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是信息政策研究和實踐的重要支撐因素之一;無論是信息政策的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都少不了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指導。基于過去20多年間我國的信息政策研究成果,結合科學方法和方法論的相關知識,分析了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來源、內涵和交互關系,構建了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和體系架構,以期有助于今后的信息政策研究。
〔關鍵詞〕信息政策;研究方法;方法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10.045
〔中圖分類號〕G201/C3 〔文獻標識碼〕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10-0165-05
Study on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PolicyYang Zhihe Ma Haiqu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e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The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of information policy is one of important support factors with information research and practice,whether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or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are guided by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y.Based on the methodology of the relevant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in China over the past 20 years,this paper analysed the source and contents of information policy methods and methodology,and studi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hods and methodology,finally constructed the information policy research methods and methodology system,to facilitate future policy research.
〔Keywords〕information policy;research methods;methodology
盧泰宏教授認為,信息政策是國家用于調控信息產業發展中的信息活動在而制定的行為規范和準則,它不但涉及到信息產品的生產、分配、交換和消費等各個環節,還關乎到信息業的發展規劃、組織與管理等綜合問題[1]。另外,國內外的信息政策研究者普遍認為——信息政策是科學信息技術驅動的結果[2]。目前,在全球信息化視闞下,人類正從傳統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中步入了復雜的信息環境;傳統的社會環境與社會政策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始升級為信息環境與信息政策之間的交互;快速變化的信息環境為信息政策的制定、協調、運行提出了新的挑戰。
著名的未來學家約翰#8226;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里經常提到:“變化的基因一直在圍繞永恒這一軸心而轉動;要記住變化的是現象,而不變的是規律”[3]。對信息時代中的信息政策的研究者們而言,想在瞬息萬變的信息環境中看清表面化、本質化和時尚化的區別,就要從根本上挖掘出信息環境中影響信息政策的不變的(或相對穩定的)規律——時刻變化著的是信息政策研究內容和形式,而相對穩定的是信息政策研究的要素和方法。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是支持信息政策研究的穩定規律之一,是信息政策研究者們開展科學的信息政策研究所必須掌握的重要知識。本文將從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來源、內涵、體系架構和相互關系4個角度展開分析。
1 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來源分析
信息政策是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科學學等諸多學科間有密切聯系和交叉的學科,曾經有人確定了40多個與信息政策相關的學科。博杰認為與信息政策研究關系比較密切的核心學科有8個:經濟學、法學、政治科學、公共行政管理、社會學、公共政策、管理科學和信息科學。傳統上,信息政策是作為對某一專門技術出現的一種反應而發展起來的,如印刷、電話、無線電和數據服務技術等;也就是說,信息政策是技術驅動的結果[4-6]。信息政策的這種跨學科特性決定了它幾乎沒有專業方法體系,所用的大多數是從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和某些邊緣學科的研究方法體系中借鑒過來的。
唯物辯證法的發展為信息科學及其相關政策研究提供了哲學理論與實踐;量子物理學和現代信息科學的興起為現代的信息科學及信息政策研究貢獻了科學理論與實踐;而哲學和科學理論與實踐則是方法論的精髓,它們為信息科學及其相關政策研究方法的選擇、運用和檢驗提供了抽象指導。而蘊藏于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背后的是一套相對穩定和普適的方法論體系。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的這些來源可以參見表1。
