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強學校管理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是不斷推進素質教育的客觀要求。為此,我校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深化教育改革,認真貫徹落實縣教育局“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要求, 不斷強化學校管理措施,在各個環節滲透“嚴”、 “細”、“實”的工作作風,有力地促進了學校教育工作的健康發展,為教學質量的提高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校園管理;校園建設;教育質量
一、推行學校目標管理,促進教育工作健康發展
向管理要質量,向管理要效益,這是我校一貫堅持的做法,特別是在全縣“教育質量提升年”及“教師隊伍建設年”活動中,我校精心部署、周密安排,先后召開由學校領導、骨干教師參加的教育工作會議,認真學習縣教育局《工作要點》,領會精神實質,明確工作任務,讓大家集思廣益,諫言獻策,結合學校實際,重新修訂了學校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把教學成績的提高,教研論文的發表等內容作為學??己说闹匾笜?,學校制定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進一步從組織紀律,領導責任上強化了教育工作的管理,督查指導與總結,使各項目標任務得到了落實,做到了總目標和分目標協調適宜,長期目標和近期目標融合相通。在加強對目標管理的同時,學校與任課教師實行質量目標責任制,并層層簽訂了教育工作目標責任書,責任到人,責任到位,使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任務,并突顯了教學質量的權重分值,加大獎罰力度,激勵教師兢兢業業干工作,一心一意搞教學。質量目標責任制的實施一改以往干多干少一個樣,干與不干一個樣的大鍋飯弊端,有力地強化了廣大教師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感,使每個教師都掂清了自己肩頭的擔子輕重,及早科學地制訂好完成目標責任的詳細計劃。學校目標管理的實施有力的促進了教育教學的發展,增強了廣大教師的質量意識和責任感,一個大抓質量的良好勢頭在我校已初步形成。
二、推行學校制度管理,健全學校運行機制
有效的制度管理有助于建立正常的學習和工作秩序,是學校有序運行的重要保障,我校在嚴格執行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有關制度外,結合人事制度改革和學校實際,在不斷探索和實踐的基礎上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學校實情的管理辦法,重新修訂了學?!督逃ぷ髫熑慰己宿k法》、《教學工作獎罰制度》、《教師工作考核細則》、《教師考勤制度》等規章制度。學校對教師做到定職、定責、定量、定考核標準。在考核中重點突出“德、勤、能、績”考核,實行民主測評、量化積分等方式。這些機制的運行對領導和教師的要求更高了,學校領導以身作則,身先士卒,也充分調動了全體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三、加強教師隊伍管理,努力提高師資隊伍素質
只有擁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才能取得高質量的教育教學成果,基于這一認識,多年來,我校始終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綜合素質,當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來抓。具體做到如下幾點:
1、堅持不懈地抓好師德師風建設。我校多年來一直堅持每周日晚例會雷打不動,組織教師學習《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寶雞市教師職業道德“十條禁令”》,《學校減負增效“十不準”》等,將師德師風建設作為一項經常性的工作來抓,提倡教師發揚不計得失,不甘落伍,愛生如子,敬業奉獻,認真執教的精神,使廣大教師真正懂得作為教師責任重大,無尚光榮,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工作中,通過努力,取得了明顯效果,涌現出了一大批敬業愛崗、無私奉獻的典型,青年教師虛心好學,積極上進,中年教師吃苦耐勞,樂于奉獻。
2、外樹形象、內練真功,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創學習型學校,做學者型教師”是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一是學校每學期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通過示范課、匯報課、水平課、公開課,在教師之間掀起了比方法、比能力、比效果的熱潮。二是積極開展“請進來教,走出去學”的學習觀摩培訓活動。并不斷派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到兄弟學校觀摩學習,校內要求新老教師互結對子,互聽、互評、互幫、互學,不斷吸收新的信息,取長補短,共同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升。三是把青年教師的培養作為一項“未來工程”來抓,學校每學期都要聽青年教師的過關課3次,指導青年教師“一年入門、二年上路、三年達標、五年優秀”。
3、加強培訓,轉變理念,不斷適應新課改要求。一是學校每學期先后派出教師分別到省、市、縣聆聽專家報告,受益名師名課3次,然后給全體教師作專題報告或上示范課,通過典型帶動、骨干示范,促使全體教師整體素質不斷提高。二是組織在職教師代課教師全員參加縣上舉辦的新課程培訓和計算機培訓。三是各學校每周利用1—2小時觀看《聚焦新課程》、《新課程課堂實錄與點評》等教學實況與專家講座的光盤,要求教師認真學習,做好筆記,寫出心得體會。通過培訓使廣大教師掌握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了教學思想和方法,在教學中進一步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獨立、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采用,教學評價逐漸由注重結果向過程與結果并重轉化。教學方法與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人性化轉變,促進了課堂教學效果的明顯提高.
