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中學生有自身的特點,從學生的個性形成和團隊協作來說,舞蹈訓練能培養學生自覺性和自律性;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互相理解、互相幫助;懂得奉獻、一切以集體利益為重;更能陶冶情操。
[關鍵字]舞蹈訓練;個性;團隊
我記得大學畢業剛走上現在的崗位時,學校的老師告訴我,有這么一群學生,平時上課比較懶散,可是只要課間、放學后,他們就會在操場上練習街舞的基本功和高難度的技巧,三年來從來沒有間斷過。后來,我慢慢的知道了他們在周末的時候,都聚在一起練習和表演。他們的這種精神令所有的老師都刮目相看,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思考。現在職業中學生正是朝氣蓬勃、青春具有活力的年齡階段。但是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很不成熟,內心世界和精神生活經常處于許多矛盾沖突之中,對事物的分辨和判斷力都很有限,尤其是職業中學生,很多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自覺性、行為的自律性和思想、心理素質與普高生相比都存在較大的差距,在學習上不喜歡動腦筋,卻非常有個性,不服管教是這個年齡的特點。所以這個時候仍然迫切地需要正確的指導和指引,才能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習慣。而舞蹈是一種結合時間與空間的肢體語言,是人類情感的動態體現形式。舞蹈的形式符合中學生的年齡特點,非常受學生的歡迎,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一個平臺,2007年國家推行中學生集體舞,可見國家對舞蹈教育的重視。現在我就談談這幾年進行舞蹈訓練對學生進行的品質鍛煉。
一、 學生個體良好的性格形成。
舞蹈訓練是殘酷的,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舞蹈訓練不像表面那樣光彩照人,學習一個動作通常要上百成千次的反復訓練才能達到效果和找到感覺,所以舞蹈很能“磨人”。首先,培養學生的自覺性和自律性。我覺得這是最先要確立的。舞蹈訓練要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老師要以身作則,榜樣作用,才能使學生信服,說話有份量。不遲到、不早退才能使舞蹈訓練正常進行。特別是對職中生來說,舞蹈訓練的時候,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而且一定要記住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的缺點及時的提出來,又要學會放大學生的優點,肯定學生的進步。這樣,學生信服你,自然就會聽話。在訓練的教完動作學生要主動自覺的自己練習,如果,老師推一下學生才動一下,根本沒有效果。這里一定要利用高年級學生的影響力,一般新來的學生都是很善于觀察的,高年級的學生做什么,他們就會做什么。慢慢的新來的學生就習慣了舞蹈隊的訓練方式,自然就會去遵守。
第二、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持之以恒的精神。職中生學習舞蹈通常都是沒有舞蹈基礎的,就怕三分鐘熱度,遇到困難就退縮。比如:開胯練習,如果開度沒達到,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可能要持續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每天一段時間的練習,只有經過自己反復的自覺的訓練,忍受痛苦,才能進步。吃的苦中苦,方能人上人。如果吃不了苦,動作達不到要求,就會影響舞蹈的整體效果。我在排練女子群舞《走在山水間》時,因為對腰和胯的要求很高,經常做蹲的動作,訓練的時候很痛苦,第一天,我采用各種方式讓他們練習,做好蹲的動作就要數30下,反復練習。沒想到一天下來,有個學生她就不來了,這個學生平時比較浮躁,但是基礎較好。后來我找到她,她就說不喜歡跳舞,我知道這只是借口,我沒有批評她,肯定了她的優點,在一番長談之后,我們約定以兩個星期為期限,兩個星期之后自愿選擇。在這期間,我特點留意了她的一舉一動,只要她有進步我就表揚她,肯定她,而且經過兩個星期的訓練后,肌肉的能力慢慢的達到了,做蹲的動作根本就不是什么問題了。后來我又笑著跟她聊,堅持下來,克服了困難,有成就感嗎?她很肯定的回答:有。
第三、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
