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的發展,農業經濟的發展顯得至關重要。中國農村金融深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增長,農村經濟增長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金融深化,但是,在不同的區域之間,這種關系可能并不存在,或者只存在單向關系,下文利用四川省1980—2007年的數據,運用Granger因果檢驗和脈沖響應函數進行分析,考察了該省農村金融深化與農村經濟增長之間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四川省農村經濟增長對農村金融深化的影響較強,而金融深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則很弱。
關鍵詞:農村;金融深化;經濟增長;實證分析
中圖分類號:F320.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34-0043-04
引言
四川省作為一個西部甚至是全國的農業大省,農業經濟的發展對于整個四川省的經濟發展顯得尤為重要,農村經濟的發展程度嚴重影響著四川經濟的發展狀況。所以必須把農業經濟增長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只有農業經濟發展了,其他各方面的發展才有意義。而農村金融機構又是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的發展,然而,到底農村的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究竟怎么樣,有待研究。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在國外的研究當中,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羅納德·麥金農(Mckin-non)和肖(Shaw)于1973年提出針對發展中國家的金融深化理論,金融深化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實施金融深化過程中最受關注的問題。以Goldsmith、Levine、King等為首的一大批學者運用計量經濟學的方法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了大量實證研究。Goldsmith(1969)的實證研究表明,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必要條件,但是不能確定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并且把金融相關比率(FIR,未清償的全部金融工具之值除以國民財富)作為一國金融發展水平的主要單一特征。King and Levine,于1993選取了80個國家30年的數據分析了金融發展水平與資本形成、生產率提高以及經濟長期增長之間的關系;帕加羅(Pganao,1993)運用簡單的AK內生增長模型研究了金融深化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二)國內研究現狀
同時,在國內的研究當中,關于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研究成果也頗為豐富,又有大量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成果。主要有談儒勇(1999)依次研究了中國金融中介的發展、股票市場的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實證關系以及金融中介發展和股票市場發展之間的實證關系;章奇、何帆、劉明興(2003)從金融自由化、政策抑制性與金融脆弱性的角度研究了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關系,在持續的經濟增長需要高水平的儲蓄和投資的前提下,金融深化如果能夠帶來一國的金融發展,就能夠部分的改變一國的金融抑制,有效地配置一國的金融資源,從而促進經濟增長; 陳柳欽、曾慶久等,韓廷春、夏金霞的研究表明,在1981—1991年間中國的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因果關系并不明顯,而在1992—2002年間中國的金融發展是經濟增長的直接原因。林毅夫、姜燁(2006)運用中國分省面板數據進行實證分析,得出的結論是經濟結構的差異性決定了金融結構的差異。龐曉波、趙玉龍(2003)通過二十幾年來的實測數據驗證了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弱相關性的結論。
二、指標選取,數據的來源及研究方法
(一)指標選取
按照數據的可得性和實用性,并且借鑒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指標,我們選擇了如下指標來度量四川省的金融發展和經濟發展。
1.農村經濟發展的指標
在四川省統計年鑒中,我們發現,農村人均純收入(sr),農林漁牧增加值(nl),以及鄉鎮企業純利潤(lr)可以作為衡量農村經濟發展的指標,并且保證了數據的可得性。
2.農村金融發展的指標
根據前人的研究,我們知道,用來度量金融發展的指標很多,但在此,我選擇了存款規模(ckgm)和貸款規模(dkgm)以及農業貸款規模(nygm)和鄉鎮企業貸款規模(xzgm)作為本文的農村金融發展度量指標。存款規模用農村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占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的比重來表示;貸款規模用農村金融機構貸款余額占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的比重來表示,農業貸款規模則是用農業貸款與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鄉鎮企業貸款規模用鄉鎮企業貸款與農業貸款余額的比重來表示。這里指的農村金融機構主要是農村合作信用社、中國農業銀行等。
(二)數據來源
本文用來度量農村經濟發展的指標:農村人均純收入(sr),農林漁牧增加值(nl),以及鄉鎮企業純利潤(lr)均來自于四川統計年鑒,由于大樣本能得出更精確的結論,本文收集的數據是1980—2009年這三十年的統計數據,其中有部分年份數據缺失,本文采用了數據的推算法得出缺失數據,不影響本文的研究結論。本文用來研究農村金融發展的指標來自《四川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中國金融統計年鑒》以及《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等統計數據。同樣,對于某些缺失的數據才用推算法取得。
(三)研究方法的選取
1.單位根檢驗(ADF檢驗)
