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所圖書館信息服務應該與具體用戶需求相結合。本文結合研究所工作實際,利用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擁有的各種數據庫和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為科研人員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方便、快捷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的實踐,研究探討了研究所信息服務的幾種服務模式。
[關鍵詞]個性化服務;服務模式;信息需求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8.019
[中圖分類號]G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8-0071-03
Study on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and Corresponding Service ModesChen Wei1 Wang Yan2 Xu Ting3
(1.Library,Xinjiang Technical Institute of Physics Chemistry,CAS,Urumqi 830011,China;
2.Information Center,Xinjiang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Geography,CAS,Urumqi 830011,China;
3.Library,Xinjiang PLA 474 Hospital,Urumqi 830011,China)
[Abstract]The information services in libraries of research institutes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specific needs of users.The paper discussed several service modes in the institutes based on working experiences in providing specialized,convenient and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s to researchers using different databases and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in librar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Keywords]personalized services;service modes;information requirement
1 個性化信息服務的意義
個性化信息服務是根據用戶提出的明確要求利用網絡等信息技術提供服務,或通過對用戶個性、獨特要求、使用習慣的研究而主動地向用戶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務。個性化信息服務主要包括3個方面的含義:第一,服務時空的個性化,即突破傳統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利用互聯網和研究所圖書館自購專業數據庫,使讀者能在希望的時間和空間范圍內得到所需的信息服務。第二,服務方式的個性化,即根據用戶的個人興趣、習慣和特點,提供各種滿足用戶個性化信息需求的服務,充分體現“以用戶為中心”的核心服務理念;第三,服務內容的個性化,就是根據用戶個人的信息使用特點,提供給不同的用戶不同的信息內容,即提供具有針對性的信息服務。
個性化信息服務有兩大特點:一是用戶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和需求定制自己所需的相應資源、信息和服務;二是信息提供者針對用戶的個性和特點,主動為用戶選擇并傳遞相應的資源和服務,并根據用戶的需求變化,動態地改變所提供的信息。
隨著社會信息化進程的加快,用戶對個性化信息服務的要求將越來越大,研究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將成為網絡環境下信息服務工作向縱深開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和研究方向,是研究所圖書館走出傳統的服務模式,重新在廣大科研人員尤其在專家學者的滿足中找回自己的地位,也是研究所圖書館利用網絡信息資源提高服務意識和服務質量,提升研究所圖書館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近年來,隨著學科的多元化發展,研究隊伍的不斷壯大,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范圍和類型不斷擴充,對信息服務的個性化需求也表現的更加突出,為了充分滿足科研人員文獻需求,我們本著一切為了科研的服務理念,通過與國家科學圖書館的學科館員一起,充分有效的利用研究所圖書館和國家科學圖書館的網絡資源與服務項目,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良的服務環境和服務方式,包括“CSDL、NSTL”資源與服務平臺和各種數據庫和服務系統(如網絡參考咨詢、跨庫檢索、集成期刊目錄、文獻傳遞與館際互借等)、信息工具(隨易通、e劃通、科技新聞聚合服務系統、文獻管理軟件Endnote、知識倉儲IR等),使信息資源、服務系統和信息工具得到有效而充分地利用,從而為科研人員提供優質的服務。
