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科學文獻年度數量增長的動態分布,來研究一個學科的發展情況,可以大致了解這個學科發展的特點和規律。通過對近二十年圖書館學產出期刊論文的統計,結合文獻數量增長的機理分析,采用數學與統計的方法,對文獻增長的動態分布進行測度,探索科學文獻增長受客觀因素影響的關系。總結得出我國圖書館學研究近二十年的發展規律,確定了文獻增長的動態分布范圍,文獻量約3~5年翻一番。
[關鍵詞]圖書館學;文獻;發文量;統計分析;趨勢;擬合;方程;分布區域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8.007
[中圖分類號]G2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8-0032-04
The Growth Trend and Dynamic Distribution Region of
Library Literature in Recent 20 YearsLi Zhitao
(Library,Electrronic Imforma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Tianjin 300132,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sciplines of subjects development can be concluded from researching the subject based on the annual growth trend and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scientific literature.By calculating the journals of recent 20 years,combining with mechanism analysis of literature growth,using mathematical and statistical methods,as well as measuring the dynamic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growth,the explo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ver literature growth by objective factors can be achieved.The distribution region of literature growth can be determined by summarizing the developing regulation of library research in recent 20 years.Literature is about 3~5 years to double.
[Keywords]library science;literature;the quantity of published articles;statistic and analysis;trend;fitting;function;distribution area
采用數學與統計的方法來描述科學技術的發展狀況,是圖書館學中行之有效的定量分析方法。科學文獻數量的增長是衡量學科發展的重要指標。文獻信息的數量隨時間變化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學科在一定時期的學術研究的活躍程度,可以大致地揭示學科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本文通過分析圖書館學產出期刊文獻的增長機理,從文獻增長動態分布角度,探索客觀因素對文獻增長不穩定的影響,對分析學科的發展提供比照和參考。
1 樣本數據的統計和處理
以《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為統計源,統計范圍為1989-2008年,統計時間2009年10月。文獻來源為該數據庫收錄的所有期刊。統計以《中國科技期刊全文數據庫》中著錄的中圖分類號作為檢索點,采用對應《中圖法》分類號進行模糊檢索,檢索結果應包括“G25圖書館學與圖書館工作”各級同位類和下位各類的所有記錄。統計結果見表1和圖1。
2.1 統計概況
從年度文獻產出量看,20年來在期刊上共發表圖書館學相關論文174 518篇,年平均產出論文8 725.9篇。從圖1中可以明顯看出:圖書館學產出期刊論文數只在個別年度略有些回落,整體增長呈上升趨勢。就增長速度而言:1989-1999年間,共產出期刊論文43 505篇。前六年的發文量始終徘徊在4 000篇以內。1995-1999的5年間比前六年略有增長,年發文量均分布在4 000~6 000篇。以圖1中縱坐標每2 000篇為一個數量級(1格),11年只上升了1格,累計數不足統計總量的1/4,發展相對比較平穩。
