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英語文化的了解是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特別是對實際英語交際應用產(chǎn)生了很大的作用,文章認識到了文化意識培養(yǎng)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結合相關英語教學經(jīng)驗從課內(nèi)、課外及教師三個方面對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進行探究。
眾所周知,語言是以文化為基礎,文化對語言產(chǎn)生了全方位影響,包括詞匯、語法、語用及非語言交際等各層面。所以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可以激發(fā)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促進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掌握,消除跨文化交際障礙,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培養(yǎng)世界文化意識等。在英語教學中,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將是教師教學實踐中的一個重要任務,主要通過顯性的英語教學活動和隱性的潛移默化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并遵循實用性(與教材內(nèi)容相關)、適度性(教學量、教學方法與學生語言認知能力相符)、循序漸進性(由簡到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提高)、對比性(中西文化對比)原則。落實到具體實踐可從課內(nèi)、課外及教師三個方面去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
1課內(nèi)的文化滲透
課內(nèi)是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文化意識的主要陣地,它可以滲透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堂時間不斷汲取英語國家的知識,提高文化意識。特別是因為歷史、價值觀念、行為習慣等方面因素而造成的錯誤語言用法,教師要著重講解,既讓學生掌握語法規(guī)范的句子,也讓他們了解符合英語文化的表達習慣。
(1)通過詞匯學習滲透文化。英語詞匯在長期的使用中,積累了豐富的西方文化涵義,因此,教師要把詞匯教學作為滲透文化意識的“切入點”,注意對英語詞匯文化涵義的介紹。通過各種方法,如對比分析、專門講解等, 對英語教學中出現(xiàn)的詞語、短語等所隱含的文化知識進行解釋。比如,red一詞,在漢語中象征著喜慶和吉祥,在英語中red則與流血、暴力、危險等有關,如red battle, red-handed等都為貶義詞。red 也與人的某種情感相聯(lián)系,如短語waving a red flag表示做激怒別人的事情。
(2)結合語篇有關內(nèi)容滲透文化。目前,高校英語語言學習教材都已融入了豐富的西方文化知識,如風俗習慣、宗教觀念、道德準則、人生觀等,特別是有些對話篇章是研究文化差異的好素材。教師在進行語篇教學時,要充分挖掘教材的相關文化因素,把英美國家的文化影響融入教學中,對那些含有文化意義的課文,要注意加以解釋補充,這也可稱之為“文化旁白”。這種有意識強化文化內(nèi)涵的教育,可以使學生深刻正確的理解民族間文化的差異,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3)通過文化比較滲透文化。英漢兩種文化的比較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上述的詞匯文化教學和語篇文化教學中也都有所應用。具體可以從英漢稱呼、道歉、談話題材、價值觀念等方面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使學生對兩種文化之間的差異有更深入的了解。如對于肆意揮霍錢財?shù)谋硎觯瑵h語用的是“揮金如土”,而英語用的是“揮金如水(spend money like water)”。其實,這兩種不同的表述與英漢民族間的文化背景是相聯(lián)系的,英語民族是一個習慣航海的民族,與水的關系十分密切,而漢語民族則是一個習慣耕作的民族,與土的關系十分密切。
2課外的文化熏陶
大學里,除了英語專業(yè)學生以外,其它專業(yè)學生英語教學的課時是非常有限的,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來提升自己的英語文化知識。
(1)聽和讀是學生文化學習的重要途徑,收聽英語廣播是學生學習語言、提高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學生學習文化的有效途徑。通過對英美新聞時事、文娛、體育活動的了解可以更
加真切地了解英美人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和社會習俗等。
(2)要想了解英美國家的文化,應引導學生多讀一些英美國家的文學作品,并留心積累有
關文化背景、社會習俗等方面的材料。文學作品是了解一個民族的心理狀態(tài)、文化特點、風俗習慣等方面最生動豐富的材料。應注意選擇一些與我們本族語對比鮮明和社會文化因素差異較大的作品。這樣,有助于學生在短期內(nèi)提高交際技能。同時,閱讀報刊或其選讀中的有關文章,也是了解當前社會各階層、集團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領域的總動態(tài)、各種社會關系的最直接的途徑。這樣的信息往往是教科書所無法包容的。
(3)語言的運用和發(fā)展離不開社會文化這個大背景,學生除了在課堂及校園里了解文化,更應該走向社會這個大課堂,去發(fā)現(xiàn)挖掘更加豐富全面的英語文化信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可實踐的英語文化知識培養(yǎng)活動,如英語晚會、英語角、英語故事表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詩歌朗誦等,也可以利用網(wǎng)絡“零距離”接觸英美人士,與其進行直接的交流溝通。特別是高校有豐富的外教資源,學生可以尋找機會與其面對面的進行英語交流,從而更直接地感受到文化差異,并獲取有關他們國家社會情況、文化生活、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一手資料。另外,也可結合在我國舉行的各種涉外活動,自愿報名充當“志愿者”、“導游”等,來豐富和拓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的西方文化意識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
3教師文化素養(yǎng)的提高
教師的文化素質(zhì)是影響文化意識培養(yǎng)成功的重要因素。一個僅掌握足夠語言知識的英語教師尚不能符合時代要求。英語教師應力爭成為一個精通兩國文化的人,至少要對目的語國家的文化相當熟悉。教師對不同文化所持的態(tài)度也至關重要。英語教師作為不同文化風俗、價值觀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傳播者、解釋者和教育者,對不同文化所持態(tài)度應該是寬容的。過分排斥西方文化和過分熱衷于西方文化的態(tài)度都會給學生帶來不利影響。
參考文獻:
[1]陳茹,陳國娟.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滲透[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05,23(5).
[2]莊雪蕓.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意識培養(yǎng)[J].中國成人教育,2006,(5).
[3]郭冬梅.論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育明[J].泰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3,(1).
(王松蘭: (1983-),女,重慶人,長江師范學院,助教,從事英美文學及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