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時動筆,能夠幫助我們記憶和掌握書中的難點、要點;有利于我們儲存資料,積累寫作素材;也有利于我們擴大知識面,提高我們的綜合分析能力。如何做呢?
一、圈點、勾畫。閱讀書籍時,可隨時在書中的重點、難點和精彩之處畫線或標記各種符號。如直線、雙線、圓圈、黑點、箭頭、曲線、方框、疑問號、驚嘆號等等。有些精讀的書,還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線,以示區別。比如,在重點行下面畫上紅線,在難點行下面畫上藍線等等。每種線條和符號代表什么意義,應由我們自己來把握。
二、作批注。讀書時,在文章的“天頭”“地腳”和其他空白處,隨時寫上自己的一些看法或體會。這樣做的好處是便于以后閱讀時引起注意,也是一種靈活、簡便的讀書筆記。清代金圣嘆評點《水滸傳》、毛宗崗評點《三國演義》,都屬于作批注。如一學生讀朱自清《背影》中“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時的批注:可憐天下父母心;父親“丑”態百出,而愛子之心達于極致。
三、作摘錄。把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詩詞名句、經典名言、熟語、歇后語等摘錄在本子上,把它們積累下來,鐫刻在心中,我們的心靈會因其情感之光、哲理之光的照射而得到凈化,我們的談吐也會因這些精妙之語的熏陶而變得高雅。摘錄的內容要分類積累,以便查閱;要注明出處,以便核對。
四、作卡片。此法采用單頁形式,被稱為“活頁筆記”。最好用印好的卡片紙,也可自制??ㄆ弦话愕糜蓄}目、類別、作者、書報刊名稱、期數以及內容摘要這樣一些內容,一張卡片只摘抄一類內容。等卡片積累到一定數量時,再分門別類地整理好,以便隨時使用。
五、列提綱。把文章的提要寫出來,力求抓住重點,概括出基本內容,文字須簡明扼要,但注意不要把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寫進去。提綱筆記對以后自己在寫作中引用資料會很有幫助的。如一同學自讀《楊修之死》時編寫的提綱:
1.楊修之死的原因:
(1)楊修恃才狂放
(2)曹操嫉賢妒能
2.具體表現:
(1)殺修導火索——“雞肋”口令
(2)殺修之心,由來已久
A.改建花園大門——操雖稱美,心甚忌之
B.分食酥餅——操雖喜笑,而心惡之
C.點破操夢中殺人——操聞而愈惡之
D.告發曹丕陰事——操愈惡之
E.教曹植斬門吏——操大怒
F.為曹植作答教——操已有殺修之心
六、寫心得。讀了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以后,把自己體會最深刻、認為最有意義的部分寫成心得筆記,形式可以多種多樣。也可以將提綱筆記和心得筆記合在一起寫。寫心得筆記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心得筆記不必拘泥于某一固定形式,可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