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現代社會的激烈競爭,當代大學生面臨著學業、生存、就業、心理、人際關系等多重壓力,大學生欺負他人、無視生命、自殺、傷害他人生命等高校惡性事件頻發,這些不良現象充分地凸顯了大學生道德理想主義的幻滅,價值信仰的迷失,生命意識的薄弱和高校生命教育的欠缺。高校道德教育需要在內容上正視生命的獨立存在,在德育方法上尊重生命成長規律,融入生命教育的方法,構建以人為本的德育新體系。
一、生命教育的內涵
生命教育是指就是以生命關懷、尊重生命為中心,引導教育對象“認識生命、珍愛生命、熱愛生命、維護生命”的教育。大學生生命教育包含著對生命價值的認知和對生命責任的承載兩層含義。它通過對大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培養、生存能力訓練、生命價值感悟,從而促進大學生感受生活,感悟生命,培養良好的生活態度,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生命教育作為一項復雜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包括三個層次的內容,分別為生存意識教育、生存能力教育和生命價值升華教育。
二、高校德育開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開展生命教育是現代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高校教育為未來的就業做準備,強調知識的傳授和技能的培養,大學已經成為學生就業的崗前職業訓練基地,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價值關懷和意義關懷。忽視了生命才是教育之根本,對生命教育缺乏應有的重視,生命教育嚴重缺失。因此,高校德育引導學生熱愛生命、敬畏生命、欣賞生命,使學生更好地尊重和保護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這是當代大學教育的緊要任務。
(二)開展生命教育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途徑
在上一代人的眼里,當代大學生是幸福的被甜蜜包圍著的一代人,他們可以任意言說自己,可以任意決定個人的生活方式、情感選擇。然而失落、迷茫、悲觀、抑郁、消沉、絕望的情緒像幽靈一樣,時時刻刻環繞在他們的周圍。在高校開展生命教育對大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加以疏導,向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開展生命教育有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實效性
當代中國高校在教育目標上長期存在著忽視受教育者主體性的弊端,高校德育領域具有“塑造論”的思維定勢傾向。這種傾向模糊了教育的基本目標,使得人雖擁有知識,卻遵循生命發展的原則,依據生命發展的動力,引導生命走向完整、和諧與無限的境界,保證生命發展的無限可能性,并促進生命不斷超越。
三、德育視野下的大學生生命教育的構建
(一)高校要積極努力地構建生命體驗方面的德育課程體系
長期以來,我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課程的授課內容過于強調德育知識的邏輯體系,且內容上也偏重政治、道德說教,較為抽象,缺少人文、情感性的東西,缺乏生命教育的實際內容。學生所學習的大多是遠離自己體驗的與自我生活世界相去甚遠的“書本知識”。這種把德育理論與學生的生命體驗割裂開來的做法,極大程度地影響了學生在德育課程中生命活力的張揚和學生樂觀向上的發展。因此高校德育課程的內容應該多關注學生多彩的現實生活,進一步豐富學生的生命體驗,積極努力地構建生命體驗方面的德育課程體系。
在生命教育的背景下,德育課程的內容要充分發揮師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創生新的德育經驗,增強師生的生命意識和生命體驗。明確德育課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生命教育課程不是學生去學習、去背誦的死板的理論,而是個體自身的生活體驗全身心地參與和創造的過程。學生正是通過這一參與和創造課程的過程,不斷增加自己的生活經驗,獲得豐富的生命體驗。
生命教育可以通過很多課程滲透,可以將生命教育的基本內容融入到大學語文、職業生涯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品德教育等人文學科課程之間,使生命教育成為日常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學生的日常學習行為,可以使學生在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領會生命教育的精髓,將其化為自己的思想。使學生在學習其他學科的同時,處處感受到生命渴望、生命關愛之美。
(二)努力營造充滿生命氣息的德育環境
良好的環境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然而長期以來,高校德育過分強調大學生道德理論知識的學習及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忽視大學生道德環境氛圍的營造。營造充滿生命氣息的德育環境,就是要營造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充滿濃郁生命氣息的人文環境,使得師生生活在充滿生命氣息的人文校園環境中,處處感受生命的美好與可貴,從而關愛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如在學校草坪中的標牌上寫“小草在睡覺,不要打擾它啊!”就比寫“請勿踐踏草坪”更富有生命氣息。在學校花叢中的標牌上寫“我很害羞,不要摸我啊!”就比寫“請勿摘花”更具有人情味。在學校墻壁上的標牌上寫“我很怕臟!”就比寫“請不要亂畫墻壁”更有教育效果。
(三)創建欣賞生命價值的德育評價
每個個體生命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獨特的存在價值。為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欣賞者的角度來審視大學生的“道德生命之美”,關注他們的良好表現與品德成長,對他們多一份寬容,少一份苛求,為他們生活中的點滴進步而喝彩。給頑皮的學生以感化,給自卑的學生以力量,給膽怯的學生以激勵,給愚笨的學生以智慧,從而使每個大學生都生活在自信中,使他們的生命都能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正如一位美國教育家滿懷深情說過的那樣:“生龍活虎的學生一個個在我眼前成長起來,這就是一個教師永不停息的創造性勞動的結果。雕塑家雖然可以將人物造得栩栩如生,但那畢竟不過只是雕塑而己,而教師賦予這些‘泥塑’以生命,還有什么比創造人類生命的工作更令人激動的呢。”正是通過創建欣賞生命價值的德育評價,使學生在被欣賞中,完成道德學習,獲得德性提升。使學生在被欣賞中,完成道德學習,獲得德性提升。
參考文獻:
[1]皮武:《當代大學生生命教育的缺失與重構》,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
[2]樊立三.生命關懷視野下的高校生命教育芻議[J].西北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
(許貽斌:雞西大學文法系文秘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中文、文秘)
注:本論文為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課題“開展大學生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及其途徑”結題論文之一,課題編號:115D——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