閱讀習慣。作為信息技術與傳統課堂教學整合的產物,要求教師和學生都要改變教與學的觀念和策略。高職英語網絡教學形式的實施要點:一是情境創設,利用多媒體優勢,通過網絡演播,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欲望;二是主體探究,引導學生正確對信息進行檢索,確定途徑,檢驗學習效果;三是遷移運用,通過網絡學習,教學實踐應用,內化知識,加強運用;四是總結拓展。
教學組織形式的發展必然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班級授課制、差異教學、協同教學和網絡教學等都有適用的范圍和生長的土壤, 任何一種教學組織形式既有優點,也有不足,每一種教學組織形式都有特定的目標指向和適用范圍,世界上不存在一種萬能的組織形式。合作教學、開放教學、問題教學、小班教學、分組教學等多種教學組織形式適宜不同的教學環境和內容。因此,應努力優化組合多種教學組織形式,使其相互配合、優勢互補。同時,高職英語教學組織形式變革對教學管理制度的新要求。教師教學組織的變革行為發生在學校環境中,往往是教學組織變革完全成了教師的個人行為,使教師面臨過大壓力。在現實工作中,教師的教學改革行為與學校既有的管理目標和管理制度往往發生沖突。因此,要在推行多種教學組織形式的同時,同步改革教學管理制度,營造良好的改革環境。
參考文獻:
[1]阿妮塔.伍德沃克. 教育心理學[M].第八版.南京 江蘇教育出版社 2005.
[2]余杰.國外大學創新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邵陽學院學報,2004,(4).
[3]張誠.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J].廣西: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4.
[4]華國棟.差異教學策略[M].北京: 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李媛慧,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