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課堂教學;主動參與;更新觀念;情感
問題;激發興趣;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2〔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46—01
一、更新教學觀念,提供參與的機會
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轉變觀念,正確認識和深刻領會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學生創造最適宜的課內外學習條件,并在方法層次上指導學生掌握知識的內容及內在聯系。教師由傳統的設計自我向設計學生轉變,創設各種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念。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也是我們廣大教師所要追求的全新目標。教師應該抓住發展的機遇,給學生提供主動參與的機會。
二、注重情感溝通,營造參與的氛圍
1.應縮短師生距離。教師可以主動走下講臺接近后面的學生,還可以激勵學生走上講臺,參與教學,縮短與他們之間的空間距離,從而縮短師生的心理距離,為學生主動參與創造條件。
2.給予學生安全感。絕大部分學生對教師有一種畏懼心理,為了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使學生從心理上感到安全,回答問題不論對錯,都不會影響教師和同學對自己的看法,特別是回答錯誤時不會受到批評與嘲笑。針對這點,多鼓勵學生參與各種課堂活動,給學生改正錯誤的機會。
3.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材施教,隨機調節問題的難度。同時,當學生失敗時,教師應給予幫助和鼓勵;當學生成功時,教師要給予表揚和肯定,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主動參與學習、參與創造。教師要努力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
三、培養學習興趣,激發參與的動力
學習興趣對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對完成教學任務起著推動作用。當學生對這門課產生了興趣,學習活動對他來說就不是負擔,而是享受,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有了興趣學習就會事半功倍。總之,激發學生興趣,不僅要善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更要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動力,這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教師應采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和對學習內容的興趣。
四、教給參與方法,賦予參與的能力
1.在教學中注重學法指導。整個教學過程其實是一個“從教到學”的轉化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千方百計創造條件,注重對學生學法的指導。 同時要精簡教師活動量,加大學生活動量,給學生創造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條件和機會,讓學生去讀、聽、議、想、演、練。這樣在形式各異的“動”法中,讓“靜”態的書本知識內化到“動”態的思維活動中,進而激活整個課堂,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積極思考、探索的狀態中,在探索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
2.在教學中注重學生自學。學習越來越應當成為學習者主動的過程。根據這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過程應當注重學生自學,在自學、討論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的掌握。這種能動式學習不但使學習過程有效,而且使學生本身主動而自信。
3.指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學生必須學會自我評價,學會自我調節和監控,通過對學習過程、方法和效果的分析,學會并運用學習策略主動地規劃自己的學習目標、確定發展方向、選擇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