2000年開始,總量上有了質的變化,發文量從2000年的9 041篇增至2008年的18 181篇,單年論文數量凈增2倍多。9年累計發文數131 013篇,是前11年總發文數的3倍多,平均增長率提高了近一倍,年均發文量達到了14 557篇,9年合計占到了統計總量的75%以上。特別是2005年以后,單年的發文量都在統計總量的10%以上,其發展的規模之大,是前所未有的,且繼續保持高產勢頭。
2.2 原因分析
科學文獻數量增長的規律是由科學發展的客觀過程決定的,主要受科學自身固有的發展規律和所處的政治歷史環境條件的影響有關。
(1)文獻的增長與社會政治歷史因素有關。文革期間,我國的圖書館事業遭受嚴重破壞,許多圖書館被迫關門,圖書館類雜志普遍停刊。據統計1967-1977年間發表論文僅391篇,年均產出論文不到4篇,特別是1969年、1970年和1971年的論文數量降到了零點,圖書館界學術研究幾乎處于停滯狀態。直至1978年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的改革開放,迎來了圖書館發展的春天。1979年中國圖書館學會的成立,激發了廣大圖書館員研究的愿望,圖書館學研究開始復蘇,產生了許多新的觀點和成果。上世紀80年代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開始,圖書館也面臨著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重藏輕用,封閉保守的辦館理念仍束服和影響著人們的思想,這一階段的圖書館學研究是在對前面的反思和總結中逐步向前發展的。此時的圖書館學研究發展顯得一度有些徘徊,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90年代。因此1999年以前,論文的發表數量比較平穩,文獻增長也比較平緩,從圖2的文獻累計增長情況也可以看出這一點。
(2)文獻增長與技術的發展分不開。90年代后期,我國的圖書館學研究逐步轉入了一個大發展的階段。這一時期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研究領域不斷拓寬,圖書館學研究融入了多學科的研究方法。1993年,美國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在世界范圍內引起巨大反響,進一步引起了對信息管理研究的重視。與此同時硬件技術的發展與在圖書館的應用交替前進。大硬盤和磁盤陣列技術的發展,使海量存儲變為可能,計算機在圖書館得到了及其廣泛的應用。圖書館及相關研究領域迅速擴大、學科分支越來越多、科研隊伍不斷壯大。圖書館學已不再局限在傳統圖書館理論的研究,衍生了許多新的研究方向。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Internet為標志的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館的廣泛應用,給傳統的圖書館學帶來一系列理論和觀念上的新課題。電子圖書館、數字圖書館、圖書館自動化等主題的研究和探討成為圖書館應用研究的新重點。特別是近幾年來,以信息為基點,著眼于信息的組織和利用研究,在傳統圖書館的基礎上融合信息學、管理學和通訊技術、網絡技術、數字圖書館建設等成為研究的熱點話題。圖書館學研究的理論體系多元化和學術觀點的多元化并存。如今的圖書館是技術唱主角的圖書館,圖書館的發展過程就是使用新技術、新方法的過程。現在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數字技術、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了圖書館工作的各個層面。每一次新技術的出現,都有可能使圖書館發生改變,這些都有大量的學者進行研究,奠定了圖書館及相關文獻快速增長的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
(3)圖書館自動化進程的重要作用。圖書館自動化是圖書館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標志,我國的圖書館自動化始于上世紀70年代末,最初引進和研發的多為單功能模塊系統。80年代開始出現集成管理系統。90年代開始出現了管理功能、數據資源建設和館際數據資源共享的大型集成管理系統。例如1988年,深圳圖書館承擔開發了由文化部作為國家重點科技項目下達的圖書館自動化集成系統研制成功。如今,用戶遍及全國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由北京郵電大學圖書館承擔的國家“九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現代電子化圖書館信息網絡系統”(Modern Electronic Library Information Nets System,簡稱MEL INETS)是國內圖書館系統中惟一通過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系統等。目前,國內圖書館集成系統已逐漸成熟,形成商品化的主流軟件十幾家,基本滿足我國圖書館基本業務和網絡化服務模式的要求。據統計,我國96所“211工程”學校圖書館和省市圖書館已全部實現計算機管理。有大量相關研究的論文出現在圖書情報類期刊上。圖2是以“G250.7圖書館現代化”類目進行的統計,從折線軌跡可以看出特征點與圖1是同步的,說明兩個指標具有不可分割的正相關關系,當然,一系列相關內容文獻也隨之增長。圖2 圖書館現代化文獻發展