2 研究所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模式
服務是圖書館員的責任和使命,服務是圖書館的立館之本、發展之基,是圖書館永恒的主題。而搞好服務的根本是創新。新技術的應用是創新,管理改革的實施是創新,服務模式的改變也是創新。以創新的服務滿足用戶的需求是研究所圖書館的目標。
2.1 根據用戶的需求提供最快、最新的信息推送服務信息推送服務是按照讀者選定的主題,定期將資源庫中最新信息自動發送給讀者。即從原來的“人找信息”改為“信息找人”,它能夠智能化地理解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使用戶不必再次訪問固定的站點就能獲取最新的信息需求,減少了用戶上網搜索的工作量,提高了用戶獲取信息的效率,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信息服務。目前,常用的信息推送服務有兩種方式,一是以網絡和研究所圖書館自購專業數據庫資源為主要信息資源,按照用戶的特定要求,搜索出符合用戶需求的信息,并經過篩選、分類、排序,為用戶搜集、組織與課題研究有關的最新信息。二是通過電子郵件方式主動向用戶提供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最新數據庫試用、動態監測快報、新書通報、專題書目定期推送給用戶。
2.2 發揮圖書館工作人員的作用針對課題進行個性化信息跟蹤服務圖書館工作人員要積極深入本單位重點項目,了解其研究動態和信息需求,在對信息資源需求和利用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根據科研人員項目研究過程中的各種信息需求,將數據庫中最新的相關信息及時通報給用戶,根據課題負責人的研究主題進行文獻信息的檢索、加工、整序并及時提供給科研人員,使科研人員能及時掌握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和自己所需的相關信息。圖書館工作人員要融入課題組并與課題負責人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課題進展情況和服務效果,跟蹤服務需求,及時調整服務的內容、方式和策略,按照科研人員提出的要求提供課題跟蹤服務,提高信息服務的質量和科研人員對服務的滿意度。同時,科研人員也更了解信息服務對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融入科研人員工作中,無疑更能增進科研人員和信息服務人員彼此間的理解和認可,形成工作的可持續性。
2.3 結合研究所重點學科和項目建立專門數據庫和學科信息平臺根據研究所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主動關注和了解與研究所相關的學科信息領域的資源分布情況以及獲取渠道,圍繞科研需求組織構建資源,圍繞科研活動提供知識產品,為科學研究提供全方位的信息保障。
隨著每年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擴大,他們成為研究所圖書館用戶中非常重要的群體。由于研究生既要系統地學習本專業知識,又要進行一定科學研究活動。他們的信息需求表現出系統性、新穎性、階段性特征,同時需要大量閱讀中外文期刊、會議論文、圖書,了解國內外最新的科研動態,從中獲得內容新穎前瞻性的知識,為今后的論文研究開闊思路。研究所除對研究生進行入所文獻信息素養、檢索技術和相關專業知識的培訓外,還應結合本單位的研究生專業情況,利用研究所圖書館自購的專業電子資源和國家科學圖書館提供網絡資源,收集、整理各專業相關信息,建立學科導航體系,及時給研究生用戶推送與專業相關的網絡信息資源以及學術性較高的國內外圖書或者期刊、機構、會議等,通過我們的工作來提高相關主題資源的集成化和專業度,讓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快速了解本學科領域前沿研究動態和發展趨勢,使科研項目得以順利開展。為了有效支撐科研、服務創新,我們進行了數據庫建設如:圖書、地形圖、古籍;學科平臺如:鹽堿土學科信息服務平臺、中亞信息資源集成學科信息服務平臺等方面的資源建設。同時,為科研人員和研究生提供博碩士論文分類標引、文獻傳遞和參考咨詢等服務。
研究所圖書館還利用國家科學圖書館開發的所及平臺為重點學科建立特色欄目,開發信息服務系統的個性化功能,根據重點學科的科研工作,建立覆蓋國內外重點學科和權威專業信息資源的規范導航庫,通過多種搜索引擎對每一學科主體信息上網查詢、瀏覽,并參考相關文獻,選擇具有學術價值的信息資源,經過分析、總結、歸類,使其信息更加系統、準確,為重點學科的科研研究起到導航作用,為科研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如研究所圖書館根據本所的重點學科和重點實驗室建立了“植物資源化學數據庫”“材料物理與化學數據庫”,全面收集了相關信息,對兩個學科的科研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支撐作用,得到了師生們的認可和歡迎。
