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規劃
《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發布
近日北京市公布了《首都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將用10年時間,打造世界一流人才之都,精心制定了12項重點工程:人文北京名家大師培養造就工程、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綠色北京人才支撐工程、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首都名師教育家發展工程、首都高層級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工程、優秀企業家聚集培養工程、高技能人才培養帶動工程、京郊農村實用人才開發培養工程、首善之區社會工作人才發展工程、黨政人才素質提升工程、首都青年人才開發工程。
其中,“人文北京”名家大師培養造就工程計劃有重點地培養扶持和引進聚集一批在人文和社科領域具有較高學術影響和知名度的理論家、作家、藝術家、出版家、名編輯、名記者、名主持人、工藝美術大師,到2020年,得到社會廣泛公認的名家大師達到500人左右。
“科技北京”百名領軍人才培養工程計劃到2020年,通過項目帶動、產學研用結合、國際合作交流等形式,培養造就不少于100位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領軍人才,建成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實驗室和科技人才培養示范基地。
“綠色北京”人才支撐工程要在新能源、節能環保、都市綠色農業等產業中,培養和聚集一批能夠持續提供綠色創新產品的高層次人才,為北京搶占綠色經濟發展制高點提供人才保證。
海外人才聚集工程計劃到2020年,聚集10個由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研發團隊,聚集50個左右由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的高科技創業團隊,引進并有重點地支持1000名左右海外高層次人才來京創新創業,建立10個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民間投資
國務院明確20多個部門任務引導民間投資進入九大領域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文,進一步明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在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方面的分工和任務。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財政部等20多個部門分別承擔相關任務。
為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等九大領域,《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確了40項工作任務,每項具體任務少則有一到數個部門負責,多則9個部門。九大投資領域包括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市政公用事業和政策性住房建設、社會事業、金融服務、商貿流通、國防科技工業、重組聯合和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推動民營企業加強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際競爭。
教育規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發布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近日發布,提出了今后10年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目標:到2020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人人力資源強國行列。
《綱要》明確了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指導思想,提出“優先發展、育人為本、改革創新、促進公平、提高質量”的工作方針;對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發展任務一一進行闡述;提出將開展人才培養體制、考試招生制度、辦學體制、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擴大教育開放。根據《綱要》,我國將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成立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根據統籌規劃、分步實施、試點先行、動態調整的原則,選擇部分地區和學校開展重大改革試點。
高技術服務業
國家發改委要求推進高技術服務業發展
國家發改委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擬在北京等14個省市先期開展高技術服務業創新發展工作,為今后全面部署高技術服務業工作奠定基礎。
《通知》表示,工作重點包括四個方面,一是信息服務,包括發展面向市場的高性能計算和云計算服務、開展物聯網和下一代互聯網應用服務、促進軟件服務化發展和引導數字文化產業創新發展;二是生物技術服務;三是研發設計服務;四是技術創新服務。發改委表示將及時總結先行先試地區的工作經驗,推廣成功模式,逐步形成政策措施建議。并將視情況對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高技術服務產業基地重點項目,采取后補助方式給予一定資金支持。
文化產業
文化部出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試行)》
為規范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申報、命名和監督管理工作,文化部近日出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管理辦法(試行)》。
《辦法》指出,所稱園區是指進行文化產業資源開發、文化企業和行業集聚及相關產業鏈匯聚,對區域文化及相關產業發展起示范、帶動作用,發揮園區的經濟、社會效益的特定區域。園區建設應遵循統籌規劃、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內容優先、自主創新的原則?!掇k法》明確,文化部負責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申報、命名、管理和考核。省級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省級的文化產業園區的申報、命名、管理和考核,并負責對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的指導和監管。
生態公益林
北京市建立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
近日,北京市政府印發了《建立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的通知》。從2010年起,市區財政每年將按照1:1的比例安排資金4.04億元支持建立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效益促進發展機制。對經區劃界定的山區集體所有生態公益林按照每年600元/公頃,每年40元/畝的標準進行補助,用于山區生態公益林生態補償和森林健康經營管理。其中:生態補償資金主要用于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生態補償;森林健康經營管理資金主要用于生態公益林林木撫育、資源保護,生態用水保障、作業道路修建等林業建設。
今后,根據山區生態公益林的資源總量、生態服務價值、碳匯量的增長情況和全市國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合理核定生態效益促進資金增加額度,每5年調整1次。
專利商用化
北京市財政投入500萬元資助專利商用化
為了促進北京市知識產權的權利流轉和實施,市知識產權局和市財政局聯合下發了《北京市專利商用化促進辦法》,對本市專利權人在專利商用化過程中符合特定條件的專利轉讓、許可行為進行資助。市財政今年將投入500萬元用于資助,該辦法于8月1日起實施。
《辦法》規定市級財政部門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對通過專利轉讓、專利許可等方式實現專利商用化的突出項目進行資助。申請資助的專利轉讓、專利許可應當依法簽署合同,并在專利合同登記機構辦理登記手續等。
創新聯盟
北京將出臺政策促創新聯盟發展
“積極促進北京地區成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在自主創新成果轉化方面形成重要力量?!痹诮照匍_的“科技北京”行動計劃實施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市科委副主任伍建民表示,下一步將推出促進北京地區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發展的指導意見。
目前,北京地區有超過100家產業技術聯盟,成員單位超過5000家,首都工程技術創新聯盟等產業聯盟在技術創新體系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三網融合
北京市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初審通過
市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近期召開第二次會議。會上,市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報告了三網融合工作進展情況和北京市三網融合試點方案。市三網融合工作協調小組38家成員單位審議通過了北京市三網融合試點方案。據了解,試點方案由《北京市三網融合試點總體方案(草案)》及8個實施方案組成,下一步還將報請市委、市政府專題審議。
北京市副市長茍仲文講話指出,要抓住三網融合契機,加強相關產業布局。要加強對重點試點區域的指導,確保本市三網融合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北京市副市長蔡赴朝講話指出,三網融合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要抓住三網融合契機,充分發揮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優勢,積極推動相關產業形成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