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小學語文;習作互改模
式;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28—01
一、習作互改模式的原則和目的
習作互改模式以新課程標準為指導方針,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以通過培養學生習作修改的能力來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為目的。習作互改模式為“教師指導—學生習作—相互修改—佳作欣賞”。在習作評改中強調變教師單一的評改為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評改。這種“評”、“改”結合的方式,不但充分發揮了學生在習作評改中的主體作用,還充分調動了學生評改的積極性。
二、習作互改的模式
指導學生相互修改習作有多種形式,一般說來有如下幾種:
1.四人小組式。這是最簡單、最常用的互改形式。可以在小組內評改自己組員的習作,也可以評改其他小組成員的習作,從中發現對方習作的優、缺點,并有針對性地對不足之處提出修改意見。
2.對等式。在評改前,教師將寫作水平相當的學生編組,然后讓其相互評改。由于組員之間的寫作水平相當,所以雙方都能提出對方比較容易接受的修改意見。
3.結對式。教師可組織寫作基礎較好的學生與寫作基礎較差的學生結成對。基礎好的學生幫助基礎較差的學生發現問題,當面修改,基礎差的學生可以吸取對方習作中的精華,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從而使自己的習作水平獲得提高。
4.自由式。在修改時,讓學生自由結對,相互評改。這種方式學生沒有畏懼心理,容易產生評改習作的欲望和熱情。
5.師生式。教師有針對性地對個別學生的習作進行評改,對基礎好的學生以提高為目的,對基礎差的學生則是鼓勵、幫助為目的,這種形式一般在課后進行。
三、習作互改的策略
1.提出修改意見,激發學生修改的欲望
相互評改習作,主要是讓學生按照每次訓練的要求,發現習作的優、缺點,并提出修改意見。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兩種態度來評改習作,第一是欣賞,第二是批評。在提出修改意見時,要堅持重肯定、輕否定、重鼓勵的原則。用商量的口吻,不主觀臆斷。如,學生寫完《我熟悉的一個人》一文后,可讓學生按照習作訓練的要求,從以下三個方面對文章提出不同意見:①思想內容方面:是否說真話,吐真情。②選材方面:內容是否真實,是否做到了人真、事真、物真、景真。③語言表達方面:用詞是否準確,語句是否通順,表達的意思是否完整,表達是否有條理。學生提出修改意見后,教師組織學生就這些意見進行討論,統一修改意見,之后再讓作者進行修改。
2.發現他人的優點,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機會
在提出修改意見的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找出對方習作的優點,如寫得生動的語句,運用得當的比喻、排比句等,以及引人入勝的開頭,發人深思的結尾等等,將這些內容在原文上用波浪線畫出,并給予摘錄,以備參加下節課“成果展示,佳作欣賞”時的好詞好句好段“超市”活動。
3.展示成果,欣賞佳作,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生喜歡表現自己,有期望得到別人欣賞的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讓學生的作品有更多的讀者,更多的欣賞者,而使其得到心理滿足,進而獲得成功的心理體驗。學生互評之后,讓其推薦自己認為較好的習作,在全班誦讀,之后將其貼在“學習園地”供全班學生欣賞。這些習作可以是優秀作文,也可以是部分內容新穎、有趣、有創新的作文。這樣,學生既能了解自己作文的情況,又能看到別人的思路和創新點,進而吸取別人習作中的精華,使自己的習作水平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