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樂藝術是一門在舞臺上展示個人演唱、技藝表演的藝術,是通過演唱者自身的“樂器”,對于歌曲作品進行藝術再創造的藝術形式,聲樂藝術同時又是人類的一種高級心理活動。聲樂藝術家在作品的歌唱過程中,運用嫻熟的歌唱技巧,真切動人的情感,通過舞臺、媒體使觀眾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和感動,從而達到觀眾和演唱者心靈的共鳴.它的表演形式多種多樣,有歌劇、獨唱、音樂劇……各類形式。
(一)歌劇的概念與特點
歌劇是把戲劇、詩歌、音樂、舞蹈和美術結合在一起的一種綜合藝術,并以歌唱為主的一種戲劇形式。它如同詩歌、戲劇、音樂那樣在時間中開展;又如同繪畫、雕塑、建筑、舞蹈以及戲劇那樣在空間構建;它既像戲劇、舞蹈那樣,以語言或人體形態作為傳遞信息媒介,而且更以抽象音符的運動作為表現思緒心態的手段;然而,盡管它既訴諸聽覺又訴諸視覺,兼有各種藝術的某些特征,但它仍被歸屬在音樂藝術類之中。歌劇由于地區、時代、大小及題材性質的不同,分為正歌劇、大歌劇、喜歌劇、輕歌劇、小歌劇、娛樂劇等不同類型。聲樂部分由詠嘆調、宣敘調、各種重唱、合唱等組成;器樂部分由序曲、間奏曲、舞曲等組成。歌劇中的宣敘調是一種獨唱曲體裁,也叫“朗誦調”,旋律近似于說白,節奏比較自由。而詠嘆調又叫“詠唱”,原意是抒情獨唱曲,通常篇幅較大,且富有戲劇性,集中體現劇中人物形象或內在心理活動的刻劃,旋律性強,表現力豐富,可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唱。
(二)藝術歌曲的概念與特征
藝術歌曲是一個專有名詞,它指的是另一種具有鮮明特點的歌曲體裁,而不是泛指一般具有藝術性的歌曲。藝術歌曲一向被看成嚴肅的音樂(或稱高雅的音樂),有很堅實的傳統,有很強的藝術功力和藝術感染力。藝術歌曲的原意是特指浪漫時期的德國歌曲,產生于19世紀。當時以舒伯特為代表的音樂大師們創作了無數的歌曲精品,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歌曲形式,這一時期的歌曲往往被指藝術歌曲,也有人稱之為“德國藝術歌曲”。
(三)區別演繹歌劇與藝術歌曲
1、演繹歌劇與藝術歌曲的相同點
歌劇與藝術歌曲的演繹同樣都是在舞臺上的一種演唱技巧的表現。它們都采取音樂、舞蹈、伴奏等相結合的形式。音樂在歌劇中和藝術歌曲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具有決定意義的。首先,音樂作為主情的藝術,它是直接訴諸心靈的——心靈的歌唱來自歌唱的心靈,并且以最直接的形式“撞擊”欣賞者的心靈。這一點是演繹歌劇和藝術歌曲都必須具備的。其次,在歌劇與藝術歌曲中,由于音樂因素的積極參與并居于主導地位,那么,它們就不能不對其它藝術因素的存在方式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舞蹈是人類創造的以形體和表情為語言的藝術不管對與演繹歌劇也好還是演繹藝術歌曲也好,對與這門藝術的獨特表現力,都是不可缺少的。
2、演繹歌劇與藝術歌曲的不同點
藝術歌曲與歌劇既有密切的聯系又有區別,每首藝術歌曲自身就是獨立的個體,一首歌就表達了一具相對完整的思想或情感或情節,在每一首歌曲的篇幅里要準確全面地表現情感情景,就需要更細膩更準確的藝術處理。它不像歌劇那樣,一個人或者一個唱段都是劇中的一部分,必須與別的聲部共同構成戲劇情節,正是因為藝術歌曲的獨立性和單線條表現形式,在表現上往往需要更加嚴密細致和完整,歌劇則是群體共同構成作品的藝術完整性,演唱藝術歌曲需要細膩和精美,如果說歌劇是震動人心的話,藝術歌曲往往是陶醉人心。因此藝術歌曲在音量和力度方面不如歌劇要求那樣的宏大輝煌。如果說歌劇擅長表現情感沖突劇烈的話,那么藝術歌曲則比較小巧,更善于表現細微的、相對簡單而獨立的情感情景,他們的區別就像是江河大海與潺潺溪流一樣。在演唱風格上,藝術歌曲更注重的是細膩,它很少有歌劇中高音區那樣強有力的聲音,較多情況下需要柔和的聲音。如果說歌劇演唱以剛勁挺拔見長,藝術歌曲的發聲則要求輕巧靈活。
綜上所述,歌劇與藝術歌曲是有自身的特點的。上面我們已作過分析,每種藝術形式都有各自的魅力所在。所以我們在演唱處理歌劇與藝術歌曲時應注意其自身的風格特點以及它們的個性,可以把演繹歌劇與藝術歌曲結合在一起,達到更好的效果。
(四)如何把握歌劇與藝術歌曲
要完美的把握好歌劇與藝術歌曲的演繹,首先必須要掌握好歌唱的主要方法和表演常識。我國著名的聲樂教育家金鐵霖老師對培養民族聲樂人才了有這樣的要求和標準。對于聲樂訓練的本身,科學唱法和技巧是共性,是中外各種唱法所共有的。在中國傳統民族唱法中有科學性,在外國聲樂也有科學性。從基本聲音訓練的科學唱法來說只有一種,這是世界各個聲樂學派所共有的。中國的戲曲、曲藝、民歌、歌劇和創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的基本訓練,也不例外。又此歸納為聲、情、字、味、表、養、像七個字。“聲”是指科學的演唱方法和聲樂技巧;“情”是指在演唱聲樂作品的感情;“字”是指歌唱中的語言,也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吐字。“味”是指演唱聲樂作品的風格和韻味;“表”是指歌唱中的表演和形體動作;“養”是培養和提高學生全面藝術修養、音樂素養和文化素質; “像”是指聲樂演員的形象、臺風和氣質。
(五)總結
歌劇與藝術歌曲既有共性,又有相守之處。藝術歌曲的演繹包含在歌劇演繹中,此外歌劇的演繹也滲透在藝術歌曲的演繹中,隨著時代的變化,每個民族自身的藝術歌曲也在不斷地變化,它是各個民族音樂文化素質的一種標志,當前國內正提倡演唱推廣藝術歌曲,愿藝術歌曲的演繹結合歌劇的演繹,把藝術歌曲這朵奇葩在藝術的百花園里爭芳斗艷,給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參考文獻:《歌劇美學論綱》居其宏 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歌劇概論》錢苑 林華 著上海音樂出版社
《歌劇經典》歐南 李莉 著浙江人民出版社
《西洋歌劇名作解說》張弦 申文凱等 譯人民音樂出版社
《音樂表演藝術原理與應用》楊易禾 著安徽文藝出版社
《民族音樂文論選翠》樊祖蔭 主編中國文聯出版社
(繆佳::麗水學院附屬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