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課改;美術教學;學習興趣;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33.955〔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0)05(B)—0022—01
新課程標準和舊的教學大綱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學校美術教學中,有些教師過于強調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心理。因此,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就要在教學過程中積極轉變觀念,勇于創新,在每個教學環節上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多種手段實施“愉快教學”
1.教學中將各種內容相互穿插,使學生時時保持新鮮感。例如,初中一年級美術教材前幾課的內容都是樹木素描,這樣的課程設置勢必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我把圖案、國畫、手工制作等教學內容穿插進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利用實物寫生。比如,在“人物頭像寫生”一課的教學中,我先結合掛圖給學生講解了人物頭部的結構關系,然后再從學生中找出一位結構特征比較明顯的同學進行實例對比,這時學生的興趣明顯上升,作業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3.運用電化教學手段。在中外美術的發展歷程中,有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通過電化教學手段將這些作品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感受優秀作品的獨特魅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表現欲。例如,在“有表情的手”一課中,我運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了一些生動地描繪了手部特征的美術作品,然后讓學生嘗試著做幾個自己滿意的手勢,最后讓他們將自己最滿意的造型畫出來,學生很樂意地接受了作業。
4.欣賞教學與技法傳授相結合。初中美術教育以審美教育為主,這是教育界早以肯定的教育方向。學生作業質量的提高僅僅靠藝術技巧的訓練是不現實的,只有將欣賞教學與技能訓練相結合,讓學生在具備一定審美能力的基礎上,運用其掌握的技能、技巧,描繪自己的所知所想,才有可能創造出形象與氣韻兼備的優秀作品。
二、倡導學生之間的競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初中生一般都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在美術教學中,競爭機會的創設與提供,能讓學生在競爭中展現自己,從而起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積極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競爭規則的制定一定要合理,要始終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為出發點。例如,可以采取個人與個人、小組與小組的比賽模式,以繪畫作品的構思、效果、意境等為主題進行競賽。競賽結束后,教師對比賽活動進行小結和講評,表揚優勝者以示鼓勵,對于失敗的同學,則要鼓勵他們振作精神,爭取下次的勝利。
三、注重對學生作業評價的合理性
作業是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評判內容之一,所以,教師和家長要給學生的作業給予恰當、合理的評價,切不可一味贊揚,更不可過度指責。在課堂作業的完成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一些參考性的建議,這對學生作業質量以及學習興趣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一些喜歡表現的學生可能會在家長面前炫耀自己的畫,有些家長喜歡潑冷水,將學生的作業批評一番,受此待遇的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一下就減退了。所以,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一定要注意對學生評價的合理性。
四、順勢利導,變教學中的被動因素為主動因素
少年兒童活潑好動,自我約束力差,容易受身邊事物的影響。在美術教學中,少兒的這一特點將有礙于教學質量的提高,因此教師應對學生的好奇心理加以引導使其朝有利于提升教學質量的方面轉化。例如,有的學生喜歡卡通畫、有的喜歡布貼畫、有的喜歡到外面寫生。我針對學生的這些喜好,在教學中靈活、合理地安排了教學內容,使被動變為主動,大大促進了教學質量。
五、將課堂學習與課外拓展相結合
雖然美術教學是以課堂教學為主,但是由于美術的學科特點,決定了有許多知識必須結合課外學習才能得以提高。比如,課外寫生、參觀畫展、傾聽美術知識講座等都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如果在教學中只注意課堂教學,而忽視課外學習的作用,久而久之就會使學生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我們必須要重視課外學習活動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中的積極作用,努力做到將課堂學習與課外拓展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