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2004-2009年間CNKI數據庫收錄的關于web2.0的文獻為研究對象,運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分別進行載文分析、著者分析、期刊分析和主題分析?;谶@些分析,結合web2.0產生的歷史和發展的現狀,提出在該領域研究的核心作者和核心期刊等,指出目前的研究重點和存在的不足之處,進而探討未來該領域研究的發展方向,以期對國內圖書情報界對于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方面的研究提供借鑒。
〔關鍵詞〕web2.0;定量分析;CNKI;中國知網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0.037
〔中圖分類號〕G3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10-0140-04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Articles on Web2.0 in LibrariesShen Kuilin1 Du Jin2
(1.Library,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2.Staff Room of Training and Simulation,Nanjing Army Command College,Nanjing 21004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gave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Web2.0 in the database of CNKI from 2004 to 2009,which included chronological distribution,author distribution,journal distribution and subject distribu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as well as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of Web2.0,this paper outlined the core authors and core journals in Web2.0 domain,and pointed the research emphases and existed deficiency in order to discuss the future trend of Web2.0,and expecte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searches of Web2.0 in library information area in China.
〔Keywords〕Web2.0;quantitative analysis;CNKI
Web2.0的概念是由OReilly與MediaLive International在一個獻計獻策會上提出來的。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網站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應用為核心,依據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論和技術實現的互聯網新一代模式[1]。
Web2.0的出現給了互聯網極大的活力,也給圖書館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Web2.0的理念和技術受到國內外圖書館學界的極大關注,圍繞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展開的學術研究和活動也日益豐富。目前,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對Web2.0表現出濃厚的興趣。本文對國內圖書情報界對Web2.0的研究進行定量分析,總結研究現狀,找出不足之處,提出發展方向和趨勢。希望能為相關研究起到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作用。
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CNKI為文獻來源來分析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和研究和發展狀況。本文在檢索時段上選取了2004-2009年期間的數據,用主題“KW=Web2.0 and圖書館”進行文獻檢索,用于對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的文獻總量及分布情況等進行統計分析,共檢索到438篇相關文獻。
