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是讓學生主動發展。要讓學生主動發展,在教學中就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如何在拼音教學中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充分地、自主地參與學習,演好學習的“主角”,我們作了一些思考與嘗試,具體做法如下:
一、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的主體意識得以萌發。
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活動的重要因素。它不僅影響學習的發生,而且還影響到學習的進程和結果,是獲得知識重要的推動力。小學低年級兒童最感興趣的是具體生動的直觀形象。因此,在教學中注意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引起兒童對學習拼音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打好基礎。在拼音教學中,我堅持每課都運用投影、錄音等電教手段。生動活潑的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學生想去學,把學習過程當作一種享受。特別是在教學j、q、x與ǘǖ的拼寫規則時,我設計并制作了多媒體課件,運用動畫演示,使學生知道了小熊ǖǖ見到j、q、x,都會摘下墨鏡來行禮。再加上自編的一段童話故事和配上的森林音樂,使他們沉浸在一種生動形象的故事氛圍中,學得愉快,用得自如。在教學j、q、x與ǖe相拼原則時,我有引用舊知設計了這樣一段導語:在拼音王國里,小熊ǖǖ見到j、q、x和聲母Y,都會摘下墨鏡來行禮。而遇到其他聲母時,小熊ǖǖ恰好得了眼病,醫生提醒ǖǖ千萬不能把眼鏡摘下。小熊ǖǖ記住了,帶有ǖ的復韻母ǖe記住了,小朋友,你們記住了嗎?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通過對拼音規則的內化,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二、教給學生拼音方法,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就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是為了以后不再教的目的,讓學生受用一輩子。在拼音教學中,聲母、韻母是記錄漢語語音音素的符號,音素的結合和音節的構成都有一定的規律。在音節教學中,不能靠死記硬背,而應該注意教學生成韻成音的規律,熟練掌握拼音的方法,對比類推的方法和直呼音節的方法,從而達到掌握學法,舉一反三的目的,使學生主動去學習拼音。
當學生掌握了聲母和韻母正確的讀法,進入拼讀教學時,“聲韻連讀兒歌”就像嬰兒的“學步車”,能幫助學生進入拼讀世界蹣跚學步。在時間和環境適宜的條件下,按照他們的知識和理解,在不斷摸索中,最終丟開“學步車”,掌握拼讀的技巧。可以利用師生接讀、生生接讀的方法,讓學生運用聲韻連讀兒歌,自己學習新的音節。讓每個學生都來學做“小老師”,即知即傳,教人教己,學會學習。特別在學生拼讀遇到困難時,由于緊張或一時的思維中斷,他會愣在那里一言不發。這時,由老師或同學與他們對答:如聲母(b、b、b),韻母(a、a、a),聲母韻母連接讀(b-a、b-a),加快速度一口呼(ba、ba)。就能幫助學生找到“打開大門的鑰匙”,緩解緊張情緒,比較順利地讀出所認讀的音節。在教到三拼音節時,學生對兩拼法已經非常熟悉。因此,聲介韻三拼法,學生自然而然地就能概括出來。他們自編兒歌:聲母j、j、j,介母i、i、i、,韻母a、a、a,聲介韻連接讀j-i-a,j-i-a,加快速度一口呼jia、jia。
可見,“授之以魚,莫若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教者應有意識地進行學法指導,然后引導學生運用方法自學,從而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采用游戲方式輔助拼音教學,讓學生處于主體激活狀態。
主體教育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體意識,研究學生在課堂生活中的活動方式,努力讓學生處于主體激活狀態。在課堂教學中,開展對學生發展最有價值的活動,使之成為學生樂意追求的學習形式。針對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在拼音教學中運用了大量的游戲形式,讓學生全員參與活動。通過輕松愉快的游戲,自覺地鞏固已獲得的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如為了解決學生形近韻母容易混淆的問題,我設計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游戲時,我扮演“老鷹”,再請一位同學扮演“雞媽媽”。游戲正式開始了,“老鷹”讓“小雞”一個一個認讀形近韻母ie、ei、en、eng等。當一只小雞把“eng”讀成“en”時,“老鷹”拍拍翅膀要去捉它。“雞媽媽”趕緊一邊攔住“老鷹”,一邊大聲叫道:“孩子們,快幫幫你們的小伙伴。”其余“小雞”聽了,趕快幫忙:“這是后鼻韻母eng,快快跟我們讀準它eng、eng、eng。”“小雞”在“雞媽媽”的保護下,在兄弟姐妹的幫助下改正了錯誤。“老鷹”見狀只好作罷,繼續尋找下一個目標……。游戲在輕松又緊張的氣氛中結束了。參與游戲的同學最終都能準確認讀出每個形近的韻母,收到顯著的效果。此外,像“真假孫悟空——辨別音節正誤”,“分新房——分辨聲母與音節的音與形,進行四聲訓練”,“超市購物真開心——選擇正確的音節詞”,“火炬接力——看圖寫音節”等,將游戲與漢語拼音有關內容有機結合起來,真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自覺地去學習知識,老師通過游戲的反饋,也及時了解到了學生拼音的掌握情況。
由上可見,“教”是為“學”而存在的,教學所追求的目標效果,一定要由“學”體現出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直接參與者,是學習過程的積極探索者,是教學效果的具體體現。因此,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要以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為前提,以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為歸宿。
(孟蘭:常州市覓渡橋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