方法來源邏輯學方法為一般意義的信息政策研究提供方法來源與基礎,同時可促成信息政策研究中辯證思維、逆向思維、綜合比較等方法的應用[7-8]。系統分析方法在信息政策研究課題目標的選擇、目標的分解、研究框架的構建、研究過程的綜合等環節中,尤其需要系統分析的方法。社會學方法主要有社會調查法和實證分析法兩種。社會調查的關鍵環節是“研究假設”和“社會測度”[9];實證研究則對現實進行觀察、測驗、個案、實驗等研究[10]。統計學方法統計學方法是信息政策定量分析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常用的統計學方法有:相關分析、回歸分析、聚類分析等[11]。信息政策研究
方法論來源[12-15]邏輯辯證方法論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創建了演繹法;1620年培根的《新工具》創立了歸納法;近代黑格爾的辯證法;近代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辯證法。一般科學方法論1637年笛卡爾的《方法談》將數學引進了方法論;19世紀末期,量子物理學的興起,促進了整個科學觀念和方法的變革。綜合科學方法論20世紀30~50年代,波普爾的偽證理論和本體論;20世紀40年代,“老三論”和“新三論”共同組成了系統科學方法論。
方法論和方法的長期發展是人類眾多學科和學科內涵的形成與發展的奠基石;基于信息政策研究方法的交叉和綜合特性,以及方法論的穩定性和普適性,不但可以對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內涵作出科學的界定,并且完全可以對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進行系統的分析。
2 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內涵界定
信息政策研究是其研究要素與研究方法之間的交互過程。本文挖掘出了與信息政策研究方法關系密切的四個核心信息政策研究要素:
(1)信息政策研究的對象。在使用信息政策研究方法時,應該明確作用的對象,因為不同的研究對象所適用的方法可能不同。
(2)信息政策研究的目的。在信息政策研究中,任何方法都是為了解決有關信息政策的某個問題,是有明確針對性的。
(3)信息政策研究的條件。信息政策研究總是要借助于一定的工具和手段,才能有效地解決存在的問題,達到預期的目標。
(4)信息政策研究的規定性。信息政策作為信息時代中規范信息的行為和序化信息環境的工具,就必然要具備規定性;信息政策的這種規定性是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
由此提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就是人們對如上的4個信息政策研究的核心因素進行認識、構建、完善和運行過程中所遵循的一系列思路、途經、方式和程序的總和。信息政策研究思路,是指信息政策研究所遵循的思考線索,主要包括——基于研究對象而展開的解答與思辨,結合研究目的而思考的廣度和深度,以及依靠研究條件而作出的研究規劃;信息政策研究途經,是指依據現有的研究條件,所選擇的通向廣度和深度的路線——這些路線始終貫穿于研究對象的挖掘、研究目標的確立、研究條件的搭建,以及對信息政策研究任務的規定性組織過程中;信息政策研究方式,就是選擇什么形式將信息政策研究沿著已選好的路線向前推進,它是研究方法最直觀的反映;信息政策研究流程,就是實現信息政策研究目標的所有步驟,包括研究任務的規劃、落實、評價和推廣的先后次序。
方法論的諸多研究理論認為:方法論是對方法進行隱性指導的科學,是集系統性、規律性和科學性為一體的知識體系;它強調原理與方法的統一,具有相當的原則性、層次性和思辨性[16]。在信息政策研究中,指導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研究要素的,是相應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體系。基于科學研究方法論的相關知識,從如下4個視角對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的內涵展開分析:
(1)系統視角。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是集合了一系列信息政策研究方法的綜合系統。在信息政策研究中,將各種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納入一個有機的體系,不僅可以挖掘出方法與方法論之間的深層聯系,而且還可以為新方法的設計、引入和改進提供有效的理論支持。
(2)層級視角。方法論是有層次的,《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將其分為哲學方法論、一般科學方法論和具體科學方法論3個層次。哲學方法強調思辨性和實踐性;一般科學方法與具體科學方法論則強調精確性和嚴密性[17]。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不僅有哲學的辯證邏輯因素,而且有科學理論與實踐的嚴密因素。
(3)發展視角。信息社會越進步,就需要更為高級的情感。現實中高技術與高情感之間的缺口需要借助不斷深化的信息政策去彌補,相應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也將會得到不斷的深化。
由上所述可知,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的內涵是截然不同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是信息政策研究方法的方法,是信息政策研究中所用到的一系列系統化、層次化的理性認識和規律,是指導信息政策研究任務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有效保證。基于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內涵的相關性,本文將在下一章節中構建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關系架構。
3 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關系構架