1 文獻量分析
學術論文的數量反映了該領域的研究水平、活躍性和發展程度。在這幾年中,發文量總體是一個激增狀態,從2004年無1篇文章到2009年的166篇。圖1描述了各年有關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方面的發表文獻數量的增長情況。
圖1 各年文獻量的增長情況
從圖1的曲線分布可以看出,2004-2009年文獻數量增長速度很快。2004年沒有文章,這是因為Web2.0的提出和應用研究剛開始,應用到圖書館就更少了。2005年才有了圖書館2.0的提法。2005、2006年是起步階段,2007年往后發文量很大。有關圖書館Web2.0的探討和研究如火如荼,成為當代圖書館理論和事業發展的一個引人注目的新的生長點。據此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研究仍將是我國圖書情報界令人關注的熱點之一。
2 著者分析
2.1 核心作者統計分析
對論文作者加以統計和分析,可以了解該領域的高產作者,掌握該領域的核心作者群。在檢索到的438篇文獻中,作者共有540人(包括合作者,其中有3篇是雜志社的文章沒有署名作者)。表1列出的是作者的發文情況。表1 作者發文情況
篇 數人 數比例(%)720.37610.19420.373122.222509.26147387.59
根據普賴斯定律[2],發表論文數為N篇以上的作者為核心作者,核心作者的計算公式為:N=0.749(nmax1/2),其中nmax為發文量最多的作者的論文數。根據統計的數據,nmax=7,則N=1.97,即核心作者的發文量應為2篇或以上。由表1可知,共有67名論文作者發文數量在2.7篇以上,限于篇幅,表2只列了發文3篇以上的核心作者。
由表2可知,這些核心作者幾乎全部來自高校,這充分表明高等院校具有強大的科研實力,是我國Web2.0圖書館應用研究的主力軍。這67名核心作者占論文作者總人數(540人,見表1)的12.4%,他們共發表論文164篇,占論文總數的37.5%,人均發文為3篇,而論文作者人均發文量僅為0.81篇,可見這些核心作者已成為本領域研究的中堅力量,他們的研究方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Web2.0在圖書館應用研究方面的熱點和趨勢。
2.2 作者合作情況分析
在這些核心作者中,來自相同機構的很多都有著合作關系。表2中有些作者發文較多,但不是以第一作者發表的,這些就是合作者。通過對論文作者的合著情況的分析,可以得出合作度以及合作率。其中,論文作者合作度是指在一定時域內每篇學術論文的平均作者數,反映一種期刊論文作者合作智能的發揮程度;合作率是指合作論文數與論文總數之比,它反映了研究的難易程度及作者的合作能力。表3列出的是論文作者合著的情況。
3 期刊分析
研究某一專題論文的來源期刊有助于了解該專題的空間分布特點。這438篇文獻分布于98個不同的期刊,對這些期刊進行分析,可以確定該領域的核心期刊,為讀者重點閱讀提供指導,同時也有助于該領域內研究人員彼此交流,互相學習。表4列出了收錄論文前10位的期刊。表4 web2.0在圖書館應用方面期刊分布
期刊名稱篇數期刊名稱篇數現代情報45圖書館學研究18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34圖書館論壇14圖書情報工作23情報資料工作14圖書館雜志20圖書館12農業圖書情報學刊18圖書館學刊12
這10種期刊累計發文210篇,占論文總數的47.9%。根據布拉德福文獻集中與離散定律,大量的專業論文集中在數量比較少的期刊上,這些期刊質量相對較高,是這個領域的核心期刊,這些期刊是研究者獲取領域最新研究進展的一個渠道。因此,這10種期刊可視為研究圖書館Web2.0應用的重要情報源。我們選取發文最多的雜志《現代情報》,對它做個簡單了解,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冬F代情報》雜志是由中國科技情報學會與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全國公開發行的大型軟科學綜合性期刊,是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期刊網上網期刊;是集情報科學理論與情報實踐研究及圖書館學研究于一體的學術陣地。主要欄目有:理論探索、信息資源開發與利用、信息咨詢與服務、圖書館管理、業務研究、信息管理、信息技術與網絡、研究生園地、綜述等[3]。
4 主題分析
4.1 根據文獻所屬的學科領域分類
研究這438篇文獻,可以發現關于Web2.0在圖書館方面的應用的研究論文按學科性質主要分為兩個領域:圖書館學情報學類和計算機及網絡類。這兩個領域是Web2.0圖書館應用研究的核心領域。
