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經歷過失敗的人,他的生命不會豐富;一個沒有經歷過困苦的人,他的人生就不會有內涵,他將永遠是一個不成熟的人。世界本來就有許多難言的苦,如果你是強者,那么,學會承受吧!
現實有時會與理想矛盾。也許你的心中,有一盞理想的明燈,但它似乎可望不可及;也許你想做一件好事,可結果卻把事情搞得一團糟;也許你憎恨卑俗,可又耽于世俗中的一切瑣事……朋友,請你不要急躁,不要悲傷,其實,這是生活給你一個鍛煉的機會,你忍過去了,就會發現自己很堅韌,會佩服自己的。在忍不下去的時候再努把力,也就堅持到底了。所以,請你要相信自己,學會承受!
有句話叫做“百忍成金”。忍耐不意味著屈服,而是積聚力量,準備著下一次的成功。忍耐不是一味的退縮,而是為“善其事”而“利其器”。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也許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會使原本心情不佳的你更顯悲哀,但你完全不需要以在暴風雨中佇立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因為你知道,沒有暴風雨的悲傷便不會有雨過天晴之后難得的欣喜。忍耐是隱姓埋名的低調,忍耐是高瞻遠矚的智慧,忍耐是未雨綢繆大氣,忍耐還是,也是“大雪壓海棠,而海棠不倒”的堅韌。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始料未及的事情,正是“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要不怎么會有“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的感嘆?
如果你能夠承受這一切,如果你能跌倒了又爬起來,如果你還能在遭遇苦難與挫折是涌現出“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凌云豪氣,那么,你就是一個樂觀的人,一個堅韌的人,一個勇敢的人,一個學會了承受的人。
人生在世,需要承受的太多。我們需要承受老師的作業帶來的壓力,承受家長寄托在我們身上的厚望,承受自己犯錯帶來的后果,承受自己對自己的責任。梁啟超在《最苦與最樂》中談到,盡得應盡的責任是人生最快樂的事情,這也是對責任的一種承受。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
生活不容易, 想要自己快樂,就請學會承受吧!因為,當我們終于學會心平氣和的去承受時,我們的人生就達到了一定的高度。
讓我們用堅毅的態度,堅韌的力度,恢弘的氣度,莊嚴地去承受生活的饋贈,也承受生活的挫折。
教師點評:
學會承受是一個嚴肅的話題,對于很多成年人來說也難以說清道明,因此,小作者的選擇無疑是一次“危險”的嘗試,從這一點上說,小作者是勇敢的。
文章語句通順,流暢,思路清晰,沒有空洞枯燥的說教,沒有陰暗晦澀的頹廢,沒有東拼西湊的凌亂。小作者圍繞“承受”這個話題展開,議論的同時緊密聯系自己的生活,議論嚴肅而認真,敘述平實而親切,有感而發,有理有據,足見小作者扎實的語文基礎。
最難得的是,她還能活用課文中的材料,《最苦與最樂》中梁啟超經典論斷的引入,無疑又為本文錦上添花。
(羅雅:湖南省漣源市伏口鎮中心學校220班指導老師:闕朝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