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社會是一個競爭的社會,競爭需要實力,而實力源于人才,人才重在教育。現在和今后一、二十年高校培養出來的大學生綜合素質如何,直接關系到21世紀中國的面貌,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加強大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與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明晰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內涵,總結了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特征,論述了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式,最后從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身體素質四個方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大學生; 綜合素質;特征;影響方式
一、大學生綜合素質的特征
1、整體性。整體性指大學生綜合素質是其個人各種素質的有機統一,各個素質協調發展的總和。2、基本性。基本性是大學生綜合素質最基本的特征,它是指綜合素質是大學生最一般、最基礎的品質。3、穩定性。穩定性指大學生綜合素質是以較為固定的思想傾向、智能特征、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因而能夠在大學生的活動中持久地發生作用的特性,而不是以變化不定的思想和行為為特性。4、獨特性。獨特性指每個大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都有自己的特點,具有不同的思想性和自主性。5、內隱性。大學生綜合素質是其自身具有的能夠對人的活動發生作用的穩定的基本特性,是其在生長、學習、實踐過程中把從外界獲得的物質、能量、信息加以內化,逐步積淀而成的,是機體化、機能化、心靈化的東西,而不是其的資歷、學歷、地位、身份之類的東西。6、社會性。社會性指大學生綜合素質提高取決于全社會生產力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水平,并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本質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方式
大學生個體的綜合素質是一個在一定時間內不斷變化和發展的,在這個過程中,大學生自身的因素以及包括教育在內的外部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參與,其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也產生各自不同的影響。以下為影響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方式:
第一、遺傳因素。遺傳是一種生物學現象,通過遺傳,生物體傳遞著祖先的許多生物特征。遺傳的生物特征主要指與生俱來的生理特征,如機體的構造、形態、感官和神經系統的特征等。
第二、環境因素。所謂環境是指影響人的,這里特指大學生綜合素質形成與發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的總和。現代大學生所處的典型環境大致可以分為競爭的社會環境、多元的媒介環境和虛擬的網絡環境。
第三、教育因素。德育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而選擇相應的影響環境,將其組織成一定的內容,并采取一定方法,來對大學生品德形成與發展施加影響。德育的社會承載體有三個基本方面,即家庭教育、學校和社會德育。
第四、主觀能動性因素。人的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固然離不開以有意識的教育影響為代表的外部社會環境的影響,但歸根結底要通過素質主體內部的矛盾運動來實現。而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形成與發展過程的不同特性,就是由于主體內部的矛盾斗爭不同的性質而決定的,進而形成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素質。
三、提高大學生素質教育的主要措施
第一、通過課堂教育、校園文化等提高道德文化素質。我國高等教育法明確規定:“高等教育必須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成為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全面貫徹落實教育方針,擔負起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的重大任務,使大學生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第二、通過教學改革與實踐提高專業素質。首先,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加強實訓,以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實施素質教育,必須進一步加大教育教學改革力度,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從目前情況看,我國高等教育繼承和保留了科學、嚴謹、系統化等優良傳統,但重理論輕應用,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和素質培養的現象仍很嚴重,尤其是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和個性的發展,長期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真正的落實。
第三、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提高心理素質。據權威部門統計表明,目前大學生中存在心理問題的人數正在逐年增加,其中存在心理障礙的大約有10%以上,這個數字給我們每一個教育者都敲響了警鐘。心理素質的提高一方面要靠學校的教育,學校應該開設心理教育方面的課程,成立心理協會對大學生提供咨詢;另一方面要靠大學生自我教育的方式,使每個大學生學習必要的心理知識,增強自我心理調適能力。
第四、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一國國民的健康素質直接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作為國家民族的中堅力量,大學生的健康素質教育關乎到我國未來的發展。加強體育鍛煉,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堅強的意志是黨的教育方針的要求。
參考文獻:
[1]陳米辰. 關于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思考[J]. 科學大眾, 2009,(01) .
[2]張德寶. 淺析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所面臨的挑戰及其對策[J]. 中國建設教育, 2009,(06) .
[3]徐涌金,張明綱.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體系的構建思路[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9,(04) .
[4]張丹,林燕. 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模式探究[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1).
[5]張濤,張哲瑞.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方法初探[J].才智,2009,(16)
作者簡介:牟道富(1981—),哈爾濱工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