Web2.0是相對Web1.0的新的一類互聯網應用的統稱。Web1.0的主要特點在于用戶通過瀏覽器獲取信息。Web2.0則更注重用戶的交互作用,用戶既是網站內容的消費者(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制造者。Web2.0的核心理念是:Web2.0中用戶可讀寫,在Web2.0階段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提供者,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上發表言論而無須經過審核,從而完成了從單純閱讀者到信息提供者角色的轉變。Web2.0倡導個性化服務,Web2.0中允許個人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訂閱,從而獲取自己需要的信息與服務。Web2.0實現人的互聯,在Web1.0中實質上是數據(信息)的互聯,是以數據(信息)為中心的;而Web2.0中最終聯接的是用戶,博客就是個典型代表,每個人在網絡上都可以是一個節點,通過人的互聯形成一個個的群體,即學習共同體。因此,Web2.0的典型特征是用戶互動,它提升了用戶使用互聯網的體驗[4]。
檢索到的438篇文獻從大的方面看主要是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兩個方面。Web2.0的以下技術給了圖書館很大的利用和創新空間。
4.1.1 博客
Blog為WebBlog的縮寫,中文稱為博客即網絡日志,是繼E-mail、BBS、ECQ之后出現的第四種網絡交流方式。它通常是由簡短且經常更新的POST構成,這些張貼文章都是按照年份和日期排列。圖書館引進Blog,讓Blog成為館員、讀者間平等交流、知識共享的場所,依照Blog的特點,運用在網站上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信息,增強圖書館與用戶的面對面交流[5]。
4.1.2 維基
Wiki指一種超文本系統。這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有人認為,Wiki系統屬于一種人類知識網格系統,我們可以在Web的基礎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小;同時Wiki系統還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為協作式寫作提供必要幫助;最后,Wiki的寫作者自然構成了一個社群,Wiki系統為這個社群提供簡單的交流工具。與其它超文本系統相比,Wiki有使用方便及開放的特點,所以Wiki系統可以幫助我們在一個社群內共享某領域的知識。維基的特征很接近于圖書館的參考咨詢,區別在于通常的圖書館咨詢是基于專業人員對于讀者的服務,而Wiki則鼓勵非專業人員之間的互相幫助,或者說由網絡民眾自主來解決問題??梢詫iki的這種模式引進或者補充圖書館參考咨詢[6]。
4.1.3 簡單內容聚合
RSS是基于XML技術的互聯網內容發布和集成技術,是一種描述新聞或其他WEB內容的方式,通過“Feed(提要)”將信息從在線出版者傳遞到WEB用戶面前,通常用戶通過RSS來訂閱多個站點的新聞和BLOG等,這樣就不用一次次登錄每個網站查看自己要的內容了。而所謂RSS聚合,就是通過軟件工具的方法從網絡上搜集各種RSS Feed并在一個界面中提供給讀者進行閱讀[7]。圖書館利用RSS在以下幾個方面:發布圖書館新聞,圖書館書目導讀,網絡資源整合和發布,用于參考咨詢服務。
4.1.4 標簽
Tag是Technorati公司的一項標簽功能,用戶可以為自己創造的內容(Blog文字、圖片、音頻等)創作多個用作解釋的關鍵字,其他用戶可以按圖索驥,通過這些標簽查找到所需的信息,還可查看相同Tag的內容,由此和他人產生更多的聯系。Tag/Folksonomy是一種模糊化、智能化的分類,是更靈活的分類方法,體現智能性、模糊性和趨向性,是新的組織和管理在線信息的方式,極大地促進了用戶的參與程度[8]。
4.1.5 SNS(Social Net work Service)
中文名稱為社會性網絡服務,源自“六度理論”:任何兩人可以由至多6個朋友結識。為用戶提供創建人際關系網的網絡服務,以認識朋友為基礎,擴展自己的人脈。在圖書館利用SNS方面,“以用戶為中心”,通過“用戶行為分析”幫助用戶尋找興趣相同者,建立一個屬于私人的可以和朋友在網上交流的天地。在個人空間內包括了個性化新書、喜愛的導讀等,還可以有更多的自定義功能。通過虛擬社區的形式,體現去中心化的特色,用戶找到志同道合者,通過彼此共享找到更多有價值的東西[5]。
4.1.6 即時通信
Instant Message(IM),例如MSN、QQ、Skype等,可以包括文字、語音、視頻等各種方式。在參考咨詢上,此項技術應用的比較廣泛[9]。
4.1.7 P2P對等網
P2P是Peer-to-peer的縮寫??梢岳斫鉃榛锇閷锇椤Ⅻc對點的意思,或稱為對等網。P2P加強了網絡中的人的交流、文件交換、分布計算等。
4.1.8 Podcast播客
它是數字廣播技術的一種,出現初期借助一個叫iPodder的軟件與一些便攜播放器相結合而實現 Podcasting錄制的是網絡廣播或類似的網絡聲訊節目,網友可將網上的廣播節目下載到自己的MP3播放器或其它便攜式數碼聲訊播放器中隨身收聽,不必端坐電腦前,也不必實時收聽,可享受隨時隨地的自由,更有意義的是可以自己制作聲音節目并將其上傳到網上與廣大網友分享,播客顛覆了被動收聽廣播的方式使聽眾成為主動參與者[10]。
