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是指把情感作為人的發展的重要領域之一,對其施以教育的力量。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高尚的人格;健康、充實、完美的情感世界;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諧良好的人際溝通;高雅豐富的人生品位。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可以調節和協調人的情緒,塑造出健康的并能發揮智慧功能的人格。
一、體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特征
在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成功體驗和失敗體驗是在不同追求中體現出來的,有的學生追求成功,而有的學生只力求避免失敗。追求成功者往往選擇一些難度與他的能力相當的任務,力求成功并在成功中體驗愉快;而避免失敗者選擇的任務不是過高就是過低。目標太高會導致失敗,目標太低,即使成功了也體驗不到應有的愉快。適當的奮斗目標會使學生增加成功的機會,以讓學生盡量獲得成功的喜悅,增進學習的情動力,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情感的兩極性是指每一種情感都能找到與之相對立的情感。在體育教學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和教學環境都是處于變化的過程中,因此情感常常表現為愉快—不愉快、緊張—輕松、激動—平靜、肯定—否定等情感狀態。但由于情感兩極之間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情感的表現也是復雜而多樣的。
情感的感染性是人在一定條件下,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使其產生同樣的情感,同樣別人的情感也可感染自己。體育教學中,學生運動基礎的不同在活動中會產生不同的情感體驗,教師應充分利用成功者的愉悅情感來提高學生的積極情感。
二、體育教學中情感教學的主要功能
情感的調節功能指的是情感對一個人的認知操作活動具有組織或瓦解的效能。大量的研究表明,適當的情感對人的認知過程具有積極的組織效能。一般說來,快樂、興趣、喜悅之情有利于認知過程的促進。而恐懼、憤怒、悲哀之類的負情緒會抑制或干擾認知過程。
情感的感染功能指的是一個人的情感具有對他人的情感施予影響的效能。譬如在歡樂的人群中,你會頓時受到情緒感染而興奮不已;在悲傷的人群中,你的情緒將會受到壓抑。當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的情感會隨著主人翁的情感跌宕起伏,西方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之為移情,美國情感心理學家斯托特蘭德認為,移情就是“由于知覺到另一個人正在體驗或去體驗一種情緒而使觀察者產生的情緒性反應”。也就是說,當一個人知覺到對方某種情感體驗時,進而分享對方的情感。
情感的疏導功能指的是情感能提高或降低一個人對他人言行的可接受性的效能,一般而言。真摯而生動的情感易打動他人,使他人較易于接受、悅納該人的言行,而冷漠虛假的情感,則使他人易于產生隔膜,甚至反感,大大降低對其言行的接受程度。
因此,在現代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各種情感,豐富學生的情商。
三、體育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性缺失與教學設計及模式中缺乏情感性目標直接相關。在教學設計上要做到既強調教學的科學性又注重教學設計中的人文性和藝術性,特別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活動和情感培養[7]。教師應以情感為手段,巧妙地組織教學內容并對其進行充分的情感處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情感資源,引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變知識的單純傳授為知情并重,變灌輸式教學為師生互動和啟發協商式教學,變應試教育的評價為重視學生知識技能與情感和諧發展的全面評價。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的交往是單向的,這種單向的交往僅以知識技能傳授為紐帶,它常會在課堂教學中形成情感阻塞。
把學生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不能居高臨下,或拘泥于師道尊嚴。教師的一言一行在潛移默化中不但改變著每個學生,也在改變著體育課效果。另外,作為一名體育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設身處地體察學生的心理、處境,關心學生學習的細微變化和點滴進步,及時地加以引導、表揚、鼓勵,使學生逐漸對教師產生一種親切感、安全感。教師信任學生,尊重學生,就能喚起他們的自尊心,產生學習體育的強大內在動力。相反,如果一個教師不信任學生,不尊重學生,那么就會對學生的自尊心、學習動力以及學習效果產生消極的影響。教師不應把學生看作是憑意愿可以隨意塑造的原材料或單純的知識容納器,教師的角色是滿足學生的需求,相反,學生應參與決定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師生合作,共同完成課堂教學活動。因此,體育教師不應該是一切教學活動的絕對控制者和決定者,應該給學生提供機會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自主性、參與性和創造性,師生共同完成體育課教學活動。
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至關重要。體育教師必須強化情感因素對動作學習影響的意識,重視學生情感的釋放和情緒的表達,以真誠、接受、同情、理解的態度對待學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思想、觀點等方面的交流。因此,在接手一個新班級時,首先要力求做到的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講課時可以走到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告訴學生在課堂內外老師和學生都是朋友,這樣就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消除了內向或膽小學生的緊張感,避免了與學生產生距離感。同時還可采用雙語教學來活躍課堂氣氛,展示教師自身魅力。
在現代體育教學中,我們應當把傳授體育知識、發展學生體能、提高運動技術和培養學生情感統一起來,在具體的體育教學過程中,融科學性、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充分挖掘課程內容的情感教育因素[10]。尋求知識與情感的結合,在講解動作時,語言要生動、形象而有趣,示范動作要準確、優美,這會大大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盧家梅.情感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2]張培莉.現代教育中的情感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5).
[3]陳湘麗.體育教學中的情感教育[J].專題探討,2004,(7).
[4]李海鳳.關于情感教育幾個理論問題的思考[J].吉林教育學院學報,2006,(10).
[5]張國發.試論情感教育的方法與藝術[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0,(1).
[6]劉長庚.情感教育的內涵與現狀考察[J].蘭州學刊,2003,(2).
[7]李宏達.情感教學在體育課中的應用[J].新職教,2000,(7).
[8]李國民.體育中的情感教學[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
[9]梁京.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實施快樂體育教學[J].學科教學,2002,(10).
[10]李平.高校體育教學中激發學生情感的技巧[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2).
(宋紅勝:男,天津師范大學體育科學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2010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