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們的口號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的口號應當是“讓一部分人閑下來”,有閑才能有輕松,有輕松才能有幸福。
幾十年來,國人堅信“發展才是硬道理”,埋頭苦干?!鞍l展”已成國人生活的惟一目標,但我們在發展中體驗到更多幸福了嗎?
衡量人生是否幸福,當有許多指標,但一個不變的指標,我以為應當是人的平均壽命。我的親友中,頗有英年早逝的。春節回家鄉,聽說曾經的同事中,一位四十多歲就走了。不祥的消息還在不斷傳來。他為什么英年早逝?在我看來,就是太過“發展”了,也就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太大了,“閑”不下來。
我們的物產如果合理分配,國人可能早就過上衣食無憂的日子。如果衣食無憂,各國人民的平均壽命應當大致相當——民族生活習慣會影響國民平均壽命。據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字,中國人的平均壽命為72歲。這個壽命長還是不長?從歷史的縱向比較看,當然算長;但是,從當今各國的橫向比較看,卻又并不算長。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生活不夠健康,畸形地追求發展。在一些人眼里,似乎自己降臨到這個世界,惟一目標就是發展,而不是幸福。于是,社會成了叢林,硝煙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由于缺乏充足的社會保障,無論是自愿還是被逼,個人財富最大化成了不得已的選擇。
那么,在追逐財富的過程中,我們又消耗了多少資源呢?
就水資源而言,河北省水利專家說,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包括天津市在內,河北省共有濕地面積1.1萬平方公里,內河航運3000多公里,從天津市坐船可以直達邯鄲市甚至河南安陽。而如今,濕地面積減少到600平方公里,河道航運里數變成零公里,400多條河流,絕大部分干涸!
就煤炭資源而言,據國家統計局消息,2008年,我國煤炭消費量27.4億噸,增長3.0%。一項研究報告說,2007年,我國每使用一噸煤,就會造成150元左右的環境損失,這還不包括巨大氣候成本。我國80%的二氧化碳排放來自燃煤。燃煤制造了85%的二氧化硫排放量、67%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和70%的懸浮顆粒物。此外,每生產一噸煤還污染2.5噸的水,煤礦廢污水占全國總廢污水的25%。燃煤還造成了土壤污染和土地“虛牢”……
我們的先人用鐵鍬挖煤,用馬車運煤,以小煤爐燒煤。而我們用機械采煤,用火車運煤,用煉鋼爐燒煤。我不是研究資源問題的專家,但我相信三十年來,我們消耗的煤炭總量超過此前的三千年!
實際上,我們在透支兒孫的資源,限制了他們的發展空間和選擇可能。如果我們透支他們的資源,建造一些可以傳承給他們的樓宇,百年之后尚可無愧于地下,安享他們奉獻的祭品,可我們的建筑據說壽命只有三十年——比我們自己還短壽。原因在于什么?原因在于缺少百年大計,只有十年規劃!沒有恒久規劃的發展,其實是折騰。
國家提倡科學的發展觀,我的理解是,科學的發展包括正確發展和慢發展,我們需要調整發展方向和速度。我們慢發展行嗎?許多人以為,慢發展國家就會出問題,現在的問題屬于發展中的問題,應當在發展中解決。其實,現在的許多問題并非發展中的問題,而是不當發展和快發展導致的問題。
困擾發展的核心難題是就業。許多人疑問,沒有經濟的高速發展,就業怎么辦?其實,沒有高效率,就沒有高失業。在人民衣食無憂的前提下,國家應當加大社會保障,使人民免于恐懼。同時鼓勵人民休閑,鼓勵文化和精神消費,而不是物質消費。如果大家都效率地追求物質財富,必然導致人和自然關系的高度緊張,導致人和自然的雙雙崩潰——表現在人的壽命上,就是短壽;表現在自然上,就是環境被破壞。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06—2007年全球競爭力報告》顯示,芬蘭、瑞典和丹麥分列二、三、四位。據我個人的觀察,這些國家人民其實比較悠閑。悠閑的國家,為什么有國際競爭力?那就是“不折騰”。
因此,盲目追求超速發展,其實是揠苗助長。沒有長遠規劃的發展,就是折騰。三十年前,我們的口號是“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現在的口號應當是“讓一部分人閑下來”——有閑才能有輕松,有輕松才能有幸福,有幸福才能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