從上面的研究可以明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是對信息政策研究方法的更深層次的指導和概括。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是如何構建一個合理完整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體系。方法論除了闡述單個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尋求各種方法之間的聯系,發現共性,找出規律,進而指導信息政策的研究思路、途經、方式和流程。因此,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存在如圖1所示的相互關系:圖1 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相互關系
信息政策研究從理論到實踐的突破,基本上要涉及信息政策基本理論研究、實施戰略研究、構建機制與內涵研究、協調與運行研究、推廣與評價研究5個方面。研究者在對這5個方面進行研究時,大體要經歷以下幾個環節:
第一階段,為了構建預期的信息(數字)環境,研究者們要明確信息政策研究對象、目的、條件以及其特有的規定性,這一環節不但要挖掘出影響預期目標的核心因素,而且要為信息政策研究搭建好環境;
第二階段,借助預先搭建好的信息政策研究平臺,挖掘出各核心因素的突破目的、條件、和所具有的規定性。
第三階段,針對各核心因素的研究目的、條件和規定性,構建出相應的研究思路、途徑、方式和流程。
其中,指導以上3個信息政策研究階段的是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論。它是高于信息政策研究方法的抽象過程;主要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的形成,以及預期信息(數字)環境的構建提供系統、理性和思辨的抽象指導。如果經過以上3個信息政策研究環節形成了預期的信息(數字)環境,那么研究者會向更高的發展需求進發,力求實現新的信息政策發展目標。如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則研究者會尋求改進現有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以實現預期目標。
通過本節研究,可以明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間的密切關系。為了更深入和具體的指導實踐,本文將在下一節中構建出較為系統和科學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
4 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構建
可以說,每一項信息政策研究任務都離不開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體系的支撐,并且科學地設計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體系是研究項目高效完成的重要保證。目前,國內外的信息政策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
(1)定性方法。基于邏輯辯證方法論的抽象思維、比較、分析與綜合、歸納與演繹等定性研究方法是傳統信息政策研究中應用最廣的研究方法,進入以定性方法為主導的傳統信息政策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2)定量研究方法。R#8226;H Burger認為:“信息政策之所以復雜,也是因為我們還沒有研究出一種理解它的方法,這一方法應是被研究者所廣泛接受,并能包容信息政策的各個部分”。而定性研究基礎上的結果時常會缺乏堅實的科學基礎。而且近現代的科學研究者大多都認為“定性就是定量化的不足,不能稱為科學”。目前,國內的信息政策定性研究已經趨于成熟,大多數的信息政策研究者們已經認識到了量化的重要性。特別是進入21世紀,已經有眾多研究者利用調查、統計、因子分析、文獻計量等定量的科學方法,對信息政策的構建需求、成果評價、進展分析進行了科學的研究。
(3)定性與定量結合方法。在定性方法為主導的傳統信息政策研究模式影響下,國內的大多數學者還無法將信息政策推向定量研究;另外由于信息政策研究的動機或角度多樣,在現實的信息政策研究中仍然缺乏與信息政策的制定、協調、運行、評價的相關數據,甚至一些與信息政策相關的指示性數據很難或根本無法獲取,所以這就決定了信息政策的研究的復雜性和模糊性。目前,國內外的信息政策研究者們已經注意到了信息政策的如上特性,并開始利用模糊分析、判別分析、交叉影響、層次分析、德爾菲法等一系列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
從目前信息政策研究論文來看,我國的信息政策研究已經從純理論的定性研究轉向了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模式。例如:王福泉的信息政策研究定量分析[18];孫銘蔚、馬海群的“面向信息政策方案的綜合評價模型構建及模擬實驗”[19];孫健夫、陳蘭杰的“基于知識圖譜的國際信息政策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20]等等。但是,由于新世紀快速變化的信息科學技術環境,更多的信息政策研究者將研究視野主要集中于新興的科學方法上,這往往導致了對信息政策研究的規律性把握不夠充分,對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的研究明顯不足。
1999年,張福學和時永梅在《情報理論與實踐》上發表了“論信息政策研究的內容和方法”,該文將信息政策研究分為:分類研究方法、簡化式研究方法、問題確定與措施選擇研究方法、預測式研究方法、過程式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方法[6]。可見,該文主要是基于信息政策研究內容和特性所構建的一種線索式的思維路徑,尚無形成系統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
基于前人的理論探索,在前文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的溯源、內涵和相互關系研究的基礎上,本文在此挖掘了一系列現有的和潛在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形成了如圖2所示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目的是支撐國內的信息政策研究和信息政策科學分析。
圖2 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
