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1990-2009年間,國內學者在CNKI中發表的研究信息產業的論文為數據源,通過文獻計量學的統計分析、詞頻分析以及H指數和HN指數對我國信息產業研究的文獻數量分布、被引次數、關鍵詞、期刊、學者以及科研機構展開學術評價,旨在掌握我國信息產業研究的基本概況。
〔關鍵詞〕信息產業;文獻計量分析;CNKI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0.018
〔中圖分類號〕G2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10-0067-04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Information Industry Research
——Based on the Bibliometric Analysis of CNKIZhou Qin1 Zhang Hongli2 Zhang Huiqiao2
(1.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Chengdu 610031,China;
2.Statistics School,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hengdu 610031,China)
〔Abstract〕The paper made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papers abou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issued by domestic scholars in CNKI database from 1990 to 2009.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rologys statistical analysis,the key words frequency analysis as well as the H index and the HN index,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d the distribution of years,journals,authors,core authors of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y research aiming at revealing the basic research situation on the subject in China.
〔Keywords〕information industry;bibliometric analysis;CNKI
當今社會,能源、物質與信息一起被稱為三大社會支柱。其中,信息產業的發展不但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達程度的重要標志,而且成為推動一個國家、地區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力量。就我國而言,隨著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普及應用,我國的信息技術產業已經步入了發展的快車道,中國信息產業的發展已經走過了30年,經歷了30年的發展。隨著信息技術產業化和市場化的不斷深入,信息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日益加大,信息產業正逐步成為推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信息產業的相關研究成為我國經濟學界研究熱點之一,對于學者而言,把握其研究現狀與研究重點對于科研活動的開展是必不可少的。
文獻計量學是一種通過對科技文獻的出版和利用活動進行統計分析,對科學研究或科技信息傳播活動及規律進行定性或定量評價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探索科學研究或科技傳播的客觀規律,測度其優劣程度,反映其內在聯系,預測其發展趨勢,是對文獻進行專題研究的有效工具[1]。本文通過檢索整理近20年國內有關信息產業研究方面的論文,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對我國信息產業研究的文獻數量分布、被引次數、關鍵詞、期刊、學者以及科研機構展開學術評價,旨在掌握我國信息產業研究的基本概況。
1 數據庫選擇與研究方法
1.1 數據庫選擇與檢索
目前,我國學術期刊引文數據庫主要包括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NKI)、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與香港科技大學聯合開發的CSSCI中國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其中CSSCI引文數據庫收錄的期刊數量不超過1 100,CSCD引文數據庫里收錄的期刊數量也只有1 000左右,CNKI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國內9 000多種期刊,文獻報道量大,收錄全面,來源廣泛,真實性強,且檢索途徑多,具有較高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通過CNKI所得到的數據,對“信息產業”這一主題的研究情況可以有一個比較客觀的反映,因此為了得到相對豐富和專業的數據,本文選擇了CNKI數據庫中的期刊類數據庫源。