四、強化教學工作管理,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1、多管齊下,學研并重,夯實基礎。一是強化教學活動管理。根據《學校教研工作計劃》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要點》,《教學常規管理細則》等要求,學校在教學管理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教案、作業實行目標管理量化評分,定期公示。語文、數學作業按學期定指標、批閱次數上不封頂,下必保底,并日記載、周公布,期末總評和獎懲掛鉤,學校領導定期不定期檢查和抽查,實行推門聽課制,每學期學校領導每人聽課次數30節以上。這些措施的推行,有力地強化了教學管理。二是加強了教研管理。教研是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力杠桿,是優化教學的源頭活水。“教不研則淺,研不教則枯”。學校非常注重教研工作的開展,堅持周三晚辦公教研活動雷打不動,主要學習新課程理念;同頭課進行教學實踐研究;教研組集體評課活動,學校確定教研專題,個人承擔子課題的研討,制定詳實的教研計劃,既有短期任務又有長期目標。同時還根據校本實際,進行學生成長記錄袋的研究,以及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研究,負責研究的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況每天進行跟蹤觀察,有詳細的記載與分析,而且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時與學生談心,收效顯著。三是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全面發展是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的主旋律,學校開齊開足了各門課程。尤其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有重要作用的音、體、美,不僅開齊開足,而且要求任課教師上全上好。特別是每年“六一”節學校都要舉行豐富多彩的大型慶?;顒樱浞终故玖怂刭|教育的成果,受到師生、家長、社會各界的好評。
2、課務分配中更是人性化,照顧本人學科專業特長,做到量材使用。同時要求老師力改陳式化的教學模式,更新教法、在不增加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向40分鐘要質量,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增效。
3注重督查,狠抓落實,尋找差距。能否將措施落實到具體工作中去,是能不能取得相應效果的關鍵。每年縣、鎮都要組織工作組對學校的各項工作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督查,工作組深入一線,采取看、聽、查、談、評的辦法現場逐項評分考核。督查結束后,即召開學校全體教師會,將督查情況及時予以反饋,肯定成績,指出不足,要求限期改進,以便今后扎實有效地做好各項工作。
五、加強校園環境管理,創建科學文明的校園
加強校園文化環境管理,濃厚校園文化氛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育人環境是實施德育的重要途徑。濃厚的文化氛圍,優美的環境不僅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調節作用,而且能對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學校在自然環境建設的同時,也在校園文化建設上下功夫。學校在校園內懸掛名人名言牌匾30多塊,制作形式多樣的標語牌10多塊,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進行精神文明教育。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學校堅持校內環境建設與校外環境建設相結合,利用春季綠化校內環境,及時組織學生清理學校周邊垃圾,并進行大力宣傳,取得家長及周圍群眾的積極支持,對學校周邊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社會現象進行了整頓、治理,從而綠化、凈化了校園周邊環境,為師生創造了一個安靜、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
綜上所述,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我校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這些成績離我們的奮斗目標還很遠,與兄弟學校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只要我們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熱情,銳意進取,開拓創新,努力學習,辛勤耕耘,就一定會提高辦學水平,辦出人民滿意的教育,辦出家長放心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