舞蹈被喻為流動的畫面。為了畫面的美感,為了整齊劃一的動作,在舞蹈訓練時要求是相當苛刻的。很多人覺得會跳舞的人不光形體好而且很活潑、很陽光。雖然訓練的時候很辛苦,可是舞蹈訓練確是累并快樂著的事,失敗了大家一起痛、一起難過;成功了大家一起笑、一起開心,自然會形成良好的個性。同時舞蹈訓練注重表演性,所以學生的性格會比較外向。在訓練時,學生之間肯定有競爭,老師一定要關注,要保證她們屬于良性的競爭。學生之間有能力的差異,不少能力差的學生就要承擔壓力:如何達到老師的要求,如何不給整個團隊丟臉,能力差的學生更應該做好心理疏導。同時只要有比賽就有勝負,學生在比賽時肯定會很緊張,賽前對他們的心理疏導就顯的非常重要。平時訓練時我就會讓她們去操場上、學生比較多的地方去練習;比賽前一個星期都會帶學生在人多的地方去表演;比賽的時候從不說要求他們拿第一,每次都是鼓勵她們,告訴她們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按平時訓練的去表演就行了;比完賽,即使她們表現的不好,我也會表揚她們:你們做的不錯。然后我會在回學校之后及時的開總結會,讓學生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表現和優缺點。這樣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個鍛煉的過程,做到成功不自滿,失敗不自卑,在他們碰到其他事件發生的時候,就不會做出極端的表現。
二、團隊協作精神
學校的舞蹈訓練通常都是排練集體舞蹈,集體舞蹈訓練的核心就是團結,一個不團結的集體是沒有所謂成功,更不會有好的排練效果。所以,給舞蹈隊訓練的時候我反復強調團結才能勝利,團結才能出成果,我也會在訓練到一定階段的時候,給她們舉辦一些活動,如:大食會、趣味游戲,以增進學生的情感。一個有了凝聚力的團體才是好的團體。首先,在團隊中需要懂得互相理解、互相幫助。因為舞蹈隊的學生是沒有舞蹈基礎的,所以有很多學生會在訓練的過程中,堅持不下去,或者是一個動作大家都學會了可是她不會,她就會自卑,而這個時候也是最需要幫助的時候。這時候,我會照顧到她們的心情。我經常會讓高二級的學生,以老隊員的身份幫帶高一級的學生,因為肯定了老隊員的成績和她們的地位,她們也非常愿意和主動幫帶,只要一有進步我就表揚她們,肯定她們,增強她們的自信心。這樣的幫帶制度在舞蹈學習中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懂得奉獻、一切以集體利益為重。舞蹈訓練是一項集體的活動,真是一個都不能少,少了一個人就會影響整體的學習氛圍。學生會互相比較,偷懶之風就會滋長。在我訓練的學生中有一對雙胞胎,性格非常火辣,又有個性,有個學生無端觸及到了關于她父母的敏感話題,這可不得了,吵的很厲害,硬拉才把她們拉開,當時她們都在氣頭上,又要放學了,我就讓她們各自回家了,我想這種情況下比賽在即,她們又水火不相容,第二天該怎么訓練呢?我準備第二天排練完再做思想工作,可是沒有想到第二天,她們就像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照常訓練,昨天的咄咄逼人也沒有了,雖然沒有說話,但看的出來,她們和解了。我特地找其他的學生詢問了情況,沒想到她們的回答非常令我感動,她們說都是為了比賽,什么都可以放下。有了一支這樣的團隊,還怕排練不出好的舞蹈嗎?!這一次我們排練的舞蹈《唐古拉風》取得了一等獎。不管什么時候以集體利益為重,有利于團隊的穩定與和諧。
第三、陶冶情操。舞蹈能給人美的體驗,一個好的作品往往能震撼心靈。在平時的舞蹈訓練中,我會給學生學習不同的舞蹈作品,比如:印度的教學舞蹈;新疆的《掀起你的蓋頭來》;蒙古族的筷子舞;中國舞等各類舞蹈。學習的過程中我會給他們講解文化習俗、民族風情等知識,或是一些有趣味的民俗,學生覺得很有意思,從舞蹈中受到感染,抒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山河的熱愛。06年我嘗試創作了一個舞蹈,舞蹈中心便是體現一種不畏艱辛,堅持不懈的精神。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驗這種感覺,我找了大量的舞蹈視頻資料給他們欣賞,欣賞完《從頭再來》大家便開始嘰嘰喳喳的討論開來,大家都覺得作品的道具運用的很好,把那種不畏艱辛,即使跌倒了也要勇敢站起來的精神體現的出神入化,特別是最后一個畫面,把桿上的人腳步一直沒有停止,尤其意味深長。而另一個舞蹈不少學生都默默的流下了眼淚-殘疾人舞蹈《牽手》,當男演員用他那殘缺的肢體撐起少了一個胳膊的女演員時,大家發出嘖嘖的贊嘆聲,覺得太不可思意了,我讓他們想象這樣的動作,想想他們要排練多少次才能成功,大家都很沉默了,我知道他們被深深的感動了。而當觀看完《剪紙姑娘》時,大家都忍俊不住拿起兩根手指相互嬉笑、玩樂了起來。舞蹈以它獨特的魅力吸引著所有的人,只有你被它感動了,你才能跳出感動人的舞蹈。
我想舞蹈訓練雖然面對的是表演和比賽,但它不能單純以結果論英雄,更重要的是過程,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不斷成長、不斷收獲,不斷的完善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郭聲健《音樂教育論》[M] 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 2004
[2]龔倩中小學舞蹈教育面臨的困境與對策研究[D]; 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06
[3]隆蔭培 徐爾充 歐建平《舞蹈知識手冊》[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1999
作者簡介:何娟,均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