檢索條件為題名和關鍵詞中均包含“信息產業”,檢索時間為1990年1月-2009年12月,其中1990年1月-1999年12月共有1 136篇文章,總被引次數為1 795次,2000年1月-2009年12月共有1 731篇文章,總被引次數為3 059次。
1.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獻統計分析方法、詞頻分析方法和H指數、HN指數評價方法。文獻統計分析方法是利用統計學方法對文獻信息進行統計分析,主要通過統計某學科研究的文獻數量及其變化情況,來分析研究該學科研究的基本現狀。詞頻分析方法是通過對某學科相關文獻的關鍵詞的分布頻次與特征進行分析,從而顯示該學科的總體內容特征、研究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等[2-4]。
H指數是2005年8月,加州大學圣地亞哥分校物理學家喬治#8226;赫希(Hirsch)提出定量評價科研人員學術成就一種方法,定義為:“在一個科學家發表的Np篇文章中,如果有h篇的被引次數都大于等于h,而其他(Np-h)篇被引頻次都小于等于h,那么他的指數值為h”[5]。H指數是一種定量評價科研人員學術成就的有效方法,但是由于H指數在一些方面存在著不足,如不能進行標準化,且當H值相同時無法評價個體之間的差異[6],針對此汪太森(2005)設計了一個與H指數相關的HN指數來進行定量評價分析,HN=0.5*C+0.5*P[7]。
其中C=研究對象的引文數/樣本引文總數;P=研究對象文章數/樣本文章總數。HN指數中C和P的權重都為0.5反映了兩個重要思想,第一反映了H指數中論文數量與引文數量同等重要,第二反映了標準化思想,使得HN指數中C和P的權重值之和為1。
2 文獻計量分析
2.1 總趨勢評價
根據搜索結果,按年度分類后得到各年的文獻數量以及各年發表的文獻的被引次數如表1、圖1和圖2所示。
由以上圖表可知,從1990年開始,我國關于信息產業領域的研究文獻1998-2001年較為集中,數量較多,近年來隨著各項政策與相關研究的完善,對信息產業的研究趨于穩定。圖2被引頻次的分布圖與圖1的文獻數分布大致相符,2000年最多為519次,最近幾年的被引頻次相對較少,這是因為論文發表后,被引用有一定的滯后。
2.2 關鍵詞評價
關鍵詞主要從文章題目和摘要中提煉出來,它的主要功能在于表達學術論文的主要思想,反映論文的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某學科領域期刊論文的關鍵詞的詞頻,可以描述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狀況,進而揭示該領域的熱點和發展趨勢(邱均平,2009)。
對1990-1999年間的文獻做關鍵詞分析,除去已用于搜索條件的關鍵詞“信息產業”以及一些非實質性詞語,比如發展、對策等,并合并“信息服務”和“信息服務業”等相似關鍵詞,得到出現頻次高于10次的關鍵詞有10個,分別是信息技術(24)、中國(23)、信息(22)、信息服務(19)、知識經濟(18)、圖書館(14)、信息經濟(13)、信息高速公路(11)、產業結構(10)。2000-2009的文獻關鍵詞進行統計分析,用同樣方法得到出現頻次高于10次的關鍵詞有16個,再將相近關鍵詞如“創新”和“技術創新”等合并,共得到13個關鍵詞,分別是:經濟增長(50)、信息技術(42)、信息化(41)、電子信息產業(34)、產業結構(28)、創新(24)、產業集群(20)、知識經濟(18)、產業融合(15)、信息經濟(14)、西部地區(13)、信息服務(12)、經濟發展(11),關鍵詞的數量和頻次都要比90年代高。可以看出,進入新世紀以后我國對信息產業的研究范圍和領域更加廣泛。
從以上分析可知,90年代是我國信息產業的起步以及高速發展階段,學者發表的文獻中,主要是對信息產業的基本概念范疇的研究,如信息技術、信息、信息服務、知識經濟、信息高速公路等關鍵詞都反映了這一特點。而從2000年至今,信息產業作為傳統劃分的三大產業之外的“第四產業”,它的作用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因此學者們對信息產業與經濟增長的作用十分感興趣。另外,學者們對信息產業與產業經濟理論的研究,如產業結構、產業集群、創新、產業融合的關注也較多。
2.3 期刊評價
表2包括期刊、文獻數、被引次數、H指數、HN指數這五項內容,其中文獻數是樣本中某期刊包括引文文獻的總數,被引次數指的是引文樣本中某期刊的文獻總被引用次數,H指數表示該期刊所獲得的H指數,HN指數則是這個期刊得到的HN指數值,表中數據按照HN指數的降序排列。為了得到主要期刊,只選擇了HN指數>=0.006的期刊進行分析。
由表2可知,《中國工業經濟》的HN值最高,為0.029923,而其文獻僅有4篇,但是H指數為3,表明在該期刊上發表的這4篇文章有很大的引用量。同時,《中國軟科學》、《北京大學學報》、《軟科學》等期刊的情況和《中國工業經濟》類似,也是屬于文獻數比較少但是HN指數較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期刊的文章引用相對比較多。此外,《現代情報》、《情報學報》《科技情報開發與研究》、《科技進步與對策》等也都有眾多富有成效的信息產業理論的重要文獻。另外,如《情報雜志》、《情報科學》等期刊不僅HN指數比較高,而且其它指標,文獻數、被引次數和H指數都比較高,說明了此類期刊在中國信息產業理論研究中的影響和地位。但是同時也發現,如《信息技術》等期刊,雖然文獻數比較多,但是其它指標相對都比較低,查閱引文中該期刊的樣本文獻后發現,該期刊所收錄的多為會議報導、政策指南等文獻,很少有理論研究文獻,自然被引次數及其它相關指標會偏低。
