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文教學要體現素質教育應注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注重技能方法注重基礎知識教學與生活實際結合
[關鍵詞]語文素質教育;學習興趣;技能方法;生活實際
國民素質的高低,關系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興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人的素質非常重要。素質教育以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為目的,培養和造就能擔當社會主義建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給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必須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教師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應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性格能力、意志情感等方面進行培養,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
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必須現在抓好,從學生抓起。我國近代改良主義思想家梁啟超曾經說過:“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這就說,要使我們的國家強盛起來,就必須對青少年進行青紅素質教育。素質教育怎樣體現在教學中呢?
首先應注重對學生知識能力的培養。我們的教育方針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全面發展,鄧小平同志曾經指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該充分地認識到,學校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場所,也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的任務不僅是教會學生知識,還應注意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教學的過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教學的效查很難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于是人們對教育教學的考查評估也只限于考試成績或升學率,學校教育的效果似乎只能從考試成績和升學率方面來體現,因而學校只片面追求升學率而忽視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雖然學生分數上去了,能力卻下降了,缺乏社會實踐和運用能力。因此,要在教學中體現素質教學的目標,必須首先轉變觀念,向素質教育轉軌,下面就我自己在語文教學中素質教學的一些體會與各位商榷。
一、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認為:“興趣是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積極的認識趨向,是一種復雜的個性品質,它推動人去探求新的知識,發展新的能力。”(朱自賢《兒童心理學》)在學生的學習中,興趣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在教的過程中積極探索教學方法,設計課堂問題,如何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我在上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學生對其中的“只有先生還在大聲朗讀‘鐵如意……’先生讀書入神的時候,還要將頭拗過去,拗過去。”一段話不理解,于是我問:“同學們誰見過書墊先生讀書啊,我來扮一回書塾先生讀書怎么樣?”學生當然樂意,于是我便搖頭晃腦地誦讀起來,課堂氣氛頓時熱烈起來,接著,我便將先生讀書入神與“我們聲音漸漸的低下去,靜下去了”進行比較,點出了本文的主題。當學生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之后,就會積極的投入到對問題的思考中去,教師通過恰當的誘導,能使學生在不經意中學到知識,在輕松自如的氣氛中收到好的學習效果。
二、注重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教學
基本技能和方法的教學是素質教育的最重要的環節之一。教育的宗旨是培養跨世界人才,要使教育者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并能有所作為,就必須要加強對學生的基本能力的培養,而不是塑新一代的“書呆子”和“只會做題的機器。”我在語文教學中曾這樣嘗試過,組織學生自辦手抄報,每小組辦一份。學生自己撰稿、修改、設計、編排、謄寫、校對,老師只作指導,每個組辦的分別用報夾夾上,掛在教室里大家看,學生帶著興趣參與,積極投入。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寫、編、畫、評的能力,而且還培養了學生觀察、思考、采訪的能力以及欣賞、審美的情趣。同時還促進了其它相關知識的學習以及自強、上進、集體榮譽感等素質的提高。
三、注重知識教學與生活實際的結合
教是為了學,學是為了掌握、運用,如果把學和用割裂開來,學生學的只能是脫離實際的空洞的教條,也就談不上能力和素質的提高。心理學認為:“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而只有在運用中才能體會到知識的正確性、重要性和進一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才能加深理解和鞏固、擴展知識,才能表明是否已真正地掌握知識。”(彭飛主編《心理學》)由此看來,注重知識教學在生活中的運用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在校刊上開辟了運用知識專頁,諸如學校楹聯征集,校際設計,發刊詞征集等,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時把掌握的書本知識運用起來,加以創造,從而提高素質。
其次,應注重學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的培養。素質包括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品質兩大方面,缺一不可。沒有知識文化是愚昧的,沒有道德品質修養是野蠻的。在學校教育中,思想品德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只注重科學文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意志、情感的培養是不行的。青少年正處在意志情感、道德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應把德育目標、情感目標與知識能力教學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培養學生素質。
教師要以身作則,人為師表。青少年的模仿力極強,對他來說,老師是神圣的,老師的言行舉止是高尚的。因此,要求老師應把言教與身教結合起來,只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則,才能使學生具體形象地感受老師所講的道德要求是可信的、有益的,從而去積極行動。如果說老師說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學生是不會信服的,也就不會去行動。因此,要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本身的思想道德素質是前提和保障。第斯多惠說:“教師本人是學校里最重要的師表,是直觀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學生最活生生的榜樣。”
總之,素質教育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它確實關系著國家與民族的興亡。素質教育涉及面廣,還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
作者簡介:方杰(1964—),男,籍貫:貴州遵義,學本科,職稱:中教一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