在現實經濟當中經常會出現一種虛假回歸(偽回歸)現象,即兩列時間序列數據表現出一致的變化趨勢,即使它們之間不存在任何的經濟關系,也會表現出很高的可決系數。而恰恰在宏觀經濟學中的很多變量都存在這樣的現象即都是非平穩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在對這些變量進行檢驗之前先進行數據的平穩性檢驗,也就是單位根檢驗。
ADF檢驗由下面三模型完成:
模型1:ΔXt=α2Xt-1+βΔXt-i+μt
模型2:ΔXt=α1+α2Xt-1+βΔXt-i+μt
模型3:ΔXt=α0+α1t+α2Xt-1+βΔXt-i+μt
模型3中的t是時間變量,代表了時間序列隨時間變化的某種趨勢(如果有的話),虛擬假設都是H0∶α1=0,即存在一個單位根,模型1和模型2的差別在于是否包含常數項和趨勢項。實際檢驗從模型3開始,然后模型2,最后模型1,何時拒絕零假設,即元序列不存在單位根,為平穩序列,合適停止檢驗,否則,就要繼續檢驗直到模型1為止。
2.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了驗證四川省農村金融深化指標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確切關系,就必須對兩者進行格蘭杰檢驗。格蘭杰檢驗是假定兩個變量X、Y互有分布滯后影響,從因果上偵破其因果導向關系,即X是Y的原因或Y是X的原因或兩者互為因果關系。因此,再對以上設置的6個變量進行平穩性檢驗之后,再對農村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變量兩兩做格蘭杰因果檢驗。以便找到四川省農村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
3.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脈沖響應分析是通過脈沖響應函數考察變量之間是否存在互動關系及持續性的一種定量分析方法。具體地說,它描述的是在隨機誤差項上施加一個標準差大小的信息沖擊(Innovation)后對內生變量的當期值和未來值所帶來的影響,或者說模型中某個變量發生變化時對系統產生的動態影響。以兩變量的VAR模型說明脈沖響應函數的基本思想。首先建立VAR模型:xt=α1xt-1+α2xt-2+β1yt-1+β2yt-2+ε1t
yt= c1xt-1+c2xt-2+d1yt-1+d2yt-2+ε2t(2)假定VAR模型從第0期開始,即t=0,設ε10=0,ε20=0,則x0=1,y0=0;當t=1時,x1=α1,y1=c1,繼續按照這種方法算下去,則求得的結果為x0,x1,x2,…,稱為由x的脈沖引起的x的響應函數,同樣求得結果y0,y1,y2…稱為由x的脈沖引起的y的響應函數。由于前面的Granger因果檢驗可以證實四川省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因此本文利用Sims(1980)提出的向量自回歸進行沖擊效應分析,以進一步探索兩者的關系。
三、實證分析及結果說明
(一)變量的平穩性檢驗
本文采用的是四川省1980—2009年的各年數據進行的檢驗。時間數列數據在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之前必須進行平穩性檢驗,本文采用的是ADF檢驗,即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如圖1),從以上檢驗結果看,ADF數值都小于不同顯著性水平下的臨界值,說明這6個指標的一階差分形成的時間序列都是平穩的。如果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非平穩時間序列(含有單位根的時間序列)的線性組合能構成平穩的時間序列,則稱這些非平穩時間序列是協整的。協整關系反映了所研究變量之間存在著一種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因此,以上序列為單整序列,我們進一步檢查它的是否協整。
表1 單位根檢驗結果
(二)變量的協整關系檢驗
本文利用Johansen協整檢驗法進行協整檢驗,該方法是基于VAR模型的,因此需要先對VAR模型選取最適滯后階數。依據赤池信息準則(AIC)和施瓦茨準則(SC),可確定Johansen檢驗的最適滯后階數為1。為了使結論更具穩健性,本文同時采用了跡檢驗(Trace Test)和最大特征值檢驗(Max-EigenvalueTest)。Johansen協整檢驗在小樣本中過分傾向于認為變量之間存在協整關系,克服此缺點的辦法是將跡統計量(LR)乘以(T-nk)/T進行調整,其中T、n、k分別為樣本容量、變量個數和VAR模型滯后階數。檢驗結果如下在5%的顯著水平下sr、nl、lr,dkgm,ckgm,ndgm,xdgm之間存在一個協整方程,即它們之間存在某種長期均衡關系,具有共同的隨機趨勢。
(三)格蘭杰因果檢驗
為進一步確定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因果關系,要對變量進行Granger因果檢驗。因本文重點研究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關系,所以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的變量分別是金融深化和經濟增長的變量。檢驗結果(如圖2);P值表示接受零假設的概率。由表可知;sr在3%的顯著性水平上是dkgm的Granger原因,同時,sr在12%的顯著性水平上是ndgm的原因。nl在3%的顯著性水平上是dkgm的Granger原因。ndgm在4%的顯著性水平下是nl的 Granger原因,以上檢驗結果表明:四川省的農村經濟發展對金融深化的作用較強,而農村金融深化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較弱。
(四)基于VAR模型的脈沖響應函數分析
基于以上的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表明四川省的金融深化和經濟增長的關系是:經濟發展促進金融深化的作用較強,而金融深化促進經濟增長的作用相對較弱。因此,我再次運用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四川省農村金融深化和經濟增長的各變量之間的動態關系,以下只對存在因果關系的變量進行脈沖響應函數分析,具體結果(如下圖所示):
圖1至圖6中:橫軸表示沖擊作用的滯后期數,縱軸表示脈沖響應函數值。圖中的實線為脈沖響應函數值隨時間的變化路徑,兩側虛線為響應函數值加、減兩倍標準差的置信帶。圖1結果顯示,dkgm的變化對sr的影響。給dkgm一個正的sr沖擊后,經濟逐步增長,比較穩定,而圖2則說明sr一個正的dkgm沖擊,金融發展穩步提高,說明四川省農村經濟增長對金融深化的作用較強;圖3和圖4則顯示,dkgm正的沖擊對nl的的脈沖函數響應,表明金融深化對經濟增長的一個正向作用。圖5和圖6顯示,lr的正的沖擊對dkgm的影響較小,而dkgm的正的沖擊對lr的影響較大。該結果表明,四川省農村金融深化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也較大。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研究結論