2.4 為研究所重點學科提供知識產品提高信息服務的學術性重點學科建設與研究所的發展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加強重點學科資源建設是研究所圖書館的一項根本性戰略任務。重點學科建設與研究所圖書館建設密不可分,為重點學科提供對口的信息服務是個性化服務的重要內容。
首先研究所圖書館工作人員應主動與科研人員配合,選定有關重點研究課題作為服務項目,深入其中,科研工作從立項到結題,每個環節都離不開文獻信息的支持,從課題立項到成果鑒定,自始至終跟蹤服務,通過深入到用戶的科研課題當中,將信息服務與科研過程緊密結合起來,在資源的集成化服務體系和科研的全過程提供一站式服務,開展參考咨詢、學科趨勢分析、課題可行性研究、科技競爭力分析、科技成果評價等服務,通過為本所科學家、學術帶頭人及科研骨干的服務和對研究人員文獻需求的調研與跟蹤,進行知識捕獲、分析、重組和應用,面向科研問題的解決提供方案和對策。
研究所圖書館工作者還根據研究所科研方向和重點領域,結合研究所科研項目,開展專題情報服務,針對信息需求的特點提供專題研究報告、學科態勢分析報告等。對此我們進行了一些嘗試并取得了一些成效。比如:結合研究所重點項目和當地企業項目完成了《中亞科技實力及與我國合作前景對策分析》;《新疆與中亞五國科技合作研究》;《新疆學科發展十年評估》;《國際棉花產業研究進展》;《中亞五國主要科研機構科學產出力與國際科技合作現狀》等中國科學院科學決策工程(SDP)項目和自治區科技廳相關項目。完成了面向研究所和地方重大課題專題情報調研:《國際生物多樣性進展及方法調研》;《國際綠洲研究文獻調研》;《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國情及資源調研》等。積極配合所領導和科研人員為國際會議提供背景資料:《中亞國家科技發展概況及其與我國科技合作的建議》;《蒙古國科技發展概況及其與我國科技合作建議》等。我們還配合研究所科研、管理工作完成了文獻計量統計分析報告:《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SCI發文統計及影響因子》;《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CSCD、SCI、ISTP、EI及專利產出統計》等。在年終總結會上,將相關統計資料發放到每一位科研人員手中,即增加了相關數據信息在科研人員當中的透明度,又為今后項目研究投入提供參考依據。
進一步加強與科研過程的結合,通過對研究所科研用戶的研究與分析,及時發現并解決用戶信息與技術方面需求的重點和難點,真正形成對科研整個過程的密切跟蹤和嵌入過程的服務。要構筑嵌入一線、目標明確、服務靈活、反應快速的服務機制,融入研究所戰略研究,提供戰略情報研究;融入課題的研究過程,提供信息支撐與服務。通過我們對信息資源分布、信息結構的理解和對信息技術的深入掌握,根據研究所或重點研究室的學科建設和科研需求,針對科研活動過程特點,驅動和解決科研工作中的具體問題的關鍵需求。
在科學組織管理和統籌規劃的前提下,充分調動和發揮人力和資源優勢,以更廣闊的視角凝聚集體的智慧,加強團隊合作,發揮整體優勢,取得更大的效益,把信息資源與服務最大限度的推向科研一線,加強情報服務與信息集成服務,為科學研究建設學科信息資源導航和信息服務平臺,編輯撰寫文獻信息服務簡報、科技信息快報和學科態勢分析報告等信息產品,只有不斷提升個性化信息服務工作的層次和水平,才能真正發揮出有效支撐科學研究的重要作用。
信息服務就是用不同的方式向不同用戶提供所需要信息,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尤其是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和應用,使現代信息服務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人們在利用分布分散的網絡信息資源時,更多地借助了搜索引擎和網絡提供的信息服務,其中個性化的信息服務最受用戶的歡迎,有非常廣泛的應用前景和發展趨勢,同時也是研究所圖書館以科研人員為中心,積極開發和提供快速、靈活、個性化,符合本單位科研的信息服務的一種服務模式,這種服務模式從整體上提升研究所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和服務效果。
參考文獻
[1]王興泉、劉俊良.信息服務與個性化需求[J].蘭州學刊,2005,(6):210-211.
[2]葛潔敏.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研究[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2):47-48,137.
[3]王杰.基于重點學科建設的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研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9,27(3):173-174.
[4]李家清.個性化信息服務方式與策略研究[J].現代情報,2006,(9):45-48.
[5]張俊玲.高校圖書館個性化信息服務探析[J].中國電力教育,2009,(1):188-189.
[6]王玉杰.圖書館個性化服務的成功嘗試[J].圖書館學刊,2008,(5):79-81.
[7]史冊.面向研究生的個性化信息服務模式探討[J].圖書館學研究,2006,(7):61-63,48.
[8]王彥,等.學科化信息服務工作實踐研究[J].圖書館學刊,2009,(9):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