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數學教學;課堂提問;
設計;注意點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34—01
一、在設計問題前要做好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 備教材要“懂”、“透”、“化”。“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內容,只有理解、把握了教材內容,才能分清哪些問題是基礎問題,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樣”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拓展性問題,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來提問;哪些問題是探究性問題,有必要讓學生討論、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化”就是要使自己不僅能夠站在教師的角度,還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感受學生的學。
2.備學生要 “實”。 所謂“實”是指教師必須深入實際,了解自己所教學生的知識水平、接受能力、思維習慣以及學生學習時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問,恰當地把握問題的難易度,使得提問更加有效。
二、設計課堂提問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精心設計問點
(1)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
教師若能抓住學生原有知識和新知識所產生的矛盾提出問題,特別能打動學生的心。如,教學“能被2整除的數”后,教師可拿出兩張電影票,一張是11排8座,另一張是11排9座,對學生說:“小明和小強是好朋友,拿到這兩張電影票后,小明高興地說:‘8和9是相鄰的兩個數,我倆是坐在一起的。’可是當他們走進電影院后,突然覺得很沮喪,同學們知道為什么嗎?” 學生們非常感興趣,在積極的思維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奇數列、偶數列和自然數列中相鄰的不同含義。
(2)抓住知識點的坡度提問
課堂提問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教學“一個數乘以分數”這節課時有這樣一道題:一輛車■小時行駛3千米,問這輛車一個小時行駛多少千米?我設計了這樣一組問題:a(出示15厘米長的紙條)你有辦法知道這張紙條的長度嗎? b(出示一張比學生手中尺子還長的紙條)現在用你們手中的尺子,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大家有辦法嗎?
(3)抓住思維的發散點提問
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假設,提出多種設想,沿不同的方向自由地探索,從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途徑,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4)抓住知識的聚合點提問
聚合點是知識網絡的交點,圍繞聚合點提問能突出重點,使學生理清線索,系統地掌握知識。例如,教完除法、分數和比的有關知識后,抓住聚合點提問:商的基本性質、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比的基本性質有沒有聯系?讓學生找出除法、分數、比三者之間的異同點,使其更深刻地理解除法、分數、比的概念。
2.把握提問火候
提問火候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提問的時機;二是提問后的等候時間。提問的時機:一是學生學習欲望需要激發、調動的時候;二是學生研究目標不明、思維受阻的時候;三是促進學生自我評價的時候。在提問后,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這樣,學生隨意回答問題的情況就會減少,他們會給出更具有建設性的答案。
3.選好提問方式
提問的方式從內容角度說是指問什么樣的問題。如,知識型問題、應用型問題、分析型問題等等。提問的方式從形式角度說是指怎么提問。如,直問——就是開門見山、直截了當地提出問題;曲問——就是轉彎抹角,從側面提出問題。
4.及時進行評價
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回答不進行評價,馬上又提出第二個問題叫學生回答,或者評價含糊其辭,學生如墜云霧,摸不著頭腦;或者只說缺點,不說優點;或者過早把答案告訴學生,代替學生思維,這樣不利于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筆者認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回答及時給予客觀的、鼓勵性的評價,并進行必要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