從以上的實證研究結論可以看出,在四川省1980—2009年的農村經濟發展當中,四川省的金融深化處于一種很艱難的發展境地,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四川省的農村金融深化一直是農村經濟增長的結果,而金融發展對農村經濟增長的作用或者說效果是很小的,幾乎是微不足道的。這一點是完全不同于中國許多專家對全國農村相同情況的研究。具體來說,農村人均收入,農林漁牧增加值,鄉鎮企業利潤的增加都促進了農村貸款規模的增加,也就是農村經濟增長推動了農村金融深化。同時,農業貸款的增加也促進了農林漁牧增加值的變化。鄉鎮企業的利潤增加也有利于農村金融機構發放更多的鄉鎮企業貸款。同時,根據脈沖響應函數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貸款規模的正向沖擊對農村人均收入,農林漁牧增加值以及鄉鎮企業利潤是有很大的正向作用的,因此,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四川省農村金融的深化將會對農村經濟增長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政策建議
1.加大扶持農村金融發展,加大對農村的直接金融支持。政府應該利用根據農村的實際情況,制定一整套易于推廣的財政政策,以支持農村金融體系的健康發展。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背景下,相關部門應該開動腦筋,多方位支持農村金融的發展,例如,對一些短期收益低但可具有長遠發展意義的農業貸款項目,可以采取政府立項,財政補貼的方式予以扶持。
2.提高農村金融機構的競爭力,促進農村經濟全面發展農村信金融機構在支持農村經濟發展中居于主體地位。增強農村金融的實力,就應加快農村金融機構的改造和重組進程,提高其競爭力。一是妥善消化歷史包袱和政策性負擔。比照國有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的辦法,將不良資產交由相應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搞好債權保全。還應根據其剝離的不良貸款現狀,按一定比例,注入一定數量的長期、低息再貸款,支持其逐步消化歷史包袱。二是給予農村金融機構必要的政策扶持。對農村金融機構實行一些優惠政策,例如適當降低稅率,對農村金融機構種植業、養殖業貸款的收入減免營業稅。
3.規范農村民間金融活動,加強金融監管。農村金融市場化改革要減少政府對農村金融干預以提高金融效率,不是放棄政府對銀行和其他重要農村金融機構的監督和檢查,相反,要加強對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力度,使政府由干預者轉變為監督管理者。所以在適度放寬農村金融的市場準入條件,允許農村民間金融組織合法化的同時應該制定相應的民間金融法規來規范民間借貸行為。其次,建立相應的中介機構,促使民間金融交易的正規性和安全性。
4.加快支農商業金融機構的業務創新,提升其支農的業務水平和效率。一要繼續作好信貸服務,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信貸的需求,是商業金融服務三農的主要內容:一要提升結算業務的水平和效率,商業金融主體應完善其結算體系,利用高科技的網絡技術支持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結算服務;二要積極穩健地推行理財服務,商業金融應向廣大農民群眾導入科學的理財理念,大力營銷儲蓄、國債、保險、基金等個人理財業務,全心全意為農民群眾作好理財服務。
參考文獻:
[1]王仁祥.金融創新與金融深化[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2,(2).
[2]談儒勇.中國金融發展和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經濟研究,1999,(10).
[3]約翰·格利,愛德華·S.肖.金融理論中的貨幣:中文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4]羅納德·I.麥金農.經濟發展中的貨幣與資本:中文版[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88.
[5]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金融結構與金融發展:中文版[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
[6]沈坤榮,張成.金融發展與中國經濟增長[J].管理世界,2004,(7).
[7]溫鐵軍.農戶信用與民間借貸研究——農戶信用與民間借貸課題主報告[R],2001.
[8]曹力群.農村金融體制改革與農戶借貸行為研究課題報告[R],2000.
[9]冉光和,李敬,等.中國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區域差異研究[G]//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發展論壇工作論文,2005.
Resarch on Relationgship Between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Based on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Data in Sichuan 1980—2009
PU Chun-hua
(South West University,Economic and Management College,Beibei637000,China)
Abstract: China is a large agricultural contry,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ic and agricultural economy is critical.The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of chinapromote the growth of rural economic in a certain extent,opposite,the growth of rural economic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but,In different region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may not exist,or only exist in sichuan province.In this paper,we try to use Granger causality test and impulse responses function analysis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rural economic growth of sichuan province influences rural financial development.
Key words:rural;financial development;economic growth;empirical test
[責任編輯 陳麗敏]