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生活;歌詞;旅游;交談;觀察;
寫作
〔中圖分類號〕 G633.3〔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5(B)—0050—01
語文來源于生活。因此,語文教學必須改變傳統的圍著字、詞、句、篇轉的封閉式教學,必須讓學生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只有這樣的語文教學才是有生機、有活力的,才是成功的語文教學。那么,如何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呢?
一、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要在社會生活中實踐、運用。教師要讓語文教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這是語文教學由“知”到“行”的必經之路,也是語文學習的有效方法。
1.在歌詞、廣告、春聯中學習生動鮮活的語言
有不少的流行歌曲歌詞優美、生動。學習歌詞無疑會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學到一些語法知識。如,蘇芮的《牽手》中的歌詞“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就含有詞類活用的現象,前一個“悲傷”和“幸福”均是形容詞活用為動詞;張學友的《夕陽醉了》中的歌詞“夕陽醉了,落霞醉了,任誰也掩飾不了”運用了擬人的修辭,傳神地再現了熱戀中的人心醉的情態。
廣告隨處有,天天見,穿插在電視、廣播中往往令人生厭。其實好的廣告語言精煉,詞匯豐富、鮮活,是學習語文的好材料。如,理發店的廣告語“雖然毫發技藝,卻是頂上功夫”,時裝廣告語“件件皆新穎,款款見深情”等,用語都很形象、生動。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家家戶戶都會在門上貼上春聯。其實從春聯中學生也可以學到許多優美的語言,如“爆竹傳笑語,臘梅吐幽香”,“金雞振翅勁舞,銀犬引吭高歌”等。
2.在旅游中學習語文
有時學生在節假日或假期會去旅游,這是很好的學習機會。因為每一處風景名勝、每一個文物古跡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身處其中會受到文化的熏陶。通過名勝古跡學生可以了解到許多的歷史文化知識,能夠提高語文素養。比如去敦煌,看到莫高窟時學生既可以領略到洞中壁畫的美妙,又可以了解到關于石窟和壁畫的歷史知識和神話傳說;去泰山,就會很自然地聯想到杜甫的《望岳》,姚鼐的《登泰山記》等詩作;游“關帝廟”會很自然地聯想起關羽的有關故事及傳說,也會很自然地想起四大古典文學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3.在與人交談中學習語文
放學回家,把一天的所見所聞有條理地講給父母聽,是學習語文;班級管理中遇到了難題,征求父母的意見,記下他們話語的要點,是學習語文;與同學發生矛盾時,向老師講清來龍去脈,是學習語文;針對某個話題與同學爭得面紅耳赤,是學習語文;在老人的絮絮講述中,整理民間故事、了解風土人情,是學習語文。“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便道出了與人交談的重要性。與人交談,不僅僅是對學生聽說能力的訓練,而且還可以豐富他們的語文知識。
二、留心觀察,用心感悟,在生活中學習寫作
平時寫作文,學生常常覺得無東西可寫,勉強寫成文章,也是空洞無物。究其原因是學生缺乏寫作素材,缺乏對社會生活的留心觀察和用心感悟。其實,每天都有無數的故事在發生,景物每天都在變化,只要學生留心觀察,用心感悟,就一定會擁有寫作素材,就一定會有感而發,就一定能寫出好文章。例如,冬天下了大雪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雪景,回想有關雪的成語、詩詞,如“玉樹瓊枝”、“冰天雪地”、“風雪交加”,《沁園春·雪》《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等等,然后引導學生暢談觀察雪景之后的感受,之后讓他們去寫有關雪的作文。這樣,學生一定會有話可說,而且寫得惟妙惟肖。
總之,學習語文離不開生活。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讓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基本知識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相結合,才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才能全面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