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清正,河南工業大學理學院應用物理學專業2006級學生,因小時候患脊髓灰質炎落下雙腿殘疾,從小就與拐杖、輪椅為伴。然而,上天也格外眷顧這個堅強樂觀的男孩,在關閉一扇門的同時,給他打開了一扇窗。他在成長的道路上憑著自強、陽光和感恩之心戰勝了各種困難,感染著別人,也沐浴著愛的陽光。如今,他已考取中國礦業大學碩博連讀研究生,即將開始人生道路上的新征程。
“我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
小時候,呂清正吃盡了苦頭,他的生活中最多的是打針、吃藥和手術。當看到同齡的孩子都去上學時,他渴望自己有一天也能夠背著書包和他們一起快快樂樂地去上學。但是,他知道,這件對于別的孩子來說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他而言卻是一個奢望。他的父母找了很多學校,但是當學校了解他的情況后,都拒絕了。后來,終于有一所學校的校長答應收下他。8歲的呂清正聽到這個消息時高興不已,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就這樣,幼小的他選擇了堅強,走上了艱難的求學之路。2006年夏天,他用自強和執著敲開了河南工業大學的大門。在入校后的第一次班會上,班主任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大學生活規劃和人生理想,呂清正的話很樸實也很響亮:“我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而要用知識改變命運,用努力實現自己的價值。”
大學四年,呂清正用自強不息的精神構筑著他那看似簡單的理想。他明白,對于他來說,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實現人生價值。為此,他如饑似渴地學習。除了學習專業課,他還自學了計算機、成功學等多門課程。平日里,他把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他的一個同學曾說:“在教室總能找到清正,他刻苦讀書的背影已成為河南工業大學的一道風景。”無論嚴寒酷暑、刮風下雨,每天早上7點,呂清正都會準時到學校九號樓前讀英語。晚上,他也總是學習到教室熄燈才肯回去休息。在物理實驗室里,他一待就是三四個小時,腿都麻得沒有感覺了。由于病情的影響,他的右手不太靈活,從小就用左手寫字。盡管這樣,他總是按時完成作業。整潔干凈的作業一次次獲得老師的表揚,成為老師激勵其他學生的“范本”。考研復習時,他經常在學校九號樓4427教室學習。由于每天要拿、放輪椅好幾次,這間教室門口外的墻面上竟留下了一道清晰的痕跡。這是呂清正自強不息的成長痕跡,也是激勵河南工業大學學子刻苦學習的痕跡。
付出總有回報。大學四年里,呂清正通過努力獲得了驕人的成績:一次性通過英語四級考試、英語六級考試和計算機四級考試;多次獲得國家獎學金和學校獎學金;被評為“河南工業大學十大年度人物”“河南工業大學十佳自強標兵”“河南工業大學三好學生”等。他的堅強和刻苦無形中激勵著全班學生。他所在的班級先后被評為“河南工業大學優秀班集體”和“河南省優秀班集體”。全班28名同學中報名考研的有14人,被錄取12人,其中9人被中國科技大學、中山大學等名牌高校錄取。很多被錄取的同學說,呂清正的自強精神給了他們很大的激勵和動力。
“沒事,減減肥,就更帥了”
凡是見過呂清正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樂觀豁達的陽光男孩。開朗的性格和爽朗的笑聲是他留給大家最深刻的印象。在采訪中,他的同學這樣告訴記者:“呂清正的樂觀讓我們班每一個同學都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從容不迫,什么是真正的自強不息。”漫漫求學路上,呂清正要比別人承受更多的心理和生理壓力,可他總是坦然面對。同學們都說他天真可愛,很容易接近和相處。在班里,他總是能給大家帶來快樂。“在班會上,他能用各種辦法活躍氣氛。誰在生活和學習中有煩惱了都愿意找他傾訴,有開心事也都愿意與他分享。”同學們認為呂清正有著一顆堅強的心,更有著一種樂觀積極的精神。
