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課堂教學;提問;要領;
問題;形式;講解;懸念
〔中圖分類號〕 G421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27—01
在課堂教學中,課堂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中間環(huán)節(jié)。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教師的提問能起到設疑、解疑和反饋的作用。那么,如何把握課堂提問的要領,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談點淺見。
一、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
課堂提問是為教學服務的,這就要求提問不但要始終圍繞著教學,而且要求提問具有針對性。由于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事先備課時就有所把握,所以提問要提前設計好,并備好問題答案,以避免學生臨時提問或無關緊要的提問帶來倉促與欠缺,還可以事先安排一定思考的時間再進行提問,從而整體駕馭課堂教學。
當然有些問題有可能事先預想不到。如突然出現(xiàn)的教學疑點,個別學生提出的錯誤見解或離題太遠的問題等。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則需臨場發(fā)揮,隨機應變,不過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相當?shù)闹R功底和駕馭課堂的能力。假如教師對某些問題感到棘手,可暫退一步先提出問題而不急于回答,待課后研究后再回答學生。
二、要以理解性問題為主,記憶性問題為輔
課堂提問重在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要以理解性問題為主,記憶性問題為輔。學生要能根據(jù)學過的知識分析問題,并能根據(jù)問題掌握相關知識,還把知識與問題結合起來從中得出合乎邏輯的推論。對于記憶性問題不是不可以提問,但要放在課堂提問的次要位置上,這種提問充其量不過是檢查和督促學生對舊知識的復習,它對創(chuàng)造性思維起不到什么作用。
三、要難易得當
課堂提問過難會讓學生茫然不解,過易使學生失去思維價值,白白浪費時間。課堂提問內容的難易程度,是針對學生現(xiàn)有知識的承受能力而言的,它必須要讓學生經(jīng)過認真思考、推敲,整理、提煉儲存知識并加以推論或概括,銜接所提問題才能進行正確的回答。也就是說,課堂提問的難易程度要適宜學生的接受能力,不偏不倚、帶有開創(chuàng)性思維價值的課堂提問是鞏固所學內容的有效途徑。
四、要采用多種形式
課堂提問從提問對象上來劃分可分為指定性和不定性兩種。指定性提問要求特定的學生來回答,旨在加強對特殊對象的訓練或特殊問題的回答,這種提問以記憶性為主;不定性提問要求學生搶答或啟發(fā)學生各抒己見,旨在加強對普通對象的教育,這種提問以理解性問題為主。毫無疑問,兩種提問相對于各自的教育功能而言都是必要的、適宜的。因此,教師要因人施教,靈活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還可以采用同桌或小組討論后共同回答的方式。具體做法是:教師提出問題后可留給學生討論、思考的時間,然后選出學生代表回答。此種方法集思廣益,使學生在討論中能夠大膽的思維和發(fā)言,在交流中鞏固知識。
五、要進行答案講解
事實上,對課堂提問的講解是教學的補充和完善,由于提問是根據(jù)教學的重點、難點和疑點擬定的,所以答案的講解要準確,必須帶有共性。這種講解看似針對某一位同學的回答,但受益的卻是所有的教育對象。在講解中教師不僅要指出回答的正確與錯誤之處,更重要的是要講明為什么正確或錯誤,讓學生在肯定或否定的解析過程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與問題相關的知識。
六、要設置懸念
根據(jù)學生追根求源的心理特點,上課時首先給學生創(chuàng)設矛盾,設置懸念,使學生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再通過導入,有意識地將“疑”設在新知識的矛盾沖突之中,使學生處于“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說而不能”的境界,學生的思維就能受到啟發(fā),并活躍起來,然后通過巧妙的釋疑,讓學生學會思維的方法。
總之,課堂提問要有藝術性,克服隨意性,問題設計要精,提問的時間要準,問題答案的講評要細。只有這樣,課堂提問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