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幼兒教育;關注;過程;心理;課
程;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10〔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17—01
一、關注目標,更要關注過程
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環節的關鍵,只有把握住教學目標才能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抓住重點和要點。因此,教師在教學前都應該想一想上什么,怎么上,為什么要這么上。如,在教大班幼兒學系鞋帶時,教師可在探索角上擺放一個系鞋帶的樣板,在墻上貼上系鞋帶的圖解掛圖,讓幼兒自己根據掛圖和樣板學會系鞋帶。在這次活動中,讓幼兒自己通過看圖解學會系鞋帶是教學的目標。除了關注教學目標外,教師還應關注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確認教學目標的實現方式和實現過程是否有教育意義。如,每天進行的點名,在小班不僅僅是點個名,而是通過點名讓每個幼兒在大家面前能夠大膽地說話。如,教師問:“××小朋友來了沒有?”學生說:“來了?!薄澳闶窃趺磥淼?”“我自己走來的。”等等。
二、關注物質環境,更要關注心理環境
幼兒教育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其實是環境教育,因此,教師要關注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和心理環境)的創設。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幼兒用他獨特的方式去布置自己所在的環境。如,有個大班的教室,猛一看亂糟糟的,但仔細看一看,覺得非常好,因為每一個掛件、每幅畫都包含幼兒的心血。教師要鼓勵幼兒的這種創造性、求異性,讓幼兒用他獨特的方式觀察世界,進而表達自己的情感。物質環境很重要,然而心理環境比物質環境更為重要。因此,教師更要關注心理環境的創設。比如,給幼兒母親般的關愛,滿足他們摟抱、撫摸肌膚、熱情應答等心理需求,同時還要充分尊重幼兒的意愿和意見,允許他們有不同的答案,讓幼兒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提高能力。
三、關注教師預設的課程,更要關注幼兒自發生成的課程
在預設課程時,教師首先要了解幼兒的實際,其次要注重幼兒直接經驗的積累。如,幼兒園進行遠足活動,到郊區參觀養殖場,李老師的孩子回來后很高興地說:“媽媽,你說豬有多大?”李老師問:“有多大?”孩子不好意思地說:“我以為豬和雞一樣大,這次一看才發現,豬比雞大好多呢!”幼兒原來錯誤的認知是幼兒沒有直接體驗導致的。為了增加幼兒的直接經驗,教師就要引導幼兒多和大自然進行接觸。如,下雨時,讓幼兒在雨里面走走,讓幼兒感受毛毛雨、小雨、大雨的不同,從而積累經驗。教師除了關注預設的課程,還要關注幼兒自發生成的課程。如,教師帶小班幼兒到戶外認識陰天,讓幼兒觀察天空時,一架飛機正好飛過,這時幼兒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轉移到飛機上,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不是陰天,而是飛機。這時,教師就要先與幼兒共同討論、交流飛機的有關內容,等滿足了幼兒的好奇心之后,再讓他們認識陰天。
四、關注幼兒全面、和諧、充分發展,更要關注幼兒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培養
教師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每個幼兒,充分挖掘幼兒的閃光點和潛能,促進幼兒富有個性的發展。除了關注幼兒全面、和諧、充分發展外,教師還要關注幼兒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如,有個中國學者到美國去訪問,他到一所華人辦的幼兒園去參觀。他讓孩子們畫花,許多中國孩子畫出的花有花蕊、花瓣、綠葉,唯獨一個美國孩子把紙涂成了一片紅。這位學者問這個美國孩子:“為什么涂成這樣?”孩子回答說:“我畫的是公園里所有的花,公園里許多花遠遠看上去就是一片紅。”這說明東西方教育的不同,西方人求異,東方人求同。我們教育出的幼兒思維單一,只會求同,不會求異,不敢創新,教師怎么說,幼兒就怎么畫。這樣教學不利于幼兒創造思維的發展,還會使幼兒形成了依附的性格。所以,教師要保護幼兒的好奇心,鼓勵幼兒奇思妙想,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