2.4 研究作者評價
表3中所選的學者的文獻數都大于3,包括作者、作者所在機構、文獻數、被引次數、H指數、HN指數等六項指標,該表也是按照HN指數進行的排序,總結出我國國內研究信息產業的15位主要學者。
由表3可知,江西財經大學的徐升華教授的HN指數最高,為0.014194,而且他的其他各項指數在表中相對而言都較高。另外,哈爾濱工業大學的何亞瓊,華東師范大學的曾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林毅夫,H指數和HN指數在同門相對都比較高,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這些學者在信息產業這一領域的研究有其一定的影響力。
2.5 研究機構評價
表4中給出了中國信息產業理論研究的科研機構情況,表中的H指數、HN指數、文獻數和被引次數反映了科研機構為我國信息產業研究所做的貢獻。
由表3可知,北京大學的文獻被引次數、H指數、HN指數都是最高的,北京大學設有中國產業發展研究中心,中心設有產業信息部這一主要業務部門,雄厚的師資和研究環境為其研究信息產業提供了很好的平臺。另外,東南大學、南京大學、江西財經大學等的各項指標相對而言都比較高。從表中還可以看出,對信息產業的理論研究的機構基本上都集中高校。這與高校的研究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豐富都是密不可分的。但是文中現在的H指數引文統計,所反映的都是過去的研究成果,沒有反映各機構目前所做的東西,目前的成果必須過一段時間積累才能反映。
比較分別研究學者和研究機構評價的表3和表4的結果發現,在研究學者的排名表中處于前三的作者所在單位分別為江西財經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而這3所學校在研究機構評價表中同樣也是處于比較前面的位置。而在研究機構評價表中名列前茅的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大學等機構的學者在研究學者評價表中卻沒有相關的排名或者HN指數比較靠后,表明雖然這些高校雖然在信息產業理論研究這一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卻沒有特別突出的研究學者,或者說他們單個研究學者所發表的文獻較少或者發表了的文獻的引用價值沒有其它高校顯著。
3 總 結
信息產業作為“第四產業”,逐漸成長為經濟增長的強大引擎。本文采用文獻計量分析方法中的H指數和HN指數針對中國信息產業研究的引文文獻進行了定性和定量評價,對我國信息產業研究的基本概況進行了總結和評價。
任何一種科學研究的評價都是在特定的條件下,依據一定的假設做出的,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評價是針對中國信息產業研究歷史的,反映的是過去的情況,然而研究成果被引用總是需要一定時間的,隨著時間推移,即使評價方法不變,現有期刊、研究機構和學者的排序也會形成新的格局。如引文頻次的統計分析,近幾年發表的文獻的引文頻次比較少,但是按照引文的規律,幾年后這些文章可能會被引用,現在的評價尚不能反映出將來的情況。另外,評價是靜態的,沒有反映出信息產業研究的發展趨勢,也未能反映出中國信息產業研究的主題演進,隨著研究的深入、評價方法的改進,以及數據庫的完善,后續可以使用共被引方法建立共被引網絡,對中國信息產業進行更全面的文獻研究。
參考文獻
[1]邱均平.信息計量學[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07.
[2]李綱,鄭重.網絡計量學核心領域研究進展[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8,(2):307-311.
[3]邱均平,劉華華.網絡信息計量學的文獻計量規律及發展現狀研究[J].圖書館論壇,2009,(6):58-62.
[4]楊濤.網絡信息計量學實證研究:對國內20個大學網站的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3,(9):61-66.
[5]Hirsch,J.E.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Proceedings of the academy of science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n,2005(46).
[6]Henri A.Schildt,Shaker A.Zahra,Antti Sillanpaa.Scholarly Communities in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A Co-Citation Analysis[J].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6,(5):399-415.
[7]汪太森.基于文獻計量學視角評價中國創業研究[D].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碩士學位論文,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