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音樂教育;變聲期;生理特
點;心理特點;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 G633.9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42—01
一、少年變聲期的生理特點
進入青春期的少年,其生理器官都開始迅速地發育成長。在這期間少年都要經過三個變聲階段,即變聲初期、變聲中期及變聲后期。1.變聲初期的少年(11歲至13歲之間),生理變化尚不明顯,但聲帶有充血現象。因此,唱歌時聲音不穩定,音質粗糙,唱歌費力,容易疲勞,缺乏持久性。2.變聲中期的少年(13歲至15歲之間),生理變化十分明顯。聲帶出現充血及水腫現象。因此,唱歌時聲音控制失常,甚至失聲,情緒煩躁,容易沖動。3.變聲后期的少年(15歲至17歲之間),聲帶的充血現象逐漸消失。
二、少年變聲期的心理特征
首先,向往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內容健康,形式多樣,感情豐富,表現手法細膩,給人以思想上的啟迪,情感上的陶冶。其次,熱衷于通俗音樂。通俗音樂內容通俗易懂,形式生動活潑,簡單易學。因而,變聲期的少年很容易從中得到快感,并在情感上與之產生共鳴。
三、少年變聲期的唱歌教學問題
1.由生理原因而引發的問題
少年在變聲期里,唱歌時聲音不準,音域狹窄,音色粗糙沙啞。所以,音樂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少年變聲期的生理特征,并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變聲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
(1) 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嗓子,不要高聲喊叫或唱歌。
(2)注意保暖,避免著涼、感冒。天冷時,盡量不要穿低領衣服,除此之外還應該經常參加一些體育活動,提高身體素質。
(3)要有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生活有規律,不要熬夜,每天要保證7小時以上的睡眠時間。
2.由心理原因引發的問題
首先,變聲期的少年音樂興趣廣泛,自認為長大了,有自己的見解。其次,他們很樂意思考一些有關理想、道德、情操一類的問題,開始追求真、善、美。此外,爭強好勝也是這一時期學生的一大心理特點。了解到變聲期少年的心理特點后,就可以從容地處理好少年在變聲期里由心理因素而引發的各種教學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在教學中發現,變聲期的少年自主性逐日增強,有了自己的見解,逐漸地用辯證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對教師所講的道理也不輕易相信。因此,建立一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是順利開展教學的前提。
(2)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少年變聲之前,音樂興趣與愛好多以唱歌為主。而當他們進入變聲期之后,由于生理、心理多種因素的影響,興趣范圍越來越廣泛,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僅對唱歌、音樂欣賞感興趣,對演奏樂器、音樂創作、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等也不同程度地產生了興趣。因此,以唱歌為主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為了適應這種變化,適當增加音樂欣賞教學是很必要的。
(3)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通俗音樂。大量通俗歌曲的演唱不僅破壞了青少年聲帶的正常發育,還造成了音樂教師在教學中的困難和憂慮。所以,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通俗音樂,不要盲目地追求所謂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