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思想政治課教學;探究性
學習;問題解決;時政熱
點;透析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21—01
在新形勢下,要讓學生對思想政治課感興趣,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十分重要。幾年來,筆者在政治課教學實踐中落實探究性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首先,教師應以“問題解決”統領課堂,使學生主動學習。
探究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的革命,它要求以“問題解決”為核心,解決問題始終是學習的中心任務。在思想政治課上運用“問題解決”教學法,教師應指導學生通過課前閱讀教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探究問題、尋求問題的解決方法,自主建構起知識的體系。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的做法是指導學生通過預習以問題的形式列出學習提綱,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課堂學習,以最終解決所有問題為目的。例如,初三教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內容主要講述如何正確解決臺灣問題,早日完成統一大業。課前,筆者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并指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列出四個專題:
1.為什么說“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對于臺灣問題,海峽兩岸和世界上有哪些不同的態度?
3.怎樣正確解決臺灣問題?你有什么好方案?
4.我們每一個青少年能為祖國統一做哪些實事?
這些問題能夠從臺灣的歷史、現狀,我國政府在解決臺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以及同學們的歷史責任等角度將教材內容有機地組織在一起。同時,筆者將班上的學生分成四組,各由一名同學負責,分別選取一個專題,要求大家利用課外時間,通過網絡、報紙等途徑查找相關資料,并要求用多種形式呈現答案。學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以創造性的認知方式展示了對各個問題的理解。第一組的學生用圖片、文字資料從地理學角度、歷史發展角度分析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第二組的學生則另辟蹊徑,不但將島內、島外以及國際上對臺灣問題的看法一一羅列并透徹分析,而且通過臺灣同胞的真實語言表達了他們想早日回到祖國懷抱的強烈愿望;第三組的學生大膽開拓思路,不拘泥于原有政治課的教學形式,組織了小辯論賽,最終提出了解決臺灣問題的方法;第四組的學生以情動人,用網上搜集到的兩岸同胞分隔多年后骨肉團聚時相擁而泣的圖片作背景,配上優美的“思鄉曲”,由女生朗誦臺灣詩人于光中的作品“鄉愁”。課前列出的四大問題一個個被學生解決了,學生也在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過程中體驗了探究性學習的快樂。實踐證明了以“問題解決”統領課堂可以讓學生主動展開學習活動。
其次,運用透析時政熱點的方法,讓學生在討論中自主學習。
時政熱點具有強烈的時代性,包含了新信息和新問題,將之引入課堂,充實了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材的滯后性,使課堂顯示出時代的活力。一個個具體的時政熱點能強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求知的動機。具體的教學方法有下面兩種。①學生共同搜集時政熱點——學生個體就時政熱點進行評析——師生共同討論熱點。如在講“弘揚民族精神”內容時,筆者讀了一段關于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事報道,讓學生評析我們為什么會取得抗震救災的重大勝利。學生各抒己見,最后筆者啟發學生得出偉大的民族精神是戰勝這一災害的重要原因。②教師在講解課文時穿插時政熱點——學生結合教材自由思考——師生共同探討——學生發言。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結合現實生活中學生所關心、所熟悉的一些事例,教會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事情,進行探究性的學習。
因此,政治教師要在思想上轉變觀念,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探究性學習的水平,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在社會生活中的政治參與能力、透析社會的能力,才能讓學生喜歡上政治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