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中國的股市已經從當年的老八股,發展到如今的擁有1776家上市公司規模全球第三位的大市場,相當于從小舢板發展到航空母艦。毫無疑問,我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這樣的規模也和現在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匹配。但必須正視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問題。如果我們不正視并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的資本市場永遠不能稱之為健康,也將會妨礙其迅速成長和長治久安。
通常來說,證券市場有兩大主要功能,一為融資,二為定價。一個高效的資本市場應該在這兩個方面為經濟發展提供助力。美國之所以強大,和其擁有強大的紐交所和納斯達克市場關系密切,其交易所不僅僅是全球最大的證券交易所,而且其因為擁有公平合理的定價機制,可以讓整個社會的資源進行高效的配置。反觀我們的證券市場,雖然提供,很強的融資功能,但是在定價方面,卻讓人汗顏。
定價為何重要?這是因為一個好的定價系統讓大家在交易時有據可循,而不至于出現混亂,給優質資產以高價,給劣質資產以低價,這是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的最重要體現。如果給優質資產以低價,反而給劣質資產以高價,那么這個市場的參與者就不會再關心上市公司資產的質量,只需要炒作就行,那么這樣的市場便和賭場沒有任何區別,在這樣的市場中,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也不會太關心公司的經營,上市公司的質量電會越來越差,上市后頭年好,第二年平,第三年差會成為一個普遍現象。這樣的資本市場,即便是一棟大廈,也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高樓,根基不可能穩健。
遺憾的是,我們的資本市場并不是一個能夠有效定價的市場,根據WIND資訊統計,當前中小板整體市盈率為44倍,創業板高達67倍,而滬深300卻不足16倍。本來,高市盈率對應高成長率,尤其是募集資金助推的頭一年,更應該如此,但遺憾的是,從今年中報已經公布的情況來看,創業板并沒有表現出明顯優于其他板塊的成長速度。那么這么高的市盈率意味著什么呢?它意味著一筆投資如果按照目前的業績需要67年才能收回成本,意味著創業板的公司必須以每年高出4倍主板的增速才能和主板匹配,同時也意味著創業板的原股東們一年之內便可收回67年才能賺回的錢,如果他們的原始股票(成本低于或等于1元)一旦解禁,誰不會出售手中的股票呢,真可謂“君子奮斗十年,只為這一天”,誰還會為這家企業繼續奮斗呢?誰又會為企業制定長久的發展計劃呢?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上市的企業,是同行業中的佼佼者,對待這些杰出的企業家,我們當然不能虧待,但是也不能在股價上過分“寵愛”,否則我們將失去這些優秀的企業。
我們的市場之所以出現這種奇特的現象,一個根本原因便是中國長期對于垃圾股和小股票炒作的縱容,在中國,重組從來都是被鼓勵的,美其名曰是為了優化上市公司的質量,但實際上,這卻是導致市場價格混亂的罪魁禍首。試想,一家垃圾股都可以以500倍市盈率成交,那么發展速度較快的創業板以67倍市盈率成交,就顯得不那么夸張和可以理解了。可以說,是垃圾股打開了創業板的股價想象空間。
垃圾股的高溢價也為市場帶來了一股極壞的風氣,許多業績差的公司為了從資本市場獲利,制造一個又一個的重組概念,股價上竄下跳,而公司的管理層和投行等中介機構則利用內幕交易獲利。可以不夸張的說,現在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并不以業績差為恥辱,只要能從重組中漁利,便萬事大吉,這是這個市場的悲哀。
在香港和美國等成熟的證券市場,重組并不被輕易鼓勵,內幕交易尤其被嚴厲打擊。在美國,如果重組前發生股價異動,監管機構可以對公司的管理層提出起訴,公司的管理層必須被動拿出證據證明自己無罪,如此一來,通過重組獲利的風險大大增加,這便是我們可以在美國市場看到大量“仙股”(低于一元股)的原因。正是因為重組前消息難以泄露,導致重組購入方買入價格較為合理,這才可以實現真正的市場化重組。而在我們的市場,由于很多重組消息被提前泄露,重組前股價已經被人為炒高,真正的市場化重組(比如強強聯合的重組)基本不可能實現。目前,我們通過資本市場的重組,大多屬于兩種情況,一是大股東注入資產;二是重組雙方聯合或單方面炒作股票牟利,前者非真正市場意義上的資產重組,后者又給市場造成了極壞的影響。
不久前,投資界傳聞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在證監會內部會議上,祭出鐵腕手段對待虛假和內幕交易行為,具體措施如下:一是拒絕純粹意義上的短期財務重組;二是對待地產和有色金屬行業等主要依靠資源而不是靠產業經營為主的重組,干脆予以拒絕;三是對待重大的資產重組,依照IPO的嚴格程度進行審批,加大重組的難度;四是通過交易所對重組前的股價異動予以嚴格監管,如果異動超過市場平均幅度的20%則視為內幕消息泄露,不再允許重組。五是對于業績三年虧損的公司,實行直接退市,不再實施“ST”特別處理;六是對股價控制和操縱行為進行嚴格查處。如傳言被證實,將一掃證券市場之鬼魅橫行、強盜邏輯。本人為之歡欣鼓舞,實為證券市場之幸,股民之幸!
重組,并非萬能之器,它只是提升上市公司質量的一種辦法,我們應該歡迎市場化的重組,而要拒絕為了上市而重組的行為,更要打擊為了配合莊家的炒作而進行內幕交易重組的行為。改善上市公司的質量,需要的是更有效的引導優質企業IPO而不是重組,同時要加大讓沒有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的力度,這才能讓我們的證券市場保持源源不斷的優質“活水”。有了肌體的強健,我們才不用擔心未來資本市場國際化時缺乏競爭力,不用擔心將來資本市場國際化后跨國基金對我們的操控。對此,我們一定要有正確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