剛上大學時,同學們怕不小心傷害到呂清正,與他說話時都小心翼翼,甚至有意回避與他談關于身體健康的話題。在一次關于“如何適應大學生活”的主題班會上,學生孟慶雨在發言時說:“平時要積極鍛煉,多參加體育活動,保證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他的話音剛落,其他同學就給他使眼色。他意識到自己可能忽略了呂清正的感受,顯得有些尷尬,而呂清正也感覺到了孟慶雨的尷尬,就對他說:“我也希望自己身體健康,所以我要和大家一樣,積極鍛煉身體。你們打球,我可以做康復訓練嘛。”他輕松的語氣一下子緩和了當時的氣氛。大學生活是五彩繽紛的,各種各樣的校園活動深深吸引了他,他并沒有因為身體原因放棄集體活動,而是積極參與,并且獲得過一些獎項。
關于呂清正的樂觀,他的同學有很多故事可講。有一次,他所在的班級承辦了學院青年歌手大獎賽。呂清正找到班長主動請纓:“讓我來負責音響吧。請領導放心,保證完成任務!”他幽默風趣的“誓言”引來了同學們的一片爽朗笑聲。在上大三時,呂清正開始發胖,從原來的140斤猛增到160斤。他怕給背他上下樓梯的同學增加負擔,就努力減肥。那段時間,他每天中午只吃少量的米飯和素菜,晚上忍著饑餓不吃飯。同學們很心疼他,怕他身體吃不消,而呂清正則笑著說:“沒事,減減肥,就更帥了。”
“我要為大家做點事”
一直以來,呂清正得到了學校、老師和同學的關愛。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別人的幫助。”進入河南工業大學之后,呂清正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下,得到了學校的很多幫助。在新生剛入校進行軍訓時,還無法辦理圖書館借書證,但學校破例允許不能參加軍訓的他去圖書館學習。為了方便呂清正學習,有些老師調整了課時計劃和安排。班里的同學也組成了幫扶小組,每天幫助他,而且堅持了四年。四年里,除班里3名女生沒有背過呂清正外,所有男生都背過他。幫他打印學習資料、辦理借還書手續等幾乎成了同學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最讓呂清正感動的是,在他需要幫助的每一刻,都有老師或同學在身邊。他在北京參加研究生入學考試復試時碰到一名河南工業大學2009屆畢業生,呂清正并不認識他,但這名學長卻很熱情地對呂清正說:“我認識你。我現在在中國人民大學讀研究生,你有什么事情盡管找我。”在河南工業大學的校園里,像這樣默默關心呂清正的人有很多。
面對大家的關愛,呂清正明白,用愛心回報愛心才是他最好的感恩方式。他說,他一直在想著“要為大家做點事”。“我默默地告訴自己首先要把身體鍛煉好,少給同學們找麻煩。”呂清正銘記著“用知識改變命運”的理想,也堅守著“我不要成為社會的負擔”的信念。為了恢復肌肉力量,他規定自己每天要做兩個小時的康復訓練,寒暑假期間則要做四個小時。有時候,一天的康復訓練之后,疼痛和累都讓他有些吃不消,但第二天,他依然會咬著牙堅持。他平常總是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同學,如他利用自己的優勢幫助同學學習電腦知識和維修電腦技術,他考慮到同學們找工作或考研容易著急上火,便給同學們帶來了家鄉的特產冬凌茶等。盡管家境貧寒,但呂清正并沒有拖欠過一分學費,而且把助學貸款的機會留給其他同學。他說,還有比他更需要幫助的人。
自強不息讓呂清正在生活的苦難面前執著追求,永不言敗;大愛無疆讓他在得到愛的同時,也用自己的愛心回報他人和社會。正如在采訪最后呂清正所說的那樣:生活因苦難更加豐富,生命因愛心更加豐盈。
責編:思 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