信息政策研究不但需要立足于發展中的理論,而且要回歸到當前和未來的信息政策現實軌道,這就要求研究者在研究中不僅要有嚴密、系統的邏輯思維,而且要借助科學方法進行理論與實踐創新。目前,半定量或定量的信息政策研究模式正在得到廣大研究者的認可。
5 信息政策研究實踐與方法及方法論體系的互動
事實上,人類的一切科學創造活動都可以歸結為在理想化的目標或假說的吸引下,直接或間接地依賴一系列資源,并借助一系列科學方法和方法論,通過個人的能動行為以期實現預期目標的過程。可以說,科學研究方法與方法論是互補、共通的,信息政策研究過程也不例外;在實際的信息政策研究中,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與整個信息政策研究目標之間的交互過程大體可歸結為如下4個環節:
環節一:在信息政策方法和方法論的指導下將理想的信息政策目標(或假說)現實化;
環節二:在方法論指導下,直接(或間接)利用一系列的資源和方法將已經現實化的信息政策目標成型;
環節三:在方法論指導下,直接(或間接)借助一系列的資源和方法對已成型的信息政策目標(或假說)進行檢驗;
環節四:在目標(或假說)、資源、方法和方法論的綜合指導下,對已經通過檢驗的成型信息政策研究項目進行改進和推廣。圖3 實踐中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作用流程
如上實際研究中的4個作用環節可以形象化為圖3的形式。在具體的研究中,切實把握好信息政策研究目標與其方法和方法論體系間的4個作用環節是研究者順利開展信息政策研究活動的有效保障之一。
6 結 論
隨著全球信息環境的飛速變化,信息政策研究環境會日益復雜性化;因此,構建一個系統科學的、公認的方法和方法論體系的難度系數比較大。科學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論體系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本文所構建的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體系還需要進一步的豐富和深化。在對信息政策研究方法和方法論體系進行深化中,研究者們務必要注意把握以下兩大原則:
(1)交互性原則。即要充分把握方法和方法論層次的聯系、定性與定量方法之間的交互、具體方法與抽象思維的結合。
(2)動態性和開放性原則。方法和方法論體系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系統,并且隨著信息政策研究范疇和功能的深化,新的方法和方法論層出不窮。因此,在構建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時,不僅要將現有的方法和方法論納入其中,而且還要注意引入新興的思想和科學方法。
綜上所述,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是在實踐中不斷形成的,且與信息政策研究對象、目的、條件和規定性存在著潛在的、深層次的聯系。隨著信息政策的發展及對其研究的不斷推進,信息政策研究方法與方法論體系將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以便更好地指導將來的信息政策研究與實踐。
參考文獻
[1]盧泰宏.國家信息政策[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1993:1-44.
[2]馬海群,等.信息資源管理政策與法規[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284-294.
[3](美)約翰#8226;奈斯比特.世界大趨勢——正確觀察世界的11個思維模式[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11.
[4]羅曼.信息政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1-68.
[5]Rowlands,Ian.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policy:concepts,frameworks and research tools[J].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1996,(22):13-25.
[6]張福學,時永梅.論信息政策研究的內容和方法[J].情報理論與實踐,1999,(1):16-18.
[7]郭繼海.真理與似真性[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2,(4):17.
[8]郭繼海.論分析性與綜合性[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2,(6):18-21.
[9]黃新平.馬克斯#8226;韋伯社會科學方法論反思[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4:1-42.
[10]聞鳳蘭.波普爾的社會科學方法論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7:1-144.
[11]龐景安.科學計量研究方法論[M].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1-28.
[12]李志才.方法論全書(Ⅱ)[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2-4.
[13]楊自儉.再談方法論——《翻譯方法論》序[J].上海翻譯,2007,(2):1-4.
[14]朱慶華.信息分析基礎、方法及應用[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46-47.
[15]楊自儉.小談方法論[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2,(2):1-9.
[16]黃欣榮.復雜性科學的方法論研究[D].北京:清華大學,2005:1-47.
[17]董春雨,姜璐.層次性:系統思想與方法的精髓[J].系統辯證學學報,2001,(1):1-4.
[18]王福泉.信息政策研究定量分析[J].情報科學,2009,(10):1513.
[19]孫銘蔚,馬海群.面向信息政策方案的綜合評價模型構建及模擬實驗[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0,(4):90-93.
[20]孫健夫,陳蘭杰.基于知識圖譜的國際信息政策研究熱點與前沿分析[J].情報科學,2010,(3):389-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