當然Web2.0的眾多技術,圖書館服務并不需要全部實現,我們應當堅持“以用戶為中心,為用戶帶來最大便利”這一理念的前提下,不斷融入新技術,循序漸進地對現有服務進行改進,逐步實現從舊有模式到圖書館2.0的平穩過渡。
4.2 根據文獻的主題內容分類
從微觀角度對Web2.0圖書館應用文獻的各主題進行分析統計,大致分為以下幾類:理論研究和專題綜述、技術研究綜述、系統研究編制、文獻統計定量分析及某一具體技術的實現等方面。表5 按主題分類統計結果
主
題篇 數比例(%)理論研究和專題綜述26360技術研究、綜述8619.6系統研究編制347.8文獻統計定量分析327.3某一具體技術的實現235.3
從統計我們可以看出,理論研究和綜述的文章占了60%,說明Web2.0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還處在理論研究階段,有一些實踐應用,但是比較少。對于Web2.0技術的具體研究占了19.6%,說明實際應用的趨勢很明顯。有一些單位、圖書館已經具體研制了一些具有Web2.0功能的平臺。據司莉和石若瑤在文章《Web2.0在我國30所“211”高校圖書館應用的調查與分析》中調查指出:有2/3(30所中的20所)的高校圖書館至少應用了1種Web2.0技術;只有1/10(30所中的3所)圖書館組合應用4種以上Web2.0技術;應用最廣泛的是RSS技術,應用最少的是Wiki。可見,Web2.0技術在我國高校圖書館的應用還處于理念推廣和應用探索階段[8]。
5 總 結
綜上所述,通過對438篇文章中各種信息的分析,有以下結論。
Web2.0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是一個發展十分迅速的新興研究領域。Web2.0技術能給圖書館帶來革命性的創新,大大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雖然Web2.0技術應用發展時間并不長,但是本領域內還是出現了許多有影響力的學者。出現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核心雜志。
研究的不足之處。內容重復:不少學者都是從Web2.0的可行性、運用方式、存在問題、意義等方面論述的、研究內容上有一定的重復。由于我國的Web2.0在圖書館的應用研究方面主要依靠借鑒西方經驗起步,本身的理論積淀不足,使得學者的研究陷于泛泛而談;實踐研究不足:所檢索的文章少部分涉及到Web2.0實際運用的實例。一方面說明相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結合的緊密程度不足,也揭示出在這方面有很大的開發潛力,值得去研究。
從文章主題可以分析,可以看到關于Web2.0在圖書館應用的發展趨勢。Web2.0在圖書館應用的具體模式將會出現;加強館員培訓,不管技術如何發展,具體實踐還是要由圖書館館員來實踐,但由于館員的知識背景不同,因此需要對館員加強培訓;與技術開發商合作,共同研發適合于圖書館應用的Web2.0系統。圖書館的發展離不開技術,要想實現穩定的圖書館Web2.0系統。還需要與信息技術開發商合作 從而把開發商的專業技能與圖書館Web2.0的服務模式完美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全面解讀web2.0[EB].http:∥homepage.yesky.com/300/2295800.shtml,2010-05-19.
[2]D.普賴斯對信息計量學的貢獻[EB].http:∥alexlee.bokee.com/16125.html,2010-05-19.
[3]現代情報期刊介紹[EB].http:∥221.8.56.50:68/cn/qkjs.asp,2010-05-20.
[4]李艷,王麗.探析基于Web2.0的數字圖書館建設[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09,(28):284.
[5]潘煦.用2.0升級我們的圖書館[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9,(9):292-294.
[6]黃晨.Lib2.0的觀念與變革——以維基(Wiki)和標簽(Tag)為例[J].圖書館雜志,2007,26(8):36-39.
[7]葉新英,曹玲.RSS技術及其應用探析[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5(21):242-243.
[8]司莉,石若瑤.Web2.0 在我國30所“211”高校圖書館應用的調查與分析[J].圖書情報知識,2009,(9).
[9]李李.中國圖書館2.0研究現狀分析[J].圖書館學刊,2009,(7):1-3.
[10]葉小路,鄒霞.web2.0綜述及其發展趨勢展望[J].軟件導刊,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