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作文教學;系列作文;興
趣;訓練;題目;指導;評閱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63—01
寫作文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智力活動,需要經歷一個復雜的從“觀察思考,思維加工,文字表達,修改完善”的過程。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興趣等因素始終貫穿于寫作文的各個環節。而在這些因素當中,興趣是最關鍵的,因為它可以推動學生從想寫作文到寫好作文,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如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呢?筆者認為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生活的真實情況,從他們熟悉的人、事、生活寫起。因為熟悉,才能引發思考,才能寫出真實的情感。新課程實施以來,筆者從教材的特點和新課標的要求出發,對初中的各個年級進行了有計劃的系列作文訓練,即在一個母題目之下,有若干個子題目,子題目是對母題目的具體化、細致化。系列訓練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實現了寫作的個性化。
1.依據單元訓練重點進行系列訓練
設置母題目和子題目時,要注意寫作內容是學生經歷過的、熟悉的,但缺少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學生感興趣,有話可說。簡單地說,就是能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和寫作欲望的題目。下面是筆者依據單元訓練重點設置的系列作文的題目。
(1)“家庭、家鄉生活”系列作文,側重記敘和描寫,分為三個小系列。
“我家的成員”系列:《倔爺爺》《好姐姐》《我家的小寵物》《我和父親》《我和母親》等。
“景物”系列:《走進家鄉的秋天》《家鄉的春天》《我家的果園》等。
(2)“學校生活”系列,要求夾敘夾議,分三個小系列。
“班級”系列:《班風》《班事》《班里最忙的人》《我班的運動員》《班長》等。
“活動”系列:《一次遠足》《五四文藝演唱會》《手抄報的啟示》《國旗下講話想到的》《興趣小組二三事》等。
“學習”系列:《學習語文的樂趣》《晨讀的益處》《學習中的困難》《我獲獎了》《參加競賽的甘苦》《我愛上了興趣小組》等。
(3)“社會生活”系列,側重議論抒情,分三個小系列。
“新風尚”系列:《見義勇為之我見》《捐資助學》《錢包回來了》等。
“變化”系列:《家鄉變了》《村子里的磚瓦房》《高速公路暢想》《這兒真干凈》等。
“感悟”系列:《勤能補拙?》《路燈是誰破壞的》《沙塵暴來了》《有感于市民公德》《廣告牌上的別字》等。
筆者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穿插了以下幾個訓練內容:看圖作文,半命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等。同時,作文訓練的系列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教材作靈活調整,還可以讓學生自主擬題。調整的原則是寫作內容是學生熟悉的,易于激發學生的寫作欲望,學生有話可說。
2.在系列訓練中對學生的指導
確定了作文訓練的系列后,教師就可以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了。課堂作文訓練應以單元母題目系列下的子題目為主,重點練習寫幾篇文章。教師要從審題、構思、選材、修改等方面對學生進行重點指導,從而讓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列出提綱,寫出好文章來。訓練中要注意子題目間的細微區別,不能讓學生寫成千篇一律的文章。同時,學生在母題目之下,還可以依據自己的理解或認識自擬題目進行寫作。對于未訓練到的子題目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以周記的形式完成,之后在班內交流。
3. 對習作的評閱
對系列作文的評閱可采用面評、學生互評的方式。互評的目的是引導學生不斷找出寫作中的問題,讓學生學習作文寫得好的同學的寫作方法。同時,可以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他們把寫作當成一種樂趣。
系列作文由于材料的寬泛性,訓練的層次性,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寫作空間,減少了對學生寫作的束縛。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和體驗寫到作文中來。這種感受和體驗是獨特的、真實的,不是虛假的,不是教師強加給學生的,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從“要我寫”變為“我要寫”。這樣,寫作文成了一件快樂的事情,在個性化的寫作中每個學生的作文水平都有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