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語文教學;寫作;水平;素
材;情感;修改;評講
〔中圖分類號〕 G633.34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52—01
寫作成為困擾中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難題,為了盡快適應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作文教學中,筆者進行了一些教改嘗試,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讀摘結合,積累素材,讓閱讀成為學生寫作的源頭活水。俗話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僅靠課本上的幾十篇文章是不夠的。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筆者積極倡導學生大量閱讀課外讀物,并堅持有讀必摘。就閱讀的方法而言,泛讀精讀都采用;就摘錄的范圍而言,名言警句、俗語諺語、優美句子和段落無所不包括,并分類整理,從而構建學生的寫作素材體系。這樣不但給以往那種流于形式的小作文注入了新的活力,而且有效地培養了學生自覺地積累素材的習慣,使學生讀有所思、思有所得、得有所記。這樣,日積月累,學生讀得多了,自然就會“下筆如有神”。
其次,鼓勵學生寫真人真事,讓學生抒寫真情實感。目前,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相當一部分學生被各種優秀作文所左右,寧愿花大力氣背誦考題中的各種體裁的范文,也不愿動手寫文章。久而久之,學生對寫作文產生了恐懼感。為此,筆者讓學生用自己的筆抒寫自己的心靈、自己的情感,在寫作中傾訴心聲,在寫作中升華情思,在寫作中凈化心靈,讓學生在寫作中成長。同時,筆者用達·芬奇畫蛋的故事啟發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寫真人真事,讓學生逐漸擺脫優秀作文的羈絆,發掘生活中實實在在的美和丑,大膽抒寫,無拘無束地表達自己的心聲,放膽“我手寫我心,我筆抒我情”,使他們在寫作中發現、在寫作中成長、在寫作中享受。
再次,反復修改,讓學生品嘗煉詞煉句的樂趣。有的同學總認為大作家都是出口成章,提筆成文的。其實不然,我國現代人民藝術家趙樹理就曾經對一位向他“取經”的青年說:“文章是改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譽滿全球的大作家托爾斯泰之所以能成為文壇泰斗,他的名著也是修改出來的。一部《戰爭與和平》前后修改了十幾次,最后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哪一句是最后修改的。只有自己寫,自己改,寫作水平才會提高。因此,在寫作課上,筆者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改,同桌互改作文。每節課修改什么都有明確的要求,如改正錯別字、標點、文章層次、文章立意、寫作格式等,逐項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另外,面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文不達意、缺乏典型材料的現象,筆者先要求學生把握寫作的要求,然后讓學生討論并列寫作題綱、打草稿、修改底稿。這樣不但學生習作中的錯別字減少了,而且相當一部分學生的作文出現了由短變長,又由長變短的良好局面,切實地提高了學生準確生動地運用語言的能力。
最后,注重評講,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為了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對學生每次寫的作文都進行分類講評。讓作文寫得比較好的學生朗讀自己的文章,然后筆者充分肯定文章的優點,并指出不足;對寫作水平處于中下游的學生,筆者總是給他們以鼓勵性的評語,并對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如精煉的詞、句)給予充分肯定,讓他們建立起寫作的信心;對個別寫作特別困難的學生,盡量降低評改標準,只要他們能寫出來,就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也能享受到寫作帶來的快樂。
筆者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和實踐,寫作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無話可寫的學生少了,寫長篇文章的學生多了;東拼西湊的作文少了,寫真情實感的作文多了;爭取評優的學生多了,懶惰應付的學生少了。當然,要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并非一朝一夕的事,還要讓學生深入生活,仔細觀察,用心思考,堅持寫讀書筆記,并組織課外寫作小組,定期籌辦小報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