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歷史教學;多媒體;運用;作用
〔中圖分類號〕 G633.51〔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
05(B)—0040—01
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多以教師講述為主,其很難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那么如何使枯燥、乏味的歷史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呢?筆者認為合理、適當運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無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歷史教學,教師容易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歷史教材中的某些內容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初中學生感到陌生,教師也難以用語言講清,加上歷史課中重點、難點較多,有時單靠教師講解,學生理解起來也很費力。如果教師適當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可增強授課的生動感,又容易突破教學重點、難點,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一課,這一課的重難點是絲綢之路。而對于初一學生來說,他們的地理空間概念比較差,要他們記住絲綢之路的路線是十分困難的。于是課前我先讓學生搜集絲綢之路沿途幾個重要城市的一些相關資料。上課時,我則充分利用多媒體演示絲綢之路的地理路線,并讓學生進行歷史劇表演,學生演完后,我則作出總結,糾正學生的一些錯誤,最后布置課后作業。通過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學會了自主學習、自主記憶,從而達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的目的。
二、運用多媒體可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學生只有對所學知識具備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學習熱情,發揮自覺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而多媒體為教師提供了新式有效的教學手段,還可創造新的教學環境,使“激趣”不再成為難題。農村的學生對多媒體有很大的好奇心,為了使其好奇心能夠轉化為濃厚的學習興趣,我是這樣設計課件的:為了使電子板書上的文字出現活潑的動感,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在課件中運用了動畫效果。如標題的出現,我用飛入效果、用駛入效果,圖片的插入用收縮或溶解效果等。為使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活潑,我則通過多媒體不時播放一些樂曲、展示一些生動的畫面,從而讓學生在鮮活的情境中感受歷史,回顧歷史,品味歷史。
三、運用多媒體可提高學生的記憶效果
歷史知識具有過去性、具體性的特點,而通過多媒體聲、光、形、色、音等多種信息作用于學生,可在他們的大腦皮層留下較深刻的歷史現象痕跡,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印象,提高了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質量。如在講《甲午中日戰爭》這一課內容時,我先播放了電影《甲午風云》中的幾個鏡頭:鄧世昌等北洋水師官兵海上奮勇抗敵;李鴻章下令北洋水師“避戰自保”;慈禧太后籌備六十大壽慶典,大肆鋪張浪費;北洋水師在威海衛全軍覆沒。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亞洲第一、世界第六的北洋水師在短時間內就毀滅在日本侵略者手里呢?學生聯系李鴻章退縮避戰、慈禧太后鋪張浪費的鏡頭積極地進行思考,最后得出結論:清政府的腐朽統治是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戰敗的根本原因。這樣做不但提高了他們的記憶效果,而且通過不斷的思考,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四、運用多媒體可有效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歷史教學的任務之一,我們應充分挖掘歷史教材中蘊涵的思想教育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媒體技術,運用其聲像效果和感染力強的特點為學生營造一個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歷史情境,增強真實感,讓學生如身臨其境,深刻感受歷史時代的氛圍,通過內心體驗,引起情感共鳴,自覺地接受思想教育。如講“開國大典”一課內容時,我播放了電影《開國大典》中的幾個鏡頭:中央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城樓;人民群眾歡慶新中國的成立;毛澤東同志用濃厚的湖南鄉音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短短幾個鏡頭,不僅形象地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人民群眾無法形容的喜悅之情,而且讓學生了解了開國大典的意義,使學生在獲取歷史知識的同時也自覺地接受了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