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平”精神“貴”在一個“平”字,“平凡”是一種生存常態,“平靜”是一種生活常態,“平常”是一種生命常態;“珍”在“平”中有“奇”,有“追求”就有創造,有“熱血”就有激情,有“責任”就有建樹。“三平”精神蘊涵著對人生的深沉感悟,體現的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導向、人生境界。
用“三平”精神審視人生態度,是對自己、對社會的負責。對每個人來說,正確的人生態度就是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又不甘于平庸,積極進取,扎扎實實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而在現實生活中,好高騖遠而不愿吃苦者有之,委靡不振而怨天尤人者有之,迷信特權而投機取巧者有之;因自己的平凡一蹶不振、渾渾噩噩者有之,因自己的平凡抱殘守缺、不思進取者有之,因自己的平凡牢騷滿腹、破口大罵者更有之。“三平”精神恰是針對這些不良心態的“金石良藥”,是糾正扭曲、端正追求、振奮精神的醒世恒言。一個人的態度決定著他的人生走向,“三平”精神給我們指向的人生態度就是:在平凡之中堅持偉大追求、在平靜之中擁有滿腔熱血、在平常之中保持極強烈責任感。對領導干部而言,要存平常之心,持平淡之欲,做平凡之人,立足崗位、公而忘私、甘于平凡,團結協作趨于平靜,敬業奉獻走向平常,以贏得組織和人民的信任。對廣大教師而言,應把“三平”精神作為基本準則,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把全部精力和滿腔真情獻給教育事業。
用“三平”精神導向人生,明其心,正其路。每一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分子,都在平凡中演示著追求,在平靜中蘊涵著變化,在平常中預兆著閃光,因為每一個人都在朝著各自預定的方向而努力、而奮斗、而前進著。“三平”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既是一種品質修養、情操風范、思想境界,也是對每一個公民的基本要求,是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個崗位都必須具備的職業道德底線,引導著人們在平凡中創造價值,在平靜中澎湃激情,在平常中奉獻精彩。對領導干部來說,不妨時時想一想“三平”精神,甘于做平凡人,保持平靜心,守住平常態,不沽名釣譽,不激狂浮躁,踏踏實實干事業,盡心盡力為百姓謀幸福。作為教師,就應該苦其心志、樂于奉獻,甘做園丁、甘為人梯,立足三尺講臺、教書育人,愿做蠟燭、照亮別人。
用“三平”精神構筑境界,擔當人生。平凡是一種常態,是平民大眾一般的特征。就一個人的存在狀態來說,大多數時候也是平平靜靜的,所做的事也是平平常常的。因而,保有平靜心、平常態,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是一種本分,也是一種品質。這樣,做人、做事才會踏踏實實、勤勤懇懇,才不會好高騖遠、凌空蹈虛。但平凡不等于平庸,也不是庸俗,更不是無能,歸于平靜、平常,并非意味著止步不前。在平凡之中追求偉大,在平靜之中懷有滿腔熱情,在平常之中保持強烈責任感,才是對自己、對社會的高度負責,才能實現對生命價值的創造,對人生境界的提升。領導干部要做群眾的表率,贏得黨和人民的信任,就要追求“三平”精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人格的魅力具有強大的影響力、感召力和說服力,更好地帶動廣大群眾干事創業,推動科學發展。人民教師應該淡泊名利、志存高遠,靜下心來教書,潛下身來育人,以人民教師特有的人格魅力、學識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贏得全社會的尊重。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足跡書寫歷史,這足跡有深有淺,歷史有長有短,方法不一,結果也不一。弘揚“三平”精神,落腳點就在于內化“三平”精神,踐行“三平”精神,用“三平”精神審視自我、對待自己,珍視自己的平凡、勤奮努力地改造自己,注重自己的平靜、一心一意地革新自己,愛惜自己的平常、腳踏實地去耕耘。
在平凡之中追求偉大。職業使人安身立命,事業使人安“心”立命。只有安于“平凡”,你的“認知”才會符合實際,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才會擺正自己的位置;進而才能“超凡脫俗”,遠離雜念,有所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有著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獻身精神,有著“為一大事來,做一大事去”的雄心壯志。平凡中孕育著對教育事業的滿懷幸福感,別人覺得很“苦”的事卻品味得很“甜”。超于世俗,始終不渝,追求樂學、敬業、恬淡、釋然的崇高境界。
在平靜之中張揚激情。教育注定是一輩子的事,但為了孩子們,又必須從眼前著手,從細節做起,年復一年地與“平凡”牽手相依。只有善于“平靜”,你的“心態”才能保持平衡,你的心情才會多一點快樂、少一點煩惱,進而你在功利、榮譽面前才能永遠不打敗仗。事業注入澎湃的激情便會產生不竭的動力。鐘愛教育事業,治學一絲不茍,每個階段逐上臺階,源源不斷地給學生以別開生面的教益和啟迪,在照亮學生的同時也提升了自己。
在平常之中負起責任。只有樂于“平常”,你的“理智”才能插上翅膀,你的“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你人生的腳步才能邁得更加堅實,進而你離成功的目標才會越來越近。個人的學識才情很重要,但缺乏責任感就不堪大用。教書育人應“兩不誤”。責任搭起了一座橋梁,這頭連著奉獻,那頭連著犧牲。只要有了這種精神的驅動,崗位雖平凡,卻不會甘于平庸;雖不及青松挺拔,萋萋芳草卻用綠色美化沃土;雖不如海洋壯闊,座座湖泊卻用絢爛點綴地球。
(作者系鄭州牧業工程高等專科學校黨委宣傳部部長,教授)
責編:路 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