(4)在世紀之交的2000年出現了發文量高增長現象,增長率高達66%,是20年來增長率最高的1年。在進入21世紀之際,廣大圖書館作者踴躍開展學術研究活動,掀起了學術研究的高潮。此時也是圖書館自動化發展最快的時期,是圖書館學及相關研究成果高產出的開始。由于前述政治歷史原因的影響,導致的這次突然跨越的奇異值現象,使得近似指數規律平緩增長的曲線在2000年出現了彎曲。
(5)館員隊伍的增加。館員隊伍數量的激增是導致科學文獻數量迅速增長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據統計2004年公共圖書館2 720個,從業人員49 069人;2007年公共圖書館2 799個,從業人員比2004年凈增2 581人,增幅5.26%。大致說明了文獻增長與從業人員數量之間的關系。
3 文獻增長的動態分布區域
從圖1可以看出:發表在期刊上圖書館學論文的發文量年度分布是沿著趨勢線L3方向,由分布在趨勢線兩側一定區域內的點而形成的波動折線。這條折線隨著時間變化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和下降,客觀地反映了20年來圖書館學產出期刊論文隨年度的動態變化情況,是描述文獻增長的動態特征量。其軌跡沒有明顯的規律,但它的波動范圍不會超出一定的區域。也就是說,這個區域反映了20年來學科發展過程中產生成果的波動情況,體現了學科發展的動態平穩性,可以采用最小包容線的方法來確定這個區域。
3.1 最小包容線的確定原則
最小包容線必須是包容分布折線的兩條平行線,并且使包容區域為最小。即最小包容線應滿足:
(1)最小包容線為兩條平行線,且圖書館學論文的統計分布點應包容在這兩條平行線內,并使平行線間的距離為最小。
(2)兩條平行線與分布折線至少有3個交點,并且滿足相間原則,即交點依次為凸點——凹點——凸點,或者凹點——凸點——凹點。
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兩條平行線就是最小包容線,即圖1中的L1和L2。最小包容線的作圖方法如下:
(1)據折線的圖形確定兩個凸點M、N和最低凹點P。
(2)自點M(1,2402)過點N(19,19032)做直線L1。
(3)平行于L1過點P(11,5448)做直線L2。
圖1中的L1和L2就是所求的兩條最小包容線。
3.2 最小包容線的計算
設最小包容線方程形如:
Ax+By+C=0
由圖1最小包容線L1過點M(1,2192)和點N(19,19032),將M(1,2402)、N(19,19032)帶入式:
y-y1x-x1=y2-y1x2-x1
y-2402x-1=19032-240219-1
解得最小包容線方程L1為:
y1=924x+1472(1)
過點P(11,5448)解得最小包容線方程L2為:
y1=924x+5448-92411
解得:y2=924x-4794(2)
其波動值等于L1與L2的截距之差。
4 結 語
科學文獻數量的增長受到了多因素共同合力的推動作用,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文獻量的增長是學科發展的重要標志。從以上的圖書館學文獻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我國圖書館學研究在經歷了幾乎停滯的文革時期后,學術研究的起步和發展的過程。
20年來我國的圖書館學產出期刊論文的年度增長分布大致顯示出平緩——快速——平緩的發展過程,從圖1文獻量/年度關系折線圖可看出這一點。
如果忽略2000年增長率奇異值的影響,圖書館學產出期刊論文的年度增長率大致顯現此起彼伏,波浪式發展的規律。文獻累計增長量大約3~5年翻一番。
參考文獻
[1]http:∥www.cqvip.com/asp/advanced.asp[EB].2010-03-02.
[2]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3]成帥.文獻增長規律的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22):51-52.
[4]白崇遠.我國近十年圖書館學文獻產出量動態分布研究[J].圖書情報知識,2004,(3):23-25.
[5]商曉帆.圖書館學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向[J].圖書館論壇,2003,(3):3-6.
[6]楊立新.文獻增長規律的回歸分析方法[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0,(2):89-91.
[7]馮敏瑩.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的發展趨向——從2000-2005年中國圖書館學會年會主題看[J].河北科技圖苑,2006,(2):27-29.
[8]許家梁.信息檢索[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4.
[9]劉春英.應用統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