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紐曼是近代英國自由教育論的代表人物、著名的高等教育家,他提出大學是探索普遍學問的機構、大學應培養通才與紳士等觀點,他的高等教育思想對當今大學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紐曼;普遍學問;通才;培養智力
約翰.亨利.紐曼(John Henry Newman,1801~1890)是一位在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人物,是近代自由教育論的代表人物,他所著的《大學的理想》一書被譽為高等教育哲學領域“影響最為持久的”書之一[1]。研究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高等教育思想
(一)大學是探索普遍學問的機構
紐曼在《大學的理念》的序言中指出,大學是探索普遍學問的機構,是傳授普通知識的場所。這種普遍性是大學的本質特征,是區列于其他學術機構的典型特征。紐曼認為,知識本身就是目的。大學的本質由此確定:大學是一種提供普遍性知識的場所,并且知識的各分支是相互聯系的。大學不將課程局限于特定專業,其目的就是為了取得整全的知識。人類知識是相關的,不能只強調一點而不及其余。只有自由教育才具有“最高的真實和充分的適應性,它是涉及世界的能夠傳播四方的好東西,或者是一種幸事、一種才華、一種能力、一種財富。”從某種意義上講,紐曼心中理想的大學是“智慧之府,世界之光,信仰的使者,新生文明之母。”[2]
(二)大學的職責是培養智力
紐曼認為,大學的職責是培養智力,把智力訓練作為它直接活動的范圍,用普通知識來鍛煉智力。“智力的培養是一種獨特的目的,其本身就是一種充分的目的;它是一種擴展和啟發”;“這種智力擁有知識,不僅是關于事物的知識,而且是關于事物彼此之間真正聯系的知識。知識不僅被視為學識和技能,而且被視為哲理”。而良好的智力訓練必須以自由教育作為前提。在他看來,“自由教育不是為了某一特定的或偶然的目的,不是為了某種特定的職業或專業,也不是為了研究或科學,而是為了智力而訓練智力,是使智力能夠感知其合適的對象。是為了最高級的文化。”大學教育的真正目的是通過包括上課、實驗、爭辯、交流、考試在內所有要素、環節、手段和環境構成的智力訓練體系來形成能伴隨培養對象一生的理智的習慣。紐曼始終把這看作是大學教育的一種特殊的成果,這也正是大學教育與其他教學場所或教學方式不同的原因,也應該成為教育者對待被教育者態度的主要出發點。[3]
(三)大學不具有科研職能
紐曼主張大學應該只保留教學的職能,把科研的職能留給科學院。在一個人的智力未獲得充分、全面、自由的發展之前就強調其某一方面的特殊發展,即去從事某種研究,無疑會使智力的發展受到影響而有所偏廢,使人喪失其他方面的“精神能力”從而陷入不自由的境地。研究的工作應該在一個人的理智達到成熟與完善之后再去從事。因此,紐曼不贊成大學中包含研究的成分。他持這種觀點的另一個理由是“有許多其它機構比大學更適宜作為促進哲學性探索、增擴知識領域的場所……要在科學團體與大學之間進行智力分工。”再者,“發現和教學是兩種迥然不同的職能,而且它們也需要截然不同的才能。同一個人兼備這兩種才能的情形并不常見。……當然,我不否認有相反的例子,如蘇格拉底等人,但我仍然認為,總的來說必須堅持這樣的觀點:教學允許與外界打交道,而實驗和思辨的自然條件是隱居。”[3]
二、思考與借鑒
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高科技時代,發展節奏大大加快,科技的進步、職業教育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社會需要大量而迅速地培養專門人才。因此,各大學為了滿足社會的需求都紛紛大力發展專業教育。然而,專業教育的蓬勃發展并不意味著與它相伴而行的危機已不復存在了。正因為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社會瞬息萬變,過分追求專業人才往往會適得其反——隨著原有的社會需求改變,專門人才的應變能力則遠遠不及通才。因為他們只注重專業知識的學習、專業技能的培養,而缺乏專業知識和其他各種知識的結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伯克萊分校副校長田長霖教授曾經指出過這樣一個矛盾:“一方面,社會潮流一定要把職業教育變得很重;另一方面,職業性一強,就愈來愈不能適應周期性轉換日益變短的趨勢。所以,一方面應該加強基礎科目,另一方面又需要有職業性的。這是一種矛盾,一種沖突,大家認為這是一個危機,如果弄得不好,整個高等教育的思想就會變掉。”當今大學現存的危機不正是紐曼當年預見到的嗎?科學技術越是發展,就越是需要系統化的知識,因此,高科技發展的今天高校仍需要紐曼的“知識整合”觀點,以此來重新對付知識分離所帶來的危險。由此可見,紐曼的高等教育思想對我們的啟發是巨大的,值得我們思考。
當然,紐曼關于教學和科研截然分開的觀點是不科學的,因此,對于紐曼的高等教育思想我們不能全盤接受與吸收,應繼承他的正確觀點而不能有所偏失。
參考文獻:
[1]世界教育名著通覽[M].湖北教育出版社.
[2]李曉娟.淺談紐曼的大學理念[J].中國研究生.
[3]趙祥麟主編,王天一,單中惠編.外國教育家評卷(第2卷)[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劉傳德.外國教育家評傳精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
[5]黃福濤.外國高等教育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馬露奇(1981—),女,湖南湘潭人,湖南涉外經濟學院民辦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助教,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