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遺傳與進化”模塊的內容包括遺傳的細胞基礎、遺傳的分子基礎、遺傳的基本規律、生物的變異、人類遺傳病、生物的進化六部分[1]。圍繞教學目標,“遺傳與進化”模塊教材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有了很大改動,新增了“問題探討”、“旁欄思考”、“本節聚焦”、“模型建構”、“資料分析”、“實驗探究”、“思考與討論”等小欄目。其中,我對“遺傳與進化”模塊中的19個“問題探討”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我認為,對于“問題探討”這個小欄目,教師如果適當地加以利用,無疑會對全面提高學生素質,起到積極明顯的作用。所以,我在其中選取了幾個對于學生學習比較有幫助的部分,敘述如下。
1“問題探討”對提高學生科學素質、培養能力的作用
1.1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實現創新活動的先導,在教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2]。通過“問題探討”,啟發學生思考,使學生產生新問題。例如:第二章第二節“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問題探討:“請你試一試,將孟德爾分離定律中的遺傳因子換成同源染色體,把分離定律念一遍,你覺得這個替換有問題嗎?由此你聯想到什么?”這就需要學生產生問題意識,在頭腦中形成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及興趣。要鼓勵學生多提問題,而且學生提的問題并不都是要教師來回答,而是師生之間平等地進行交流、磋商,并由學生自主回答,讓學生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對不同觀點進行批判思考,想方設法尋找論據支持自己的觀點,從而論證自己觀點的合理性、正確性,這樣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1.2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指依靠個人的智力和運用掌握的知識,去完成某項任務時所產生新的思想、創造新的東西、開發新事物的能力[3]。創造能力的核心是創造性思維。創造力并非天生,它是人們通過一系列的創造性活動不斷培養和發展起來的。尤其是高中學生思維尚未形成定勢,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是培養和發展創造力的最好時機[4]。因而,恰當地運用“問題探討”,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例如在學習第七章第二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時,可以利用問題探討中的討論:“把自己想象成虎體內的一個基因。你不僅不愿意在虎的后代中消失,而且想讓越來越多的虎擁有自己的拷貝。你怎樣才能達到這一目的呢?你將選擇做哪一種基因?”這些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探索和創造的愿望,培養學生創新思想,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教學中,我們主要從讓學生“學會提問、學會解答、學會思考”入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5]。啟迪學生的創造思維,培養、提高其創造素質是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教師應利用“問題探討”引導學生提出有獨特見解的問題,鼓勵其創造思維的萌發。
1.3培養學生分析、綜合、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平時,學生普遍易犯的毛病就是分析實際問題時考慮片面,與理論脫節,往往得出與理論矛盾的答案。而理論聯系實際是學習生物知識的重要方法,必須加強訓練,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第四章第二節“基因對性狀的控制”中的問題探討:“討論:1、這兩種葉形有什么區別?2、這兩種形態的葉,其細胞的基因組成一樣嗎?”這些問題可以訓練學生辯證地分析問題,明確基因控制生物體的性狀是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實現的,以及生物的性狀是由其基因型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結果。再如第四章第一節“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中的問題探討:“討論:利用已滅絕的生物的DNA分子,真的能夠使滅絕的生物復活嗎?”這個問題,可以訓練學生運用生物學基本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并使新舊知識銜接,拓寬了知識面,以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問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2.1通過“問題探討”,營造信息氛圍,激發學生收集信息的興趣
“問題探討”是培養學生興趣和信息意識的重要渠道之一。例如:第三章第二節“DNA分子的結構”中的問題探討:“2003年是DNA分子雙螺旋結構發現50周年。上網查一查有關DNA的信息,收集你感興趣的資料與同學交流共享。”這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使學生主動搜集資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多引用生動、具體的實例,使學生對當前生物學的發展和應用情況有感性認識,感受到生物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這是培養學生興趣和信息意識的有效途徑。
2.2利用“問題探討”,作為講授新課時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出發點
教學中,貫徹啟發式教學的指導思想,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通過自學,學生積極動腦、獨立思考,自己獲取知識,發現事物的本質。為此,運用恰當的設疑,就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例如:第一章第二節“孟德爾的豌豆雜交試驗(二)”中的問題探討:“一個品種的奶牛產奶多,另一個品種的奶牛生長快,要想培育出既產奶多又生長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等,這些問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究,并獲取答案,其效果要比教師直接灌輸好得多,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當然,“問題探討”的使用,應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并適時做好啟發、點撥,才能收到預期效果。總之,巧妙地使用“問題探討”輔助教學,新穎生動,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機會多,知識鞏固率高,利于提高學生素質,我們應該重視“問題探討”在教材中所起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實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人民教育出版社.
[2]周德金, 創新教育與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J]. 科技進步與對策, 2001(7): 175-177.
[3]李寶玉,王曉威,翟秀娜,等. 教師的創造性素質與學生創造能力的培養[J]. 2002, 12(2): 54-56.
[4]王建業, 生物教學中學生創造力培養初探[J]. 教學研究, 1999(6): 1-3.
[5]丁志光, 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能力的生物教學策略[J]. 中學生物學, 2005, 21(11): 22.
(任津連:女,天津